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功夫书记”

2018-10-19 07:15文丨杨媛媛
遵义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大城入户驻村

文丨 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2015年,正安县杨兴镇大城村来了一位书记,文绉绉的他,却练就了“改”“磨”“破”的“功夫”,为大城村带来了共争取项目17个,涉及资金近2100万元,带领着842户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功夫书记”。

他叫赵恒,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改”

由于工作调动,大城村曾4年换4个支部书记,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3月,赵恒到大城村任职的第一天,就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里,只有获得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打好这场硬仗。但是由于大城村频繁换支部书记,群众对支部书记产生了误解,不利于很多工作的开展,所以,驻村的当务之急是做好群众工作。”赵恒告诉记者。

到大城村的第二天,赵恒便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召开了“院坝会”,了解大城村的现状以及亟需走出的困境。随后,赵恒带着村干部到村里每户老百姓家里走访,听听群众的心声,了解他们当前所需,解决当前所急,绝不落下一户。

驻村的日子里,常常是早上8点不到,赵恒已经在进组入户做群众工作的路上。三年里,他的身影早已遍布在大城村的田间地头、林间屋前。

大城村共有842户3395人,其中贫困户301户1105人,在驻村过程中,赵恒坚持普通户每年至少要去3次以上,贫困户每年至少要去5次以上,也就是说他每年要入户3000次以上。

在多次入组、入户调查过程中,赵恒充分掌握了大城村的发展现状,以及群众们的心声,他还认识到,大城村想要脱贫,需要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班子,必须改革和完善村制度,提高村支两委的服务能力。

于是,“一户一策一评估、一事一议一落实”工作制度,以“低保户、精准扶贫户评议、村财务收支明细表、项目工程款”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以及考勤考核等制度应运而生,从此,工作顺了,群众笑了。

为了推动村支两委的作风建设,赵恒通过专门带领党员干部、党群连心户、党员代表开展了“两学一做七个一”活动(即:上一堂党课、讲一个红色故事、手抄一段党章、过一次组织生活会、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唱一首红歌、写一篇感悟文章),通过“两学一做”凝聚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有效推进村干部的作风建设,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有了制度,还需带头执行,赵恒自己每月至少在村里22天,吃住在村里,干事在一线。一年365天,赵恒不是在大城村,就是在为大城村争取项目的路上,他的手机号,公示在村告示栏上,只为群众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找到他,他能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我们驻村干部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管是改革村制度,还是入户调查,都是为了提高村支两委的服务能力,做群众需要的‘贴心人’。”自驻村以来,赵恒始终率先示范,在工作中、生活中,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磨”

驻村工作三年,赵恒练就了一身“磨”功。

“做群众工作,要抱着一颗把鞋底磨穿的决心,走组入户,练就群众所需所想,才能开展好帮扶工作。”赵恒告诉记者。

一年要入户3000余次,平均每天要入户10次以上,赵恒抱着把鞋底磨穿的决心,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为群众送去党的方针政策,解释每一个项目与群众切身相关的利益,让村民与村支两委携手,打响了大山里的脱贫攻坚战。

有一颗磨穿脚底的脱贫决心,还要有实践的行动力。

到大城村当“第一书记”时,赵恒深知要破解大城村“空壳村”的难题,需要项目支撑,于是,赵恒练就了另一项“磨”功:磨嘴皮,争项目。

“赵恒这小子脸皮‘厚’得很,一来就是‘生拉硬扯’要项目,见面就脱不开身。”县国土局局长罗信强说。

三年时间,赵恒先后到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扶贫办、旅游局、国土局、团委、农牧局、财政局、文广局等单位80多次,主动协调工作和争取项目,靠“软磨硬泡”争取到大大小小的项目17个,涉及资金近2100万元,大大推进了大城村的脱贫攻坚进程。

如今,赵恒为大城村争取的大城学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落地,筹集资金220万元,有效整治了大城学校后山的山体滑坡,保障了师生安全;熊进沟、老房子组增减挂钩项目已经落实到户,拆除12户房屋,恢复耕地10余亩,补助35.9万元;县国土局出资5万元为村里修建的卫生厕所,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大城村11.87公里公路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争取了饮水工程项目,新建4个饮水工程,使8个组2200余人结束了饮水难的历史;争取组织部等部门的项目资金18.5万元,改善了村阵地建设;争取了80万项目资金,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在项目的支撑下,大城村“变”了,村级阵地靓化了、产业路修好了、人居环境改善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破”

如何摘下“空壳村”的帽子,贴上“小康村”的标签?破而立,或许是答案。

大城村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交通不便、产业优势明显不足,不能只依靠项目,要打破常规思维,形成长期收益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才能脱贫致富。

大学主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赵恒,脑子里飞快地闪过一个想法——“飞地”经济。顾名思义,即突破地域限制,租赁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的异地,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在传统市场已被瓜分完的情况下,赵恒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寻找市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最终,他们找到了气体加工充装、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新市场。

在不断的调研、考察后,2017年,赵恒积极向县委组织部争取集体经济专项资金200万元、向扶贫办争取扶贫资金50万元、号召群众筹集的10万元入股遵义宏达气体有限公司,在正安县安场镇自强村创立遵义宏达气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按股分红。该项目计划投资400万元,其中大城村占有40%股权,投资160万元,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40余万元。

自2017年10月以来,目前已实现村集体经济分红13.2万元,利益联结贫困户25户,每户每年户均分红1600元。

另将扶贫办支持的50万元入股遵义茗香康源茶饮科技有限公司,利益联结25户,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每户分红1000元。

在打造“飞地”经济的同时,赵恒却在谋划着突破“结构”、“资源”限制,实施“支部+”模式,实现“三变”。

近年来,大城村村支两委以支部引领、合作社主导、贫困户参与为载体,抓住“改”这一实质、“变”这一核心、“发展”这一关键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打造500亩何首乌套种李子核心基地,辐射带动1000亩。同时,带领村集体以200亩土地,发动92户群众以土地300亩入股正安新方农旅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扶贫项目资金新建3米宽2.8公里长产业道路及水利配套设施,盈利按6:2:2比例进行分配。另与贵州珍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村占比51%、公司占比49%的村集体劳务公司,实施村增减挂钩项目90.5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万)、村级文化广场修建、1000头生猪养殖场(贫困户土地入股,每年每亩分红800元)3个工程。

不破不立。截至目前,大城村已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5万元。

“破而立”的同时,扶“智”也成为赵恒驻村工作的重点。

“不重教育,穷根难拔。”驻村后,赵恒依托远程教育,召集村民学习烤烟、辣椒、中药材种植等技术,有效提升了村民种植技术;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30余场;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20余次,切实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对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和幸福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创建农家书屋收藏8000余本书籍供群众阅览。每隔2个周,赵恒还要到村小去上课,讲学联主席郑代巩的红色事迹、励志故事,把红色基因植根在孩子们的心底。

改革激发活力,思路决定出路,勤恳结出成果。如今,大城村资源盘活,组织建强,作风转变,干群齐心,成了全县践行“两学一做”的鲜活典型。赵恒,也从一个“陌生人”变成了大城村村民的“知心人”,撬开了大城村的“贫困锁”。

“从机关到农村,当上大城村的‘第一书记’的时候,我就成为了国家与农村之间的一道桥梁,肩负着宣传党的政策、开展农村党建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使命。”这是赵恒三年驻村工作的感悟。

三年里,赵恒用行动去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他在驻村工作手记上写道:“我将汗水挥洒在这方土地,种下理想,在陌生与贫瘠中开拓,静待收获的时节。”

猜你喜欢
大城入户驻村
2022中国大城强城指数TOP30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解封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像树一样站着
暑假乐开花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