珠箔飘灯独自归

2018-10-16 11:48沈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望眼名声书生

沈璐

有诗曰“莫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却更爱这句“不畏浮名遮望眼,珠箔飘灯独自归”。

在浮华的灯红酒绿间,太多的人被名利束缚了手脚,陶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渐渐地,“声价”“荣誉”“权势”等字眼在生活中肆意地散播开来。

都说今人不及古人那般心思细腻,所以生活有时也不及古人那般逍遥。古书上有篇文章,讲述一位书生每日都要在黄昏时分面朝苍天拜三拜,其间还不停说道:“感谢上天赐予我一份清福。”妻子十分不解,终于有一天按捺不住心头的困惑,问道:“你未中状元,家境也不算富裕,何来清福之说?”只见书生从容地答道:“爱妻不知,我有三份清福。这第一份,便是家中无病弱;第二份,小儿功课勤苦,未来必成大器;第三份,虽不富裕,但足可以衣足饭饱,安度余生。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我的清福吗?”妻子沉吟良久后,终于点头称是。

或许会有人不屑地称,这位古人是吃不到葡萄喊葡萄酸罢了!也对。人生在世,总要有所追求,方可青史留名,万世景仰。可你没有看到斩获诺奖的莫言吗?他并没有被时代的风高高吹起而迷失了方向,他选择了回到乡村。他写土地,写妇女,目光向下,写各种真实而又不失美好的事物。可见,出了名的人也未必都会为名所累,他们或许更愿意守住那浮华世界的一抹真诚。

当年的鲁迅也是这样,我最初认识他,是在《朝花夕拾》里。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个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和少年闰土捉虫捕鸟玩,跟着寿镜吾老先生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心里却想着百草园,想着描刺画像。再见他时,他却因中国人思想的腐朽而毅然选择弃医从文,放弃了海外优越的条件。若是没了鲁迅,何人前驱呐喊?何处彷徨求索?深居简出、抛弃了个人虚名幻誉的他,文字却比刀更有杀伤力,毫不客气地撩开了民众的蒙昧之心。

为了守住心底的那份本真,风华绝代的林徽因,十年逆旅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她没有被名誉所困,而甘于珠箔飘灯独自归的清淡日子,追随梁思成走上了归国之路。当挚友徐志摩遭遇空难时,她一纸讣书,歌尽友人的波澜壮阔……如此才华詩情,十分难得。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感谢世界用毕生的爱意塑造了林徽因。

富贵不淫贫贱乐,闲来无事不从容。世界纷繁,我只愿守一方净土,听蝉鸣,享恬静,在俗世中沉浮半生。不慕繁华,依子空谷。

(指导教师:王俊峰/编辑:王莹)

文章阐释了一种淡泊、随缘的生活态度:对名声不汲汲追求,守住本真,真爱一生。为了阐释自己的观点,先后列举古代书生、鲁迅、林徽因的例子,谈对名声的看法。事实胜于雄辩,用好材料说话,文章显得很有说服力。有时候,几个有内涵的材料足以抵得上一大篇空泛说理的文章。

猜你喜欢
望眼名声书生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科学备考新方向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 你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却又“为谁风露立中宵”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安得绿树遮望眼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名声
海绵钛市场:莫被浮云遮望眼
为什么总是书生遇女妖?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