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蔓菁香

2018-10-18 18:38超侠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食东坡萝卜

超侠

入秋后去新疆的一个朋友家做客,在汤面中总能吃到一种被切成小丁儿的蔬菜,软软甜甜的,味道很熟悉,问友人,被告知叫作“恰玛古”,是维吾尔族人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食材之一。带着好奇心,我專程去了趟友人家的菜园,看到了鲜活的“恰玛古”,原来,它竟是我喜欢的蔓菁!

蔓菁,又名芜菁,因形似盘状,南方人也称盘菜。蔓菁个头娇小,类似萝卜圆润,根系无筋,刚吃到嘴里的时候,有一股绵甜,继而又一股辛辣味,但质地脆嫩,口嚼无渣,据说古人还曾把它当作主食来食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称蔓菁为“菜之美肴”。

据朋友介绍说,蔓菁浑身是宝,四季皆有,四季可食。春食苗;初夏食心,亦谓之薹;秋食茎;秋冬食根。《广群芳谱·蔬谱》还曾记载:“人久食蔬,无谷气即有菜色,食蔓菁者独否。子可打油,燃灯甚明。”

我曾在云南品尝过“东坡羹”,就是以蔓菁为主料制作的。晚年的东坡先生兴趣转向素食,他先后发明过几款汤羹,其中最著名的一款就是“东坡羹”。据说,这道菜是苏轼在田野间制作的,老先生架一口断了腿的破鼎,主要材料就是蔓菁和萝卜。他还曾在《东坡羹颂》中介绍做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许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东坡先生研发出新菜品后十分得意,将它介绍给很多朋友,大受欢迎,以后的文人骚客,都以食“东坡羹”为雅嗜。

“东坡羹”妙就妙在“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据说长期食用可以明目利肝,有医疗脾虚或者多种出血症等功效,就连旅居四川的陆游品尝之后,也诗兴大发留下了“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拌酥亦未珍”的赞叹。

我国古代人民食用蔓菁的方法也有很多。相传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在一次拜师访友回来途中,发现了一种外形像萝卜,头大尾小的植物,便带回家炒了吃,味道不错,他就把称为蔓菁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菁丝,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菁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新鲜蔓菁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

明代文学家张岱更是把蔓菁称为五美菜:可以生食,一美;可菹酸菜,二美;根可充饥,三美;生食消痰止咳,四美;煮食可补人,五美。现如今,因为蔓菁的营养价值极高,吃法也就更加丰富。我有一个酷爱美食的朋友,喜欢将它和猪肉炒在一起,吃起来有点清苦还有点甜。我母亲喜爱将蔓菁和粉丝、萝卜、丸子等一块放锅里煮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在新疆,被称为“恰玛古”的蔓菁更是备受当地人偏爱,经常被切成小块与红萝卜和土豆用来做配菜,而在维吾尔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深秋的月圆之夜,用木刀把长在地里的“恰玛古”平削开上盖,挖去中间的一部分果肉,放入一小块冰糖,这吸收了月光精华的“恰玛古”,会自然渗出甘露般的汁液,是治病强身的良药。这不,我已经忍不住想要尝试一下了。

猜你喜欢
生食东坡萝卜
且说蔬菜生食
早春欣见海棠绽
萝卜蹲
定风波
广元发布全国首个生食蔬菜系列标准
买萝卜
东坡画扇
从寿司来看日本人的“和思想”
生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