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园欺凌现象及预防应对策略研究

2018-10-19 09:11唐红霞董红燕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

唐红霞 董红燕

摘要:教师欺凌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目前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向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但随着研究深入,社交平台和媒体曝光增加,教师的校园欺凌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学生不是校园欺凌唯一受害者,而看似处于强者的教师群体,往往也是受害者。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这种欺凌对其教学生涯和人生发展乃至生命安全都有极大挑战与威胁。从法律、舆论和道德教育层面来预防教师欺凌的现象,维护好教师的权益。

关键词:教师欺凌 校园欺凌 教师安全

教师校园欺凌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大众往往把视野投入学生群体,因其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受伤害影响深远等。在这种对比下,教师成为顶梁柱、成为强势群体,似乎只能是施害者者而不会是受害人。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教师遭受校园欺凌的案例一件件曝光,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暴露出来。

一、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内或者校外由学生之间一方(个人或群体)对另一方(个人或群体)单次或者多次进行语言攻击、行为攻击等造成另一方财产损失、心理伤害、生理伤害乃至威胁生命安全的行为。

校园欺凌使受欺凌者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生理健康、人格形成甚至是生命威胁。欺凌对象往往是学生,欺凌主体则是多元的:如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员等。

二、教师校园欺凌

教師校园欺凌是指教师在校内或校外由于教育法律关系而产生的遭受欺凌的现象。一旦师生之间有冲突和矛盾,舆论一般会站在弱势群体一方,即下意识把责任归于教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常常是弱势群体。教师所遭受到的校园欺凌和学生所遭受的校园欺凌是相似而不同的。相似在于这些行为包括且不限于:言语侮辱、隐私侵犯、性骚扰、暴力袭击、生命威胁等,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教师是一个特殊行业,教师又是成年社会群体,其社会关系更为复杂多样,其舆论地位也是居高不下,因此,一旦发生教师欺凌现象,舆论往往是伤害教师的。因为在大家看来,成年的老师怎会受到未成年学生的欺负。

1.隐私侵犯

由于教师的特殊性,学生难免会对教师产生好奇,对教师的私人时间和空间都有侵犯。如:翻阅教师私人资料、跟踪教师、偷拍并上传教师非工作照片、造谣、诽谤。这些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有的。

2.语言侵犯和行为攻击

学生辱骂教师并非不常见,教师要考虑到自己的角色、使命、法律规定等,不能出言辱骂学生。行为攻击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教师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反而让学生变本加厉。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师都是女性,她们往往缺乏自保能力,不能对抗暴戾的学生。甚至有学生找学生家长、社会群体对教师进行攻击。学生出手重伤教师甚至杀害教师,这样的新闻案例从不缺少。而面对这一切教师却不能采取任何具有有实质性的教育、反击来保护自己,教师的安全受到威胁。

3.舆论造谣

舆论是对教师伤害最大的一种欺凌,往往学生和家长在网上传出不利于教师的行为,教师立马会遭受舆论和道德的谴责,而没有人会去调查事实。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不能抵住舆论压力,将其转嫁给教师。教师个人承担后果。由于教师的社交圈更大, 这对其和其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有影响。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关于诬陷和诽谤,甚至有心人会陷害教师。如:逢年过节,有家长给教师发红包,教师一点开,立马截图举报,上传网络。而众人不知道的是教师回发了一个更大的红包。

三、受欺凌的原因

1.教师履行其职责与义务是受欺凌的根本原因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履行其义务,但由于其身份特殊性,义务的特殊性难免会和学生之间产生冲突。学生将这些冲突转嫁为对教师的憎恶乃至语言攻击或者人身攻击。

2.约束不对等

教师的言行受到各种法律条约和舆论媒体的限制监督。一旦曝光教师生涯都会受影响。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言行更加谨慎,学生骂不得碰不得,但对待学生的挑衅行为,教师先动手不对,还手不对,难道教师只能忍受?而法律法规对学生的约束相对就宽松了许多,尊重教师等最基本的规定。

四、怎样保护教师

1.法律政策

不断完善教师保护法,从实际出发,考虑一线教学产生的情况,而不是脱离教学客观现实。法律应对教师的权利义务进一步明确,对教师所可能面临的威胁、危险做出预防和应急预警。

2.舆论保护

学校和教育部门乃至社会是教师的最后靠山。在有关学生和教师的相关事件曝光后,第一时间调查真相,如实报道,不能曲解事实真相,不能让好人受到伤害,也决不让坏人逃避法律的惩罚。

3.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学生应尊重教师,不能采取违法行为措施,一旦做出违法行为要承担后果。而这种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起到更大的作用。

4.恢复教师的权威和尊严

教师感慨工作越来越没有权威和尊严,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挑战教师的权威,并将舆论作为武器。在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下,要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保障教师的尊严。

教师是国家的良知的最后底线,是一群温柔善良对罪过文莱充满希望的人。保护好教师不让他们对社会对学校死亡,只有保护好教师,才能让教师更好的保护和呵护每一个

学生。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应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从社会建构论视角看“校园欺凌”
法律规制校园欺凌的若干思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