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主义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018-10-19 01:44刘晓斌郭昱琅
文教资料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有限理性现代大学制度

刘晓斌 郭昱琅

摘 要: 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新制度主义理论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新制度主义理论有多种研究路径,也有不同的研究假设,本文参照盖伊·彼得斯对新制度主义的划分标准,基于规范制度主义等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及其背景假设,探究权力冲突、有限理性和历史结构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分析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权力配置等方面的问题,从政府、高校和中介组织等方面提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路径的对策。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现代大学制度 有限理性 权力冲突 历史结构

1.我国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始于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洪堡提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并将其付诸实践。同样,美国将大学制度设计和实用主义结合在一起,使其更贴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现代大学制度与本国政治、经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政府宏观调控,大学自主办学、民主管理,它不仅与时俱进,而且因时因地而异。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现处于摸索阶段,直接照搬他国的经验显然不具备可行性。因此,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的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身份理解变得十分必要。两个身份具有的权力和责任需要清晰把握。为建设与本国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我国正不断地进行探索和行动。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早在1998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就得到确立,并从七大方面规定了高校自主办学的基本权力。而2010年7月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中介组织的介入和大学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全面规划。2014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围绕“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主题,与会代表就办学自主权的内涵和表现变化达成共识,并认为在实践上,高等学校事实上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2.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虽成果丰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以上三个假设出发,进行分析。

2.1高校办学权力配置中政府占有绝对优势。

高校办学自主权,实质是政府与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发展相互适应所需要的一种政治行为,亦是高校深度参与自身治理的权利(力)诉求和表达,是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条件的、一种外部赋予高校的、有限度的权利(力),其中影响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的权力主要是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政治权力是国家及其政府部门对有关大学教育资源的控制力;经济权力是市场及其经济活动主体对有关大学教育资源的控制力;学术权力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术活动主体对有关大学教育资源的控制力。

在中国现行格局大背景下,部分大学的教师与学生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教代会成为推行行政决策的场所,学生会、研究生会成为管理学生的机构。在这样的大学治理环境下,学术自由、學习自由、教师学生权利的保障,不易实现有约束力的制度。

2.2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都是有限理性。

从经济学角度,每个利益主体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这就需要一套制度约束、规范冲突,实现利益协调。潜在利益是驱动制度创新的原动力。西蒙发现,经济人知识有限、信息不全,决策时总出现“理性不及”的现象,于是提出“有限理性”的概念,增强经济学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新古典传统的理性修正为:理性是个人在所有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行为。其所有约束条件主要有:个人的选择范围、给定选择范围与信息费用、给定选择范围与结果。

我国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都是有限理性的,比如政府决策者由于知识结构和决策范围的不足造成有限理性,也会由于决策信息不完备或信息费用高而选择符合其需要的信息、做出一些有限理性的选择。同时,高校内部也存在信息不完备的现象,高校行政人员掌握着资源信息而学术人员往往缺乏这些信息,使得学术人员获取信息的费用很高,影响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行政系统会因信息分配不均匀,陷入“越权”、“错位”等现实主义误区,影响学术发展规律。

2.3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倚重我国高校改革历史结构。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面对:(1)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体制中央集权较为明显;公办大学实施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不能与现行政治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脱离。(2)历史文化传统。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儒家居于主导地位,道家和佛教不可忽视,其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对大学影响深远;知识分子的学术生活、价值观、交往方式等亦都打上了文化传统的烙印。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不能脱离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这样的制度变迁才能踏上正确的道路,才有利于形成合理、坚实、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大学办学自主权政策演变与计划经济体制、集权管理政治体制密切相关。计划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运行方式的计划调控,二是资源配置的政府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全面学苏”的国策,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中央集权化管理方式,并将大学纳入全面行政管制之内。随着计划调控向市场调控的转型,国家开始逐步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但政策的变迁总是摆脱不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1993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开始逐步成为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至此,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最终被打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明确了大学七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3.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3.1政府合理配置权力,主导高等教育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伯顿·克拉克研究小组针对西方七国高等教育的权力模式进行研究,得出:“教学和科研在成为完全自治的活动或受到严厉监督的时候,它们都会受到损害。”从这一根本论点可以看出,政府完全放权或是高度集权,对于高校的发展都不是有利的。政府与高校应明确各自的责任与权力,协调配合,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就必须克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思想。政府要鼓励、支持大学改革,恰当地借助法治手段规范、协调政府与高校的利益关系,引导大学坚定不移地走正确的制度创新之路,进而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3.2高校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能力,承接使用好相关的权力。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必须从微观层面进行调整,即对大学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促进大学构建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使政府调控、市场调节更加有效。

完善大学章程,厘清政府与高校之间的权力边界,发挥大学章程的“宪法”作用,禁止越权,依法治校。在章程中,对各个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进行相互约束,同时政府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治学和谐、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的理想。高校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培训主体性,为构建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做好准备工作。

3.3中介发挥信息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保障。

建立有效的中介机构或组织,且充分发挥起作用,是实现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健康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目前,我国的教育中介机构不健全,且较突出的中介组织又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为有效建立教育中介机构,政府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中介运作模式,尽快建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中介模式。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3).

[2][美]B.盖伊·彼得斯,著.向民,段红伟,译.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邓宏图.组织与制度:基于历史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解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周光礼.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多伦多大学的个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55-61.

[5]蔡文伯.路径与选择——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困境与破解[J].山东高等教育,2015(2).

基金项目:广东财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2016年重点项目“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有限理性现代大学制度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重大工程关键部件供应商合作机制研究
终身教育视阈下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