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8-10-16 11:42陆子岳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册数故事书题目

陆子岳

【摘要】本文论述加强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展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教会学生圈关键词,发散联想;引导学生自读自问,追索条件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比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28-02

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的新理念,因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学好数学打牢基础。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大部分老师都会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其实不然,数学学习也处处存在着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却因理不清题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而出现许多错误,这种现象在低年段学生中尤为明显。低年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阶段,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那么就能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打牢基础。因此,教师要从低年段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读题时不读完整,往往题目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就会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题目要读完整,其次对那些读了一遍还未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最后将答案填写好之后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遍。其实,有许多错误往往能通过最后的整体阅读来发现,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只有教师在平时的练习训练中经常提醒,时时渗透,低年级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经常出一些题组的对比练习让学生训练,如:“王大伯养36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3倍,养的鸡和鸭共有多少只?”与“王大伯养36只鸡,是养鸭的只数的3倍,养的鸡和鸭共有多少只?”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虽然最后都是求总数,但鸭的只数却不同,第一题是未知数是已知数的几倍,而第二题是已知数是未知数的几倍。

通过经常做题组训练,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数学教材,提升阅读能力

提升阅读能力,方法引导更重要。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能力差的现实,教师主要让他们读懂插图,说出图意表示的数量关系;中年级学生则要求读懂课本中的信息和例题的要求,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而高年级则进一步要求他们会叙述课本中阐明的算理,会解释课本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并能举例说明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探究。

(一)课前预习阅读

课前预习首先是细读教材,标出疑点。重点的地方要认真阅读三遍加以理解,特别是相似的概念、性质等易错、易混淆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区别;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标上记号,以便课堂上提出来与同学交流探讨。在教师讲解时,可以根据课前预习的知识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其次要把信息读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并说清自己的疑惑,在合作交流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为了让学生把审题三读“默记于心,日久成习”,笔者将其编写成了一首琅琅上口的数字诗:“一读勾画信息,二读圈画未知,三读找好等量关系,列式解答没问题。”有了这样一个口诀,预习、练习、测试都这样审题,长久之后就固化为每名学生的学习惯性。

(二)课内自主阅读

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小华家到学校有5千米,小华每天上学、放学骑自行车2个来回,每天共骑车多少千米?学生在自主解答时,有60%的学生答错了,列式都是5×2,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没有理解2个来回的具体含义。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学生就会改掉不细心的毛病,避免经常犯错。又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学校舞蹈队要排练节目,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笔者先让全班学生自主阅读题目,然后提问:“题目给我们哪些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很快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笔者尝试让学生列式解答,有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算式:60÷2=30(人),30÷3=10(人)。同学们都认可这个答案。笔者追问:“还有不同解答方法吗?”此时,笔者发现有一名学生正犹豫不决该不该举手,笔者鼓励该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黑板上写下算式。该生最后得出算式:3×2=6(组),60÷6=10(人)。

(三)阅读后交流

有些题目含有较多的数学信息,但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是每个信息都会用到,很多题目会故意迷惑学生而给出多余信息,或是将有关信息隐藏起来,这样的题目会给学生解题带来困难。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后交流,分析、筛选出有用信息。如:“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这道题中的“8行苹果树”和“苹果树每行6棵”就是多余的信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并不需要用到苹果树的相关信息。像这种要求筛选有用信息的题目就给部分学生的解题造成了困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后交流,降低难度后列表整理已知信息的方法来分析清楚题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列表整理已知信息的方法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到了中年级,学生就能熟练地通过列表整理已知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的方法来分析题目了。

三、注重方法指导,圈關键词,发散联想

关键词类似于语文内容的中心句,是句子里最重要的词语或容易忽视的词语。圈出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去思考、联想,才不会被题目的表面所迷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圈关键词时,要把握精准,抓住文字要害;要善于联想与“关键词”有关的知识点,回忆老师上课着重强调的问题。

笔者经常发现学生在数学测试时不读题目,或者习惯性地一读而过,然后马上解答。如判断题“0除以任何数都得0”,有的学生一看到0就高兴不已,没有做出任何联想或思考,只是把文字和知识表面对接就理所当然地做出判断,而没有抓住关键字“0”,更没有联想到“0”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直困扰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偏弱,他们无法从文字背景中提炼出有效的数学信息,更不用说将其转化成数学表达式了。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是阅读,而阅读就是要厘清语句、理解字词,尤其是文字题信息中的“关键词”。

四、注重自读自问,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头戏,解决问题水平的高低更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虽然解决问题千变万化,但是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不变。阅读与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而自读自问、追索条件,则是阅读与理解的重要武器。

如:“学校图书室有科技书600册,故事书的册数是科技书的3倍,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册?”

自问:“求什么?”

自读:“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册?”

自问:“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册?要知道什么?”

自答:“要知道科技书和故事书的册数,已经知道是科技书的册数。”

自问:“还要知道什么?”

自答:“还要知道故事书的册数。”

自读:“学校图书室有科技书600册,故事书的册数是科技书的3倍。可以求出故事书的册数。”

要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追问是一种常用方法。有效追问能使自忆从中发现问题,破解“假懂”。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众多,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习,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让老师轻轻松松地教数学,学生快快乐乐地学数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册数故事书题目
Storybook 故事书
天边的故事书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暖心有爱的故事书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理解意义掌握方法
追根求源
高校图书馆藏书分析与评价
——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