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与现实维度审视21世纪初泰国政局动荡的原因

2018-10-19 09:11罗获发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军事政变泰国

摘 要:21世纪初,泰国政局动荡不安,先后发生两次军事政变。本文以2014年军事政变为例,从历史与现实维度探究泰国政局动荡不安的原因。笔者从和平军事政变频发惯性的历史之因出发,回归现实,分析了泰国军强文弱的传统政治格局,以及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是泰国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和主要原因。

关键词:泰国 军事政变 原因

当前,民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政治发展模式,然而,少数国家政变时有发生,泰国是最为独特的一个。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的地理位置中心,是连接东亚与南亚的交通要道。泰国人普遍信仰佛教,民风纯朴,对外关系友善,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与国家,即使政变频发,社会依然保持一定的和平与秩序。21世纪初,泰国先后两次爆发军事政变。时至今天,距最近一次军事政变已过数年,泰国政局相对和平稳定,经济社会继续发展。回顾历史,正视现实,本文以2014年军事政变为例,不禁令人思考,新世纪初泰国究竟为何政局动荡不安、军事政变频发?

一、和平军事政变频发惯性是泰国政局动荡的历史原因

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以来,泰国一举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典范。究其历史,首先,泰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及外交政策,保护其从未被任何国家殖民统治。十五、十六世纪,欧洲国家远征东方寻求贸易与军事据点时,泰国没有遭到到欧洲帝国主义的统治;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向整个东南亚殖民扩张,泰国依然保持主权独立。其次,泰国虽然长期推行内阁民主制度,却是军人干政较多的国家之一。每次军事政变都没有任何固定模式,每次背景也各不相同,而相同的就是相对和平的政变后,国内仍维持内阁制的政治制度、君主的权力和象征地位不变、所造成的伤亡都不大。

1932年6月泰国人民党发动军事政变,至今已发生政变多达25次。不过,这些军事政变却少有大规模流血冲突的情形,而且,军事政变成功之后,泰国政坛也多能快速建立起新政府渡过政治危机,并让政局与社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归于平静。2006年泰国“919”军事政变,虽然在这之前,已长达15年没有爆发过政变,但泰国依旧能在短时间内重新稳定社会与政局,建立起一个临时政府有效填补权力真空。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颠覆了人们对政变的一般看法。古往今来,不是政变中发生大规模的武力冲突与流血事件,就是政变后的残酷镇压,但,这些残酷画面在泰国频发的军事政变中,却是不常见。2014年政变期间,街头上的军人与坦克甚至成为外国游客争相合影的

对象。

长期历史形成的相对和平的军事政变的发展惯性,既是泰国政坛独特的政治生态,也是泰国政变频发的历史原因。

二、军强文弱政治格局是泰国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

从1936年开始,直至今天的泰国政局,军强文弱的传统格局基本未变。军人成为泰国政府与政治最重要的主导力量,1936年6月发生第一次政变后,近80年左右的时间里,26个内阁政府完全是由军人当政,8个是由军人控制,其他是文人政府。大多数的政府都是由军方直接或间接所控制。军事的正当性和权力政治源于1930年代,他们在国家边境的内外前线上保卫国家并抵御敌人。

虽然2007年后的文人政府似乎再次掌控政治,但军方的影响力依然存在。首先,军方长期以来拥护泰皇,而泰皇广受泰国人民的爱戴与崇敬。其次,国内环境的威胁和边境问题,有助于维持军方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南部的分裂运动,还有自然灾害的威胁,尤其是2011年洪灾,军方的救援广受人民的赞赏。与之相反,文人政党与军方相比较弱,政党缺乏长期连续的发展建设历史,又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和主张,缺少群众基础,政党组织程度低,游离性强,且党内矛盾

尖锐。

泰国政党体系是多党制。1979年-2001年,经常多达16个政党赢得选举,获得国会席位,国会的有效政党数大约为6。1996年有效政党数为4.6,2005年大选下降至1.6。而2007年再次升至至2.79。虽然政党的松散对民主巩固而言不是负面的,但历史上,平均由五个政党组成大联合内阁大多难以维持长久,几乎都是寿命短小。泰国政党在高度松散和派系化的情况下,产生了多党和不稳定的联合政府。即使是2014年泰爱泰党,赢得了3/4的国会席位,仍无法赢得南部地区的国会席位,而南部地区主要是民主党的势力范围。政党体系多元、区域主义不一定阻碍民主的发展,但政党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考虑国家共同利益,而政党体系区域化、地方利益和选民诉求可能影响公共政策的方向,国家的共同利益可能遭受损害。此外,政党势力集中在特定的府,导致地方选区间的政治分歧日益深化。

事實上,泰国军方并没有完全垄断政治权力,在某些层面上会与文人政府一起分享权力。那么泰国政局为什么动荡、政变为什么会频发?这与泰国国内的社会动态、文化传统、政治生态有关。军方长期以来对文官执政能力没有信心,为了有效处理国内所遭遇的发展停止与困难挑战,军人干政显得也有需要。政治菁英与政党经常拉拢军方以壮大自己的声势,因此军方可以决定干预政治的程度和方式,甚至发动政变。

三、社会动荡贫富分化是泰国政局动荡的主要原因

文人政府的执政危机伴随着社会动荡与贫富分化,成为泰国政局不稳的根本原因。2014年泰国军事政变的直接诱因就是2013年底开始的大规模示威活动,政府无法有效遏止冲突扩大和社会动荡,加上反对党的对立,成为军方干政的最佳时机和理由。

虽然造成2013年底大规模示威活动很可能是偶然的,但导火线确实是特赦法案。2013年10月下旬政府提出特赦法案,意图特赦所有政治犯,支持者将法案定调为政府推动族群和解的重要措施,然而反对者认为该法案是为前总理他信量身打造。2008年10月泰国最高法院裁定他信贪污,判处两年徒刑,他信流亡海外,若特赦法通过,便可以无罪回国,此法案由此引发争议。2013年11月1日众议院通过赦免法,一些反特赦的街头示威活动爆发。虽然最后参议院并没有通过该特赦法案,然而,政府已经无法力挽狂澜,反特赦的诉求迅速演变成为反英拉的示威游行,反对党趁机集结群众发起抗议。

为了化解民众情绪,政府解散国会,重新接受民意选举。泰国选举委员会确认2014年2月2日举行国会补选,在选举日当天,全国共有6246投开票所,但曼谷有488个投开票所被关闭,而南方九个府28个选区没有举行投票。此次选举只选出了94%的席位,少于95%席位選举有效的法定门坎。随后,宪法法院以6比3的投票结果,裁决此次大选无效。最终,选举无果,矛盾冲突无解,成为军事政变最充分的理由。

泰国社会的分化与分歧有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短期内不易化解。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导致了社会的激烈动荡,表面上是反对特赦法案,实际上是社会分化贫富差距的冲突。前总理他信崛起之后,改变了原有的政治格局,首位女总理英拉任职期间,也是延续了其兄他信的路线,继续推动惠农的福利政策,拉拢了多数农工阶层的支持,引发中产阶级的不满。时任政府首脑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北方和东北部,大多是没有受过很好教育的农民,这使她自身的支持度与形象受到质疑。北方和东北部地区在经济和教育上处于劣势低位,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是社会群体对立的重要因素,这也不利于泰国政治生态的健康

发展。

21世纪初,泰国政局动荡不安,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结合本国历史和国情,军人干政在泰国某种程度上也有其合理性。与此同时,泰国军方也可以是民主化的推手,在还政于民之前,军政府应秉持更开放的态度,聆听社会各阶层与群体的声音,制订符合泰国发展的政策与制度,最终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振明,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城市大学出版社;香港,2010.

2.罗金义,奇迹之后:东亚世纪的挑战,城市大学出版社;香港,2014.

3.宋镇照,泰国政党抗争的政治僵局和困境,海峡评论,第280期(2014年),页16-21.

4.刘立之,泰国2006年政变原因探析——以威权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张力为视角,中南大学学报,第14卷,第5期(2008年),页60-65.

5.泰国家肃贪委拟启动对看守总理英拉弹劾程序,网易新闻,2014年2月18日,网址:http://news.163.com/14/0218/19/9LD0B9UE00014JB6.html.

项目课题:本文系2017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泰国频发军事政变的原因探析——以2014年军事政变为例”成果,编号:2017B62)

作者简介:罗获发(1976—),男,江西人,讲师,硕士,主研国际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军事政变泰国
尼日尔发生未遂军事政变
加蓬经历数小时“军事政变”
新年游泰国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
本期导读
泰国遭遇最黑色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