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盆腔炎51例疗效观察

2018-10-17 11:47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0贺亚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红藤红外线全血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0)贺亚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年龄20~54岁,病程5~61个月;观察组51例,年龄21~53岁,病程4~62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红外线治疗,即采用红外光疗仪照射腹部,照射距离为距腹壁30~50cm,根据患者耐热程度控制局部照射温度和时间。观察组:给予患者红外线联合红藤汤直肠滴入治疗,红藤汤基本组方为:红藤、地丁、蒲公英、败酱草、鸭趾草各15g,三棱、香附、桃仁、莪术、附子、延胡索各10g,红花5g,蒸煮上述药物至150ml,药汁冷却37℃~40℃后,将药液注入一次性输液瓶,连接导尿管,并在管口涂上石蜡油,指导患者取侧卧位,经肛门缓缓插入导尿管,插至14~20cm后,将滴管松开,控制滴速为20ml/min,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估治疗效果。

附表 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s,mPa·s]

附表 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s,mPa·s]

组别 例数 血浆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1.87±0.24 1.73±0.18 5.72±0.68 4.93±0.59 11.86±1.14 9.71±0.92观察者 51 1.89±0.21 1.51±0.11 5.75±0.70 4.21±0.43 11.89±1.13 8.53±0.76 t - 0.448 7.448 0.220 7.043 0.133 7.06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①对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进行检测。②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

1.4 疗效判断标准 康复:患者治疗后腰腹疼痛、月经异常等症状均消失,超声检查显示盆腔内包块、积液消失;改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超声检查显示,盆腔积液减少程度或包块缩小程度超过50%;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无明显变化,康复、改善患者占比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观察 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治疗前IL-6水平分别为(2.49±0.79)μg/L、(2.51±0.73)μg/L,CRP水平分别为(10.84±3.26)mg/L、(10.91±3.29)mg/L,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IL-6水平分别为(1.58±0.65)μg/L、(0.93±0.45)μg/L,CRP水平分别为(6.31±2.73)mg/L、(4.20±2.14)mg/L,水平均下降,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较小(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观察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下降,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比观察组小(P<0.05),见附表。

2.3 两组治疗效果观察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43%(40/5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发作后会出现发热、腹部不适等症状,且随着病情加重,炎症扩散,容易引发不孕等严重事件[1]。常规抗生素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引发二重感染,故建议采用红外线物理疗法,可穿透人体皮肤组织,并通过温热效应加快血液循环,增强物质代谢[2]。

红藤、地丁、蒲公英等诸药合用,可发挥益气活血、散瘀通络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①红外线热疗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改善营养状态,缓解炎症反应;②盆腔内各静脉与痔静脉丛交通,直肠灌入中药能使药物渗透至盆腔组织,且温热药液通过热敷周围组织,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吸收;③红外线与中药直肠滴入具有协同作用,促进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红外线联合红藤汤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红藤红外线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鞋尖朝外
红外线控制自动水龙头的设计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1例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