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再催婚了,也许孩子不急着结婚与你有关

2018-10-17 02:36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晚婚辛迪女友

周公子

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发布31年中国人婚姻数据称,近5年,年轻人晚婚现象明显。

相对于2006~2012年这7年,结婚登记年龄集中在20~24岁,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晚婚,已成为中国人情感生活中一种确凿无疑的趋势。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不着急结婚了呢?

谈及晚婚的原因,很多人都习惯把目光投注于社会形态的改变,比如:

都市节奏快,压力山大;

女性受教育,不再迁就;

社会保障好,单身不愁;

生育意愿低,结婚不急;

包容度升高,更加自由;

……

这些宏观层面的分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然而,如果我们把焦距拉近一些,关注到更微观的家庭养育,或者留意到时间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那么,我们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我们的老一辈,年轻时曾大量使用旧式的养育手段。这些旧观念、旧方法熏陶了足足几代人。如今,这些被熏陶大的人,合力掀起了一波晚婚潮,这跟他们小时候的旧观念又有怎样的联系?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看待晚婚:通过以下4种旧观念,重新审视中国人今天的爱情—为什么晚婚?为什么恐婚?

愚孝,让他放弃了4任女友

中国人的儒家观念中分量最重者,莫过于“孝”。孝道太过,便成了“愚”,一切唯父母之命,不假思索—这种糊涂劲儿,让很多年轻人一直打着光棍儿。

令伟就是这样的乖孩子。被单亲妈妈带大的他,曾秉承着“老婆可以再找,老妈只有一个”的回报精神,硬起心肠,赶跑了4任女友,都只因为妈妈和她们合不来。

对于自己的偏袒,他从无半点犹豫。毕竟,女友们看起来也有错啊,胆敢和老妈吵架,或者背地里抱怨老妈排斥她,都让令伟很不以为然:“你都不孝顺我妈,怎能跟我过日子呢?”

真正让令伟改变态度的是第4任女友,一个外地女孩,因为房租太贵,她搬到令伟家居住。这是前所未有第一遭,也让令伟大开了眼界。

人,是令伟请回家的,事先也问过老妈的意见了。老妈说“好”,令伟才和女友商量搬家的事。可是,女友进门第一天,老妈除了点一下头,客套地说一声“你好”之外,就再没看过女友一眼,甚至连女友提着满手的礼物,她都没有去接,而是一扭头回房看电视去了。

此后每一天,情况都在恶化。

女友搬进来的第二个星期,老媽突然从房间里冲出来,拉着令伟就喊:“丢东西啦!你爸给我的金镯子不见啦!平白无故遭贼啦!”

她一边说,一边往女友身上瞄。就连令伟都觉得她的演技太过浮夸,他说:“妈,你再找找看。”当天早上,他看见老妈把镯子换了个地方……

令伟的脑海一下子冲进4个女人,4张哀怨的脸冲着他说:“你妈妈排斥我,她根本不想我和你好,她只想独占你一个人……”

过去,令伟曾强硬地回应过这些声音,说:“老人嘛,你顺着她就好了,这是做小辈分内的事!”但现在,他开始怀疑,这样顺着,到底是不是纵容?这样维护,到底是不是孝顺?别的家庭也这样吗?是4任女友都有毛病,还是老妈有问题?

令伟的怀疑,是他扭转观念的开始。4任女友的离去,如果能让他醒悟,摆脱和妈妈过分粘连的状态,学会维护自己小家庭的独立,那么,令伟的爱情将有机会修成正果。

对于令伟这样过分孝顺的孩子来说,晚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因为那套“唯长辈马首是瞻”的旧观念,与新时代格格不入。所以,像令伟这样的旧式男人,难免分几次手,伤几次心,浪费一些时间去碰壁,才有机会发现原生家庭有问题。唯有等他们醒悟过来跟上时代,婚姻才会自然而然地降临。

重男轻女,让她相亲屡战屡败

重男轻女的传统,在我国有着千年的根基。经过最近几十年的抵制,它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过去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鼓吹“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过去明目张胆要求女人“三从四德”,现在鼓励女人整容、禁食,打扮得花枝招展取悦男人。

在家庭里,父母嘴上说“生男生女都一样”,甚至财产也可以分一部分给女儿了。但是,在很多落后地区就是不满意生的是个女孩,所以才宁愿躲计生、交罚款,也要千辛万苦生一个男孩。

这样换汤不换药的歧视,让身陷其中的女孩无法形成足够的自信,由此,也会影响她们长大后的亲密关系。

38岁的丽雯,对此深有体会。她相亲的次数多得数不清,但原则,她却记得很清楚。每见一个对象,她一定会问:“你想结婚吗?”

有愣头青、心眼儿实的人就会冒冒失失地说一句:“我们刚认识,怎么考虑结婚这么长远的事啊?”这时,丽雯就会认为对方没诚意,拒绝谈下去。

当然,大部分的人都很谨慎,他们会说:“我来相亲,自然是想结婚的,也希望彼此能修成一段缘分。”这么说,就算过了第一关。

然而,没约会几次,丽雯就会抛出第二关,说:“你爱我吗?”

丽雯记得,当时有几个人脸上闪现出为难的表情,似乎不知道怎么回答她。马上,她就绝望了,果断决定“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对方也实在有点儿冤枉。毕竟,他们不过见了几面,连熟人都算不上,哪能谈什么爱不爱呢?

存活下来的幸运儿,还要面对第三关,通常出现在约会一两个月之后,她会问:“什么时候结婚?”

过了关的人还要继续进阶,随时准备反复回答:“你爱不爱我?你有没有别的女人?什么时候结婚?昨晚哪去了?我重要还是你妈重要?……”

尽管有几个聪明的人看出这些问题最终的答案都不过是“我很爱你”,但这样来来去去地通关,他们也烦了。于是,数不清的相亲,也就散了。

直到有一天,婚介所的老师问丽雯:“你喜欢反复地确认对方是否爱你。那么,你爱自己吗?”

良久,丽雯才不由自主地说出一个字“不”。

丽雯不爱自己,因为父母不够爱她,她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她连自己都不爱,又怎会相信男人真心爱她?所以,她需要反复地确认。但无论对方怎么表忠心,她都无法相信。

这样的女人,在未婚女性中不胜枚举。她们在反复敲打男人的过程中耗费光阴,却徒劳无功。她们真正的敌人,却是血脉中奔涌渗透的自卑与不安。

这样的女人很容易晚婚,因为她们晨钟暮鼓式的拷问会吓跑很多男人。直到有一天,她们发现自己的价值,明白自己配得上无条件被爱,这时,男人才能顺利地留在她们身边。

禁绝早恋,让他患上恋爱恐惧症

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想接触谈恋爱,本是人之常情。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早恋”都会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到老师家长的联手围堵。有时,这种围堵可以达到“迫害”的程度,不但给孩子留下创伤,也为他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埋下隐患。

前两年,因为患上“恋爱恐惧症”而震动网络的长春男孩小朱,就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

小朱的妈妈赵阿姨,平时脾气就很大,恰逢小朱高二那年,赵阿姨因为丈夫去世,心情不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培养儿子上面。这样一来,赵阿姨脾气就更大了。

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说:“有的同学谈恋爱了。希望家长关注。”赵阿姨就马上留了神,开始偷偷跟踪小朱。这一跟,还真让她发现小朱和女同学居然出了校门就公然牵手!

赵阿姨勃然大怒,直冲上前,当着一群同学的面就“啪”地扇了小朱一记耳光!

小朱目瞪口呆,未及反应,就被赵阿姨强拉硬拽回家,逼着写了保证书,发誓不得再与女同学来往。

直到小朱30岁,赵阿姨才猛然发现:不对啊,小朱相亲已经有16次了,每一次都被“退货”。人家姑娘说,和他约会,就跟做贼差不多,总是见他左顾右盼,目光躲闪,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感觉不舒服,不想再交往。

“我儿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赵阿姨拉上小朱就往心理医院跑。在医生鼓励下,小朱终于吐露了实情:“挨了那一耳光之后,我就再没敢谈恋爱。一方面是怕,另一方面,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也不想让她生气。现在,我但凡单独和女孩子相处,就总怕妈妈跟踪。我总想回头看,举止也变得很不自然。而且,跟女孩子单独在一起,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心理医生说,小朱得了恋爱恐惧症,那个耳光就是诱因。现在他需要接受心理辅导,才能慢慢消除过去这段经历所带来的影响。

像小朱这样,曾因“早恋”而被粗暴打压过的孩子,别说“晚婚”,就连“不婚”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早恋常常发生在18岁之前,孩子的心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对恋爱是初步尝试。所以,此时形成的印象,将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早恋,家长打压,会给孩子怎样的印象?首先,恋爱是危险的,就如小朱那样,下意识担心被突然袭击。其次,恋爱是错误的,是爸爸妈妈不允许的,所以他们会下意识地保持“纯洁”,哪怕成年后正常的性生活,都会让他们不自在。最后,恋爱是羞耻的,所以他们和异性谈情说爱总会感到很别扭。

这些早年惨痛的经验,会扭曲一个人的恋爱观。成年后,他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走许多弯路,才会彻底治愈这些创伤。

离婚可耻,让她彻底恐婚了

中国古老的文化讲究结发夫妻,从一而终。离婚一直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在过去,很多夫妻明知道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但依然咬牙死撑,忍了一辈子,也怨了一辈子,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甚至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

然而,父母勉强维持这个僵化而虚假的家,就真的能骗过孩子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不但心知肚明,而且容易对婚姻产生难以扭转的成见。

就如30岁的辛迪所说:“我从小就明白,婚姻,就意味着无尽的争吵、忍耐,一辈子的痛苦。所有人都避免不了这样的命运。所以,我才不要重蹈覆辙去选择父母的命运!”

辛迪口中的“所有人”,主要是指她的父母。

认为父母是怎么样,“所有人”就是怎么样,这种偏见,十分常见。毕竟,原生家庭很能影响我们的视野。

所以,辛迪很恐惧婚姻。她认为,选择结婚,就跟拿钝刀子割肉差不多。

辛迪的父母,确实是配错的一对,但他们本来是有机会改正错误的。当年,他们经过相亲认识,不到半年就闪婚。但一年之后,他们就清楚地知道,急惊风和慢郎中要共处同一屋檐下,的确是很不靠谱的。各自外遇后,他们没了感情,多了仇恨,却碍于“离婚可耻”的世俗眼光,被迫困顿在冰冷的关系里。

当然,这段关系有时也会很火,比如3天一小吵、10天一大吵,都令人十分火大。但无奈,他们受困了一辈子,就是没法说服自己离开。

于是苦了辛迪,從小夹在中间,看够了,也受够了。她认为,婚姻就是一个陷阱。找对人,不见得会幸福;找错人,绝对没有出路。

本来,父母是可以给孩子做一个示范的。就算婚姻失败,他们依然可以教孩子重要的一课:好聚好散,修正错误,从头再来。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分别重组一个家,辛迪今天也不会如此绝望和害怕。

父母的示范,可以赋予孩子勇气,让他们体会到:就算一次选择错误,你依然可以拥有第二次机会。所以,你可以放胆去爱。不必因为害怕失败,就将一切幸福都拒之门外。

可惜,辛迪的父母没有教她这个道理。所以,辛迪的婚期遥遥无期。

上述被4种旧观念熏陶长大的孩子,分别选择了晚婚和不婚。如果用老眼光看,他们都是原生家庭创伤的受害者。父母的养育失误,把他们的青春都耽误了。

然而,情况真有这么坏?现实真的如此悲哀?实际上,并没有。

我们生活在一个繁盛开放的时代,观念包容,百花齐放,分工精细,完备保障,足以支持任何一种自由的感情选择。单身或结婚,二胎或丁克、早婚或晚婚……都可以潇洒肆意地活着。

“晚婚”的观念早已过时。以前,它是一种青春的耽误;现在,它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水到渠成,便共结连理—至于早和晚,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自己开心,那就够了。

猜你喜欢
晚婚辛迪女友
套路
我的吻在哪里
青年人为何晚婚或不婚
90后粗亲故事
想你
我的吻在哪里
哈里的新女友!
我的吻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