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到“教学设计师”

2018-10-18 10:53古海波陈荧陶月红
关键词:设计原则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古海波 陈荧 陶月红

摘 要: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而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向教学设计师的角色转变,在设计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基于教学目标,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有意义,提供内容、语言和情感三维支架以及有效果评价等原则,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被看作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及,大家越来越认同“教师不仅负责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及学习资源的提供者”的观点。教师角色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是“教学设计师”[1],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直接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2],可见英语课堂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得以发生的条件和资源[3]。事实上,教学活动是英语课堂的主要内容,“活动是学生使用语言以达成某种具体结果要做的事情”[4],活动是“学生在课程的任何阶段,使用目标语言需要完成的行为”[5]。可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里,正是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英语,提升英语技能和思维水平。

有效的教学活动会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和学习动机的激发,这样的课堂往往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而有效的教学活动要遵循基于教学目标,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有意义,提供内容、语言和情感三维支架以及有效果评价等原则。

一、教学活动要基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后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设置随意,有时候只是成了教学设计中的摆设。可想而知,在这样虚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所设计的教学会有怎样的效果。另外,即使教学目标很清楚,教学活动能否体现和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挑战。因此,首先要明确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活动应该基于教学目标,避免随意性。比如,某位教师某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Students can talk about the places of interest in English”,她将教学活动设计成让学生给外国朋友写明信片。她首先呈现出一个明信片模版(见图1),让学生观察如何用英语写明信片,尤其是那些表示风景名胜的英语词汇,然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类似的一张明信片。不难看出,这个活动是基于该教师设计的“学生能用英语谈论风景名胜”的教学目标,而且,真正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图1

二、教学活动要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虽然外语习得有着纷繁复杂的学习理论和各种假说,但有一些公认的外语教学基本规律,如注重语言输入、多互动、多产出、侧重情感和动机激发[6]。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也需要符合这些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作用。比如,外语教学有一个规律是要学好外语必须要有充足的语言输入,具体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质和量上给予学生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如某教师在设计风景名胜英语词汇导入环节中,用PPT快速呈现一张张风景名胜的照片,学生看后快速说出这些景点的英语名称。这个活动也有语言的输入,但量不够大,不够集中,而且图片一闪而过,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痕迹不长。在有经验的教师建议下,该教师修改了教学活动,在一张PPT左边呈现上述所有涉及的景点英文名称,并配上小一点的景点照片,右边一栏呈现国家名称。该活动是让学生进行国家和景点配对。可见修改后的活动增加了更多学生对景点名称的语言输入,而且還有对应的单词拼写,相比修改前的活动,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更好。

三、教学活动要有意义

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还要有意义,这在Ellis的任务四大标准中也有提及[7]。他认为任务要:(1)关注意义;(2)要有信息沟;(3)学习者基于他们自己的资源;(4)有明确的结果。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做到有意义,首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其次是设计信息差活动。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可以建立起与学生的个人连接。所谓有意义的活动就是让学生感觉这个活动和他们有关系,而不是很突兀地独立于他们的生活圈之外。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会意识到这点。比如,同样是学习用英语指路,有的教师会根据教材上的路线图让学生机械操练;而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师会设计这样的活动:“假设有外国友人来访,想从学校出发去附近的市中心步行街,请用英语指路。”这个活动针对具体情境,会联系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任务学生就会觉得更有意义。

另外,信息差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活动有意义。所谓信息差活动,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让双方进行信息交换的活动。如在上述景点的英语名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互相采访暑假去了哪些景点旅游。这种基于学生双方不对称信息的英语活动就让他们有了交流的动机和兴趣。类似这种活动也会让学生觉得更有意义,更愿意进行英语交际练习。

四、教学活动要提供内容、语言和情感三维支架

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内容、语言和情感三维支架,支持他们更好地完成活动。所谓内容支架指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尤其是产出型活动时,要给予学生活动话题相关内容的铺垫和支撑;语言支架指的是学生完成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词汇、句型以及常见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有的教师在让学生编对话前做示范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情感支架是指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引发他们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下面笔者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的Reading部分为例,介绍教学活动设计中搭建内容、语言和情感三维支架的方法。

【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一开始呈现几张图片,展现人类错误对待鸟类的行为,这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在这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学生回答“要保护鸟类”。随后,教师采用问答、配对、填空等方式驱动学生的实际阅读,帮助他们掌握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并在给予答案讲解时对重点词汇进行英文的解释和带领学生朗读。最后,教师设计了Have an interview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Zhalong的语言输出活动。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一方为记者,一方为扎龙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开展访谈。这时候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讲义,内容如下。

An Interview Example:

A: Good afternoon! Im a reporter from SZTV/Suzhou Daily.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Zhalong?

B: Yes. Im very glad.

A: …?

B: It is in ...

A: …?

B: ...

...

A: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ll the information.

B: I think you can go there for yourself, and you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ights there.

A: Yes, Id love to.

Sample questions:

1. Where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2. Why is Zhalong a special place?

3. What does the area provide for wildlife?

4. Do all the birds live in Zhalong all year round?

5.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make the wetlands smaller to have more space for farms and buildings?

6. What do the members of the Birdwatching Society do in Zhalong every year?

7.What does the Birdwatching Society need more people to do?

准备了6分钟后,有几组学生主动举手上台展示,快速进入现场采访的角色,较流利地使用英语完成了这个活动。

【分析】这节课中的interview活动贯穿了三维支架教学框架的设计理念。首先,在内容支架维度,授课教师之前采用問答的形式让学生查找课文每个段落的主旨大意时已经运用了访谈中可能会涉及的话题知识,如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位置、那里是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等等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在访谈时感到有话可说。

其次,在语言支架维度,教师在梳理课文内容时对重点词汇做了相关解释,这些词汇在学生进行interview的过程中会用到,提前做好了铺垫。此外,教师给学生的讲义中包括了半完整的访谈对话,开头和结尾都已经给出,这给予学生良好的对话结构提示,学生只需要使用后面7个sample questions中的全部或部分进行对话,即可完成任务。这些在语言上的帮助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用英语表达,降低学生的焦虑,给予他们安全感,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输出活动中来。

第三,在情感支架上,由于教师在阅读导入环节提供了大量鸟类受害的照片,激起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充沛的情感,这为后面学生通过interview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环保意识提供了情感支持,学生更加乐意投入到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去。正是由于这个输出活动照顾到了支架的三个方面,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少给点支架,不用限制学生interview的开头和结尾,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

五、教学活动要有效果评价

所有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应该给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就形成了“开始—实施—评价”的完整教学步骤闭环,也能更好地利用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否则活动实施效果并不清楚,语言和其他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并不明晰,缺乏活动评价很有可能就是导致教学“假热闹”和低效的重要原因。常见的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和学生评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教师评价最为便捷,可以迅速对学生完成活动情况进行反馈,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学生评价是教师请参与活动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聆听他们的声音,树立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责任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更加明确努力方向。师生互评不仅教师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也邀请学生共同评价,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结合体。如果课堂上时间充裕,采用这种兼容的评价方法最为理想。

比如,有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写明信片”的产出活动。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投票评出他们最喜欢的明信片,并给出理由。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使用刚刚学到的新词汇,也锻炼了评价这个高阶思维技能。然后教师再给出自己的评价,结合学生评价,最后选出完成得最好的一组,并给予适当奖励。在这个例子中,这位教师就综合运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达到了较好的活动完成效果。

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中的活动会使用得越来越多。除了上述五个原则之外,基于当下的教学生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需要适当考虑考试需要,比如利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一些应试训练,这样会有助于他们考试成绩的提升,反过来也会给教师赋权,为锐意改革的教师提供更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TSAI C, CHAI C S. The “third”-order barrier for technology-integration instruction: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2, 28(6): 10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3]VYGOTSKY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Oxfo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4]SCRIVENER J. Learning teaching[M]. 2nd ed. Oxford: Macmillan, 2005:41.

[5]THORNBURY S. An A–Z of ELT[M]. Oxford: Macmillan, 2006:3.

[6]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7.

[7]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