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e起来

2018-10-17 02:09程石江
健康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智慧医疗服务

⊙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

智慧医疗一直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智慧医疗行业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朝阳产业,医疗健康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智慧医疗是什么?】

智慧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环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建设医疗信息完整、跨服务部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功能。我们也可以把智慧医疗理解为:在信息化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医疗服务新形态。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智慧医疗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新医改方案的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将会加大当地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将会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一些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医疗机构也将致力于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竞争力,给广大居民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智慧乐龄】

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快速老化趋势,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高达2.3亿人之多,占我国总人口的16.7%。预计在今后的几年里,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近5亿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身体健康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也事关全国亿万百姓的福祉。

随着平均寿命增长,青壮年人口外移等人口结构变化,老人逐渐增加,且老人特别容易受到贫穷、社交隔离及健康等因素影响自立生活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高危险人群。因此,透过网络科技的应用及产学合作,从长辈食衣住行育乐等生活方面的需求,提供研发各项智慧人性化服务,让老人生活得更安全、更健康与有尊严,亦可提升照顾服务效率与专业,享受智慧生活之便利性,强化其社会支持体系。

借着远距视频操纵机器人手臂

【智慧照护】

近年来我国已迈向社会高龄化、疾病型态慢性化,转以强调预防保健及健康照护体系发展;目前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结合医疗照护服务应用成熟,提供远距智慧照护服务,可以在家中使用远距医疗设备,测量结果经网络传输至云端信息平台储存,透过App进行实时查询与自我健康管理;对于异常警示则以短信或邮件的形式实时反馈至患者或家人,并于后端远距照护单位与医护团队,提供实时性视频互动照护指导或紧急支援服务,以使患者在熟悉的社区与居家获得健康照护与生活照护,达成健康保护的目标。

【智慧医疗促进相关产业】

经相关媒体报道,我国人口主要死因中有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肾脏病等慢性病,占国人死亡原因六成以上,慢性病防治为当前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

调查显示,12岁以上民众上网率已达88.3%,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率亦达78.5%,智能手机已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来源之一。因此,健康促进服务将以国人健康管理结合互联网科技,落实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并逐步向全家的健康服务发展。

自2007年智能型手机出现后,越来越多新式的无线穿戴型电子装置开始蓬勃发展;2014年被誉为“穿戴元年”,各种新颖的穿戴式产品纷纷上市。2014~2016年成为智慧医疗发展最为蓬勃的三年,Google、Apple、Samsung等 科 技巨头全面投入智慧医疗产品的研发。

智能型的个人化健康管理系统除提供民众个人专属的健康管理服务外,并可协助政府推动健康介入措施,以增进民众实践健康行为,改善民众疾病自我管理,或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等,这将有助于预防疾病。例如:由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的健康行为来保持民众健康体重,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对吸烟民众,可以协助戒烟来减少患肺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糖尿病病人,良好的血糖控制及预防性检查,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视网膜病变及截肢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民众尽早发现慢性疾病与进行健康评估工作。

【互联网与智慧医疗】

互联网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支撑,推动着智慧医疗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智慧医疗成为了可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便携式、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远程医疗系统将随时随地接入全面的健康指标,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专家远程会诊的服务模式。同时,通过电子医疗和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大量的医疗监护工作实现无线化,远程采集实时信息,可缓解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的窘境,降低公众的医疗成本。

智慧医疗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互联网发展提供平台。医疗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急需提升,智慧医疗行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支撑,互联网技术必须不断创新突破才能满足智慧医疗发展的要求。

那么互联网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呢?智能健康手环是我们都比较了解的产品,目前也在快速发展中,某些医院已经把它应用到了实践中。智能健康手环,利用心率测量、传感等技术,自动采集健康数据传输到云平台和用户终端,医生可根据用户的健康数据分析病情,诊断病情并有效对症下药。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为患者健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远端视频及遥控与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技术也为许多缺乏医疗资源的国家及地区,在医生力量较缺乏的偏远地区,就可让外地医师透过远端视频,对病患进行看诊及诊断的服务,如匿名远距医疗平台可以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包括问题咨询、预约医生和健康知识。

未来甚至可能透过远端遥控方式,透过手术机器人帮助当地病患进行手术。事实上,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并非来自医界,而是遥远的外太空。70年代,美国太空总署在执行太空任务时,就设想航天员万一需要紧急手术时,可以让医师借着远距视频操纵机器人手臂,就是机械手臂技术的起源,同时也造就了今日的手术机器人产业。

未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高科技

提供远距智慧照护服务

远端对病患进行看诊及诊断的服务

智慧医疗让老人生活得更安全

【智慧医疗可能涉及的问题】

过去医疗器材的发展,多集中在产品的研究开发,或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近年来由于数位科技与网络通讯技术的成长,除了新创医疗器材的研发外,产业也从传统硬件制造的思维,开始朝向软硬件整合分析的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医疗服务亦从有限的服务地点(例如医院、诊所),透过远距医疗系统、居家照护装置、云端网络、数据运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转为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模式。

使用者可经由居家照护装置或随身穿戴、携带装置的提醒、量测与读取,随时监控自己或家人的生理讯息,医疗服务者亦可透过讯号的搜集、传输、处理与计算,协助使用者管理健康。此种新兴科技与医疗资源之整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效率,使民众获得更适当的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更是迈向高龄化的社会结构所必需的发展,并有助于医护人力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之偏乡地区医疗服务的推广。

然而,智慧医疗的应用仰赖于医疗服务者、医疗器材产业、信息产业等各种产业的投入与整合,亦涉及使用者的自我行为,于我国法令规范下,相关服务、产品有无任何违反法令的风险、或造成使用者生命、身体或健康的风险?相关业者应留意哪些现有法令规范,均是智慧医疗发展上所不得不留意的法律议题。

智慧医疗不仅追求高阶医疗质量,更致力于贴近使用者的需求,使有限医疗资源发挥极大功效;各种非传统医疗产业厂商,例如电子、电机、信息、材料领域业者,亦可透过新创产品之研发与技术的整合,进入智慧医疗的市场,增加产业竞争力。然而,除前述各种可能需留意的风险,尚有诸多可预见的法律问题需要产业界、学界甚至立法者加以关注,或待实际案件产生后由司法者加以判断,再透过案例累积形成共识。当产业及科技进步、服务类型多元化发展的速度超越法令变动时,从业者不仅应重视现行相关法令之规范与限制,也需留意并参与法规与技术标准的推动,在掌握智慧医疗的市场先机的同时,亦能妥善控制可能的法律风险。

【智慧医疗未来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智慧医疗与智慧养老、智慧社区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提供低成本、易管理、可按需灵活拓展的信息共享平台,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多方医疗健康需求,这是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的重要功能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PACS的不断普及,医院的影像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对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50%以上的医院集中存储容量超过5T,其中近30%为5T~10T之间,对这些数据的存储、管理成为医疗信息化的一个重点。云计算技术可将存储资源、服务器、网络资源等虚拟化,按需提供资源,且具有安全、方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优势,为不断增长的影像数据存储和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智慧医疗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

如何充分挖掘这些医疗大数据,使其产生价值,为患者、医院、医生等服务是智慧医疗关注的重点,未来大数据分析可以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医保监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数据辅助决策可以实现;医疗人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区域化治疗;模仿干预措施,预防流行性疾病;改善和监督医护工作者的医疗护理等。

移动医疗将更多地借助传感器记录和收集人体健康数据。慢性病患者是主要目标人群,其中,糖尿病被认为是未来五年移动医疗服务的最主要用户群体,肥胖、高血压和抑郁等慢性疾病也颇受关注。

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病人、车辆、医疗器械、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对医院内需要感知的对象加以标识,进而通过各种信息识别设备进行识别,并反馈至信息处理中心,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处理,提升医疗行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未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化。在政策的助力下,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将加快推进。未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综上所述,智慧医疗的问世对大众来说不仅能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费用,更能增加被医生重视的感受;对医生来说,不仅能减少劳动时间,还能提高患者管理质量、提高诊治水平;对医院来说,能更直接的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服务,提高服务满意度,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智慧医疗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有智慧的羊
什么是医疗告知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