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实践

2018-10-16 11:42周佳玉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周佳玉

【摘要】本文从民族类音乐教学入手,探索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 民族音乐 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48-02

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一直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合唱教学在强化小学生演奏观念、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音乐素养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授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的魅力;弘扬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喜爱,让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掌握,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民族音乐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富有体验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在民族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通常会用创造性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情感。例如编创歌曲或者编创音乐动作,学生在自娱自乐的创作世界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也可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比如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宝贵财富——壮族民歌。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追求真善美的壮族人民把“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音乐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学生通过学习壮族民歌,不仅感受到了壮族民族的风俗和壮族人热情好客的性格,还体验到了创编歌曲歌词的乐趣。

(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民族音乐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对民族音乐“五美”的感受和体会,即旋律美、意境美、音色美,节奏美和风格美。学生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和艺术欣赏的基础就来自于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民族音乐利用其旋律的动听、音乐形象的生动、曲调的优美和风格的浓郁等特点构成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要素,学生在此过程中拥有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强化小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民族音乐作品的内容丰富,包含有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对顽强生命的歌颂,对恋乡情结的苦楚表达等,无一不体现着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和体验。

比如一首富有藏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妈妈格桑拉》,这首歌第一部分有抒情的旋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着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歌曲的第二部分是由歌颂母爱转为孩子对母亲的呼唤,描绘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依恋。该曲赞颂了母亲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要懂得孝顺父母以及对亲人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再比如《爱我中华》这首歌表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在学生深入理解、学唱歌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齐读歌词中“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怀。

民族音乐作品包含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实现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精神,加深小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开展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合唱是一种讲究共性的集体表演艺术,它与个别的声乐教学活动大为不同,可以说合唱艺术就是合作的艺术,所以每一位合唱队员互相合作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训练时,每位队员的声音要和谐统一地融合在一起,唱出来的效果才好。

在日常的训练中,合唱前的教学设计应该避免机械式的收腹、挺胸等体态式训练法,还要调整好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轻松进入演唱状态。例如笔者会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来增加腹部的弹性,锻炼学生的横隔膜;或者在合唱训练前播放“洗澡歌”,让学生跟随音乐节拍和歌词“上冲冲下洗洗,左搓搓右揉揉,我家的浴缸好好坐”随意地活动。学生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在合唱的过程中,某一声部只要有一个人精神状态不对,就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声部或整个集体的精神。其次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放松下巴、打开喉咙。教师可以让学生轻轻地打个哈欠,做闻花的动作,深深吸一口气。最后在合唱练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情感的把控来提高音色、节奏和声部之间的和谐度。

(一)音准的协调性和各声部的和谐度

合唱中的和谐主要体现在集体音响在音高上的准确性与协调性上,保证合唱的和谐度需要从训练合唱队员的听音能力入手,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练习,首先是音阶的练习,先从理论知识入手,让学生掌握音阶的结构、音与音之间的形成和变化关系,再对学生展开进阶的练习,让学生在充满变化的音阶练习中掌握每一个音的音准技巧。其次是多奏,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学习来培养音乐表现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最后是多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增强听的意识也是音准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注重音乐节奏感和唱谱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的九大要素中,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架”,可见节奏在音乐组成部分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培养学生独立的节奏感是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唱谱能力,例如在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中,两个声部因不同的唱名易分清节奏,但是在歌词相同,音高上有区别时,学生就容易混淆节奏,因此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唱谱能力的培养。

(三)用不同练习形式优化合唱技巧

優化合唱技巧要做的就是分析音乐特点,教师在掌握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挑选不同的音乐给不同的学生演唱,做到音乐类型和学生特点的高度协调,从而提升合唱的整体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特色,从学生的音色、音调高低和音区进行了解,再根据音乐特点选择最适合学生歌唱的部分。

三、总结

合唱在小学音乐中既是一种声乐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艺术形式。要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水平还需教师在合唱技能与技巧上下功夫,为提高小学民族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潘青峰.民族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J ].音乐时空,2016(3)

[2]崔伟佳.关于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的几点思考[ J ].艺术教育,2013(12)

(责编 周伟琳)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