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置教学梯度提高思维有效性

2018-10-16 11:42黄湘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有效性思维

黄湘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指导梯度、实践梯度、交流梯度和感知梯度四种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严谨、更有条理,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 指导梯度 实践梯度 交流梯度 感知梯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16-02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图象思维见长,其效果常常通过图片刺激或生动场景再现的途径实现。单一的语言描述,往往让小学生无法理解,不知所云,很难发挥该时期儿童思维的有效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心理逐渐发育,思维能力逐步发展,慢慢能通过指导者设计的语言讲解、实践操作等类似于楼梯式的梯度设置,帮助理解事物,进而以口头或书面语言等表达形式呈现其对事物的认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有效性,仍需教师合理设置教学梯度。

一、设计指导梯度,提高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为学生形成严谨思维奠定基础

语文是一门语言与文字的艺术,注重关于字、词、句、段、篇章方面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师可以通过范例引路、理解概念、多感官刺激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表述形式,学而有法,举一反三,严谨地扩展思维空间。

例如,在小学语文S版教科书中,曾有一道用关联词“一边……一边……”造句的练习。教师可以先出示课本中的范句:“青蛙一边叫,一边刨土。”接着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题:“ 一边 ,一边 。”类似这样的课后练习题,只要教师觉得比较简单的,都可以让学生直接作答。当然,一定数量的学生可以准确地填空,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一些学生不得要领,答案总是不够严谨、甚至不合逻辑。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反思个人教学行为,设计指导梯度,厘清要点。比如,教师可以先出示范句,让学生集体读句子。接着,同桌两人扮演青蛙,演一演“一边叫,一边刨土”的动作。通过体验并相互观摩这两种直观刺激的教学手段,学生能迅速总结出“关联词‘一边……一边……连接的是同时进行的两个不同的动作”。然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向度,让同桌边做动作,边尝试用这组关联词说更多的、不同的句子。指名汇报时,教師相机引导学生填写的内容应多样化。这样,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有效性自然凸显。

以上案例,向大家阐述的是针对某一练习设计的指导梯度。那么,在现实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教学内容出现“突兀”的大知识群体时,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仍可静心寻找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设计合理的指导梯度。

例如,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猫和老鼠》中出现了关于“形声字”概念的简单输入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应从旧知“形近字”入手,再通过演示寻找规律,进而直观导入“形声字”概念比较合适。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笔者首先让学生找出本课生字中长得特别相像的汉字,即形近字“咪、眯、迷、谜”;接着找这组字的异同,发现它们都带有“米”字,读音相似,但部首不一样;然后借助电子白板技术,分别把这些字的部首标红,逐一举例告诉学生:不同的部首表示不同的意思,我们称表义的部分为“形旁”;而跟读音有关部分,则称为“声旁”,这样的汉字称为“形声字”。

通过这种“从旧知入手,输入新知”的指导梯度设置,学生理解了形声字概念,同时开启思维大门,纷纷回忆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曾见到过的形声字,并尝试猜测这些字的读音……这样设计教学指导梯度,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二、设计实践梯度,扩展纵向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内心体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学生的表达很吝啬,只言片语就把教师设计的一些与课文教学相结合的拓展性问题给打发了。教者本以为这些问题能打动学生的心扉,启发其表达的欲望,但结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启而不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预测课堂,设计实践梯度,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感悟中分析、推理,让表达更“丰满”、更接“地气”,从而扩展学生对某一话题的纵向思维空间。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贺年片》一课时,在“拓展延伸”环节,笔者让学生谈谈:“你想把贺年片送给谁?为什么?”学生只是作了诸如“我想送给某某,因为我很喜欢他”之类单一的、笼统的表述。如何打开他们内心感触的大门呢?笔者设计了一项实践活动——让男女生分别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笔者给一位女孩的腰部绑上了一个如胎儿相似重量的重物,让她在教室里走上几圈,问她有什么感觉和想法。该生说:“我终于体会到妈妈怀我时的辛苦了。虽然她每走一步都吃力,但她没有放弃,开心迎接我的出生。这么多年来,她每天辛勤工作,是为了我和哥哥生活得更好!每天下班回来,她还辅导我们的作业,但从不喊累,我很感动!……”说着说着,该生哭了,其他学生也不禁动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回忆与家人相处的点滴,动情地述说令其感动的故事,让听众深受感动。可见,合理设置实践梯度,能让学生思维更有深度,表达内容更丰富。

三、设计交流梯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思维呈现结果更有条理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形式让教者意识到,利用学生资源是可行的策略。我们深知学生的表达与智慧可以通过交流进行补充、完善,为此,教者不妨设计交流梯度,让学生可以跟不同的同龄人交流,从而充实想法,自信表达。

小学中年级后,“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虽说其有一定的方法可依,但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初读文章后,学生往往只是凭直觉感知一二,但不敢确定自己归纳得是否完整。如果教师不设置交流梯度,直接请学生说主要内容的话,基本上主动举手人数甚微,达不到能力培养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如果设计交流梯度,效果就大不同了。初读结束后,可以先让同桌相互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补充……如果遇到篇幅较长的叙事文章,除了让学生进行二人组、四人组交流,还可以让学生找好朋友商量、补充。在交流梯度调控下,学生围绕“主要内容”这个关键项的强化次数大幅攀升。从学生的发言来看,思维呈现结果有条理,真正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设计感知梯度,充实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拓展想象空间

思维的概括性体现在把同一类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教师设计感知梯度,让学生在诵读、听读课文后,尝试画一画、看一看等,从具体形象思维入手,提炼概念,举一反三,激活想象细胞,进而为拓展想象空间做好铺垫。

教学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雨后的森林》时,笔者让学生边听老师读课文边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在学习卡上画出诗歌中提到的事物,然后请学生分析自己的画作,想想“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学生在视觉提示下理解了森林里有许多物产,它们在雨水的滋润下色彩明艳、五彩斑斓,就像彩色的图画。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笔者启发学生:雨后的树林多美啊,像一幅彩色的图画!请大家想象一下,树林的草地上还会有些什么呢?先和同桌商量商量,然后画一画,最后说给大家听。对此,学生认真思考,从个人的生活积累中挖掘素材,并兴奋地介绍自己曾经看到的草地上的事物,如植物、动物……在彩笔的描绘下,一幅幅极具想象的儿童画应运而生,思维的有效性在孩子的画作中得以显现。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能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屏障,进而提高思维的有效性,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有效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