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小儿耳鼻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护理

2018-10-17 11:47郑州儿童医院450018崔明陈道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耳鼻喉躁动小儿

郑州儿童医院(450018)崔明 陈道静

小儿耳鼻喉手术是诊断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手术,手术操作严格精细,需要对患儿施行全身麻醉。然而由于麻醉药物残余影响、患儿自控能力差等因素影响,增加了患儿在耳鼻喉术后麻醉恢复期风险[1]。鉴于此,我院特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62例行耳鼻喉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后麻醉恢复期采取复苏监护和护理干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耳鼻喉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7±1.9)岁,行扁桃体摘除术29例、腺样体刮除术22例,扁桃体摘除合并腺样体刮除术11例。

1.2 方法 采取复苏监护和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①做好手术室至病房转运护理,准备患儿术后各种急救设备,检查转运过程中运输工具性能是否良好,氧气供应是否正常、保暖措施是否到位等,缩短转运时间,减少外界刺激,并协助患儿家属由转运床搬送至复苏床。②协同麻醉医生共同将患儿护送入室置于带有护栏和备用温毯垫子的复苏床,连接好心电、血氧等监护仪,待显示患儿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完成手术室至病房的工作交接。③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在患儿麻醉恢复期应及时将患儿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予以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儿的神态、肤色,每间隔15min记录一次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及时调整患儿的卧位。监测患儿的手术伤口情况、排尿性状等,规范准确记录。④严格做好患儿护理干预。对于入室患儿做好常规约束,防止患儿复苏后躁动出现坠伤、导管脱落等发生,添加衬垫予以患儿保护,约束带绑定不宜过紧或过松[2]。保持患儿静脉通道通畅,保护好留置针装置,以免患儿发生躁动出现移动或脱落。

附表 小儿耳鼻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62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有21例,其中,躁动8例、呕吐7例、脱管4例、舌根后坠2例,详见附表。经过监测护理后,所有患儿不良反应均消除并顺利拔管,意识清醒,呼吸频率、心率稳定,肌张力得到恢复,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小儿耳鼻喉行手术位置经过头颈和面部位置,对于手术操作的精密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手术涉及位置特殊,因而需要对患儿施行全身麻醉。所以,必须要加强小儿耳鼻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患儿的监测,做好患儿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儿平安渡过麻醉恢复期的危险阶段。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抢救技能,而且要充分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恢复期,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神态表情和行为举止,对患儿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发现患儿出现不良情况应立即联合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予以患儿护理干预,通畅患儿呼吸通道和静脉通道,做好常规约束固定,适度调整患儿体位,注意保暖,为患儿的复苏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

此外,应该重视手术前对患儿情况的了解,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减少患儿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恐惧,有助于患儿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提升患儿预后恢复效果[3]。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发现,62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有21例,经过监测护理后,所有患儿不良反应均消除并顺利拔管,意识清醒,呼吸频率、心率稳定,肌张力得到恢复,有效率为100%。

综上所述,在小儿耳鼻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密切监测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保障患儿围手术期的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耳鼻喉躁动小儿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道路躁动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探讨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