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与爱沙尼亚

2018-10-18 03:13穆重怀宋殿娇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侨园 2018年8期
关键词:爱沙尼亚波罗的海风电场

文 穆重怀 宋殿娇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爱沙尼亚共和国北濒波罗的海,南邻拉脱维亚,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4.51万平方千米,人口126万,是波罗的海三国中面积最小的国家。中爱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取得了全域性的成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在多层次的合作框架下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中东欧“16+1”合作国家,中爱两国的合作有着很多契合点。在爱沙尼亚的国家发展计划中突出强调了要发展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物流交通、电子服务业,以及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这些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很多主张都具有共通性,这就为双边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爱两国建交以来,在政治、经贸和文化合作上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政治上,双方的政府间合作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高层领导人实现了经常性的会面,在历次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会议中两国总理都进行了单独会晤,对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达成相互的理解。2018年1月,习近平主席集体会见了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议会领导人,其中包括爱沙尼亚议长内斯托尔,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与波罗的海区域国家关系的重视。在经贸关系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爱双边的贸易合作日渐频繁,贸易额增长迅速。二十多年间增长了将近20倍。双方进出口商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而且技术附加值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利用爱沙尼亚的区位优势,双方积极开展港口合作。宁波港与塔林港合作建造集装箱码头和中国商品集散中心。这一集装箱码头是中国商品在波罗的海地区的第一个大型物流中心,它可以辐射到西欧和北欧以及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此外,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塔林港内的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工作,为工业园区在中国的招商引资提供咨询和推介服务。到目前为止,中爱经济合作在向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和投资领域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的水平与治理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中爱双方政治经贸关系的发展,中爱两国的人文交流也日益加深。2010年波罗的海地区的第一个孔子学院在塔林大学成立,这为在波罗的海地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增加中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自建交以来,中爱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多个文化合作协定在两国政府部门之间签订,有利地推动了双边合作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日渐深化的今天,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两国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中爱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助力中爱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和深化。在这里,我们尝试对未来中爱两国间的全域性合作进行探讨。

首先,利用“东北航道”,打造“一带一路”新枢纽。爱沙尼亚领土面积不大,但是地理位置重要,处于区域的中心位置,是沟通北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与中东欧、西欧国家的海陆交通要道,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开发爱沙尼亚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的现有资源,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对于建立推动中爱、中欧间经贸发展的新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尽管对全球变暖的具体认知还存在着争论,但北极航道的出现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货轮已经数次通过东北航道到达欧洲。对于中国而言,东北航道的开发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它可以打破某些国家对全球海上贸易通道的控制,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物流通道。

开发东北航道不仅可以拉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也可以带动波罗的海区域国家融入“一带一路”,实现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共荣共享。爱沙尼亚拥有的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可以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重要依托。首先,爱沙尼亚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爱沙尼亚拥有101个港口,其中31个为商业港口,塔林港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欧盟港口,也是波罗的海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还是近年来波罗的海地区发展最快的港口。而且中爱在塔林港的合作也有助于“冰上丝绸之路”方案的落地。充分发挥塔林港的客货吞吐能力,提升它在波罗的海区域的航运中心地位,对于“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爱沙尼亚小型港口网络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加强小型港口的能力,这也是中爱合作共建的一个方向。其次,爱沙尼亚拥有便利的陆路交通网络。爱沙尼亚陆路交通发达,铁路总里程为2167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131公里。公路总里程16512公里。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实现了与国际运输的接轨。特别是2017年爱沙尼亚议会通过了波罗的海铁路协议批准书,即将开始建设的波罗的海铁路将要进一步密切波罗的海三国与欧盟在陆路交通上的联系,打造区域性的交通网络,对于把爱沙尼亚建设成区域物流中心有着重要意义。第三,爱沙尼亚拥有区域内规模巨大的航空资源。爱沙尼亚拥有26个货运和民航机场,有30多条国际航线,可以起降包括波音747在内的大型飞机,这是成为区域交通枢纽的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爱沙尼亚优势的地缘位置、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与中方的良好合作是东北航道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能动因素,这对于“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开展能源领域合作,推动产业创新。能源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对能源进口有着很大的依赖性。爱沙尼亚的能源主要依靠从俄罗斯进口,但历史上形成的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关系的特殊性,对俄的能源依赖成为爱沙尼亚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不确定性。因此,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能源问题对于中爱两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爱沙尼亚而言,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依靠油页岩发电的国家,尽管爱沙尼亚的油页岩储量巨大,油页岩利用技术相对先进,但是使用油页岩发电,具有效率低、污染环境、不可再生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摆脱对外能源依赖,替换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摆在爱沙尼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对爱沙尼亚来说,风能是它拥有的独特资源。爱沙尼亚国土面积虽小,但由于它西、北两面临海,而且所处纬度较高,给它带来了丰富的风能资源,据统计,爱沙尼亚岛屿(1500多个)和沿海地带70米高空处的年平均风速为7.8米/秒-9.6米/秒,这种条件适合于安装0.1兆瓦-3兆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并且能够保障年工作量达到3500小时-4000小时。爱沙尼亚近海地带拥有2500兆瓦-5000兆瓦的潜在的风力发电能力,可以每年生产37.5亿-75亿度电。这些为爱沙尼亚发展风力发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爱沙尼亚利用风能的历史相当悠久,特别是在独立前后,建立起了可以与风电设备输出电能直接并网的电网,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风力发电电能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和风电储存的问题。

近些年来,爱沙尼亚的风电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爱沙尼亚风电协会的数据,目前爱沙尼亚有近30家风电企业,拥有5个大型风电场,阿乌列帕风电场、纳尔瓦风电场、阿谢利亚鲁风电场、帕尔迪斯基风电场和帕克利风电场。其中纳尔瓦风电场的投产具有重要意义,该风电场在波海热电站的废炉渣填埋场上建设,是用绿色能源生产改造被污染地区的尝试,实现了纯生态的生产过程。不仅修复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而且完成了绿色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纳尔瓦风电场成功运营的基础上,爱沙尼亚准备利用东北部的马斯塔尼亚村的废弃页岩油矿建造新的风力电厂,并网容量达1000兆瓦,预计投资4.25亿—5.1亿欧元,将是世界最大的陆地风力发电厂之一。除了上述的陆上风电场以外,爱沙尼亚还计划建设海上风电场,它们的装机容量将大大超过现有陆上的总装机容量。

除了自然原因外,爱沙尼亚风电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财政补贴。不仅风电运营商可以按年度领取补贴,而且对安装小型家用风电设备的农场主给与补贴,这有力地推动了风电应用的普及。

与爱沙尼亚相比,中国的风电产业在近些年来也获得了很大发展。不仅产能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风电技术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大型化风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电产业走出去是中国继核电技术之后在电力技术-设备出口的另一主力军。

从中爱两国目前风电发展规模和水平看,中爱在风电领域的合作应更多着眼于合作研发和投资生产。爱沙尼亚风电资源虽然丰富,但国内市场规模有限,而且目前爱沙尼亚的风电产业的投资和技术主要来自挪威和欧盟其他国家,市场基本饱和,中国企业要进入爱沙尼亚市场不仅面临激烈竞争,而且还受制于欧盟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中爱在风电领域的合作,一方面要借鉴爱沙尼亚在风电领域的技术储备、使用经验,借助爱沙尼亚的区位优势,合作研发风电设备,推动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与爱沙尼亚建立生产风电设备的合资企业,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把产品打入欧盟市场。

中爱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深化两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互联共享,推动两国关系的全域发展。

第三,借力“互联网+”,开展新兴产业合作。爱沙尼亚经济规模不大,产业相对单一,但是IT产业却很发达。爱沙尼亚的IT产业不仅在波罗的海区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与西欧国家相比,也位居前列,是欧洲最先进和发达的国家之一。

21世纪以来,爱沙尼亚利用本国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IT产业,相关行业的出口和净销售额逐年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6年爱沙尼亚国内生产总值为209亿欧元,增长1.6%,其中信息和通讯行业对GDP的贡献最大。目前来看,IT产业就业人数达到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

爱沙尼亚IT产业发达,首先得力于拥有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爱沙尼亚在IT领域有众多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熟练技术且成本低廉的科研开发技术人才。其次得益于政府对IT产业的扶植。不仅在相关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给予财政支持,而且大力进行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IT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适合的土壤和环境。电子选举、电子政府学院、电子身份卡及移动电话电子服务、电子税收平台、手机付费、数字化处方、电子健康记录、电子学校等等数字化服务在政府主导下得到全面推广。第三拥有完善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体系。2009年底,爱沙尼亚互联网和数据交换光缆线路已经实现了整个国家全覆盖,而且建成了与芬兰、瑞典的海底通信光缆,建成了与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光缆直通连接。同时手机账户数量超过人口数量,达到每一百人有121部手机。目前,爱沙尼亚的网络普及率达到了98%。互联网使用率位居波罗的海国家首位,在欧盟也是名列前茅。第四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IT产业。爱沙尼亚对外资设立的准入门槛较低,税收优惠,政策简单透明,使企业运营成本远低于欧盟其他国家,特别是对IT产业又有支持政策。正因为如此,包括爱立信、Skype在内的全球知名IT企业都落户爱沙尼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爱沙尼亚IT产业的发展。

目前,以电子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电子服务产业在中国方兴未艾,IT产业走出去是未来中国电商服务的重要方向。中爱两国在IT产业的合作,既可以利用爱沙尼亚的智力资源、优惠政策和爱沙尼亚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大平台,把产品推向欧盟市场,又可以利用中国的资本和市场,实现优势互补。这是智力(研发与管理)-资本(投资)-市场(产品销售)相结合的富有效率的新兴产业合作的创新尝试,必然会带来共赢的成果。

当下,中爱两国关系进入到了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两国之间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两国关系的日渐深化,双方合作的领域必将进一步扩展,合作层次和内容也将上一个新台阶。(本研究得到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资助) 侨园

猜你喜欢
爱沙尼亚波罗的海风电场
2020波罗的海之路数学竞赛
2019波罗的海之路数学竞赛
数字化风电场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8爱沙尼亚国家队选拔考试(初中)
《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GD01—2020)发布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冰水浴
我国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海底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