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转型研究与评价

2018-10-19 16:09韩英慧秦秀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韩英慧 秦秀媛

摘要: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色实践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转型研究与评价,希望为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转型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转型研究

如何转型“应用型”?地方高校要实现转型发展,需经历四个阶段:理念的转型、学科专业的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课程体系的转型。其中,难点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课程转型。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沿用传统高校,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办学定位“、应用导向”鲜明的课程体系,因此该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培养必然缺乏特色与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课程就理应有所区别,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合理设置课程、科学选取内容、有效组织教学,势必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

1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如何设计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剖析指导意见,不难发现其聚焦的中心理念强调“与时俱进的技能培养”和“指向应用的实践训练”。一是紧跟社会发展,整合优化课程。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对接职业标准,重点培养技能。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扩大学生选择权。尤其要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要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基于以上建构理念,从“学科—行业—职业”链视角设计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即立足于学科基础整合课程,结合行业发展培养技能,对接职业需求强化应用,可以进一步细化兼具学术、技术和职业特点的专业目标规格。同时,要达成“应用导向”的课程体系目标,在编排形式上宜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式。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能突破传统的线性结构,利于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要求,对学科知识的重新梳理与分解,对原有课程知识点进行优化、重组,可以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利于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强实践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融合实践教学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实施理论、实践、练习、研讨同步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知行合一;同时还利于针对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对接产业发展和职业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开发企业课程,而解决高校课程的相对滞后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也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也利于提升的学习效果。

2以职业能力导向培养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转型不仅仅是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更重要的是科学处理好模块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达到知识能力结构的系统规划和优化设计,这是确保课程教学成效的关键,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点。模块化不是把原来的课程简单的归类冠上“模块”这一名称,而必定是需要对课程“大动干戈”,设计过程需要处理好模块课程的整体性与关联性问题,实现课程整体功能最大化。

2.1明确课程设置的定位和理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每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有自身的定位,转型高校应根据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紧密合作,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的原则来设置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要考虑为学生的兴趣服务,课程层次清晰,课程知识结构合理化配置,强化實践教学环节。

2.2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协调课程知识体系的优化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从 2012 年开始对计算机专业的“四表分析”,调整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研究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模块,突出应用性。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科需要,强调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性,课程设计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3规划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实验课程的开放

计算机专业的实验课程应坚持与时俱进,紧贴企业和职业需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所学相关知识,独立设计和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3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指标

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转型必然是一个对教育性资源重新选择的过程。纵观课程发展史,无论是课程理论研究还是课程实践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对教育性资源的选择与更新。按照哪些标准来选择教学的课程?怎样确定每门课程教学的知识点、深度和广度?如何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如何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课程体系评价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评价,课程体系评价是对课程体系实施的实际水平逼近预定课程体系目标的程度。它旨在找出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改进和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以便培养高质量人才。我们着眼于目标、内容、团队、实施、效果5个方面,设计了17个二级指标,来诠释和评价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求与内涵。

总之,对处于不断探索创新走向成熟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而言,评价研究应作为其重要内容。建立起课程体系运行与评价的监控体系,从课程的研发与准入、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对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的有效评价,来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体系实施的不断增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J].余高峰.当代体育科技.2014(26)

[2]农科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特色分析[J].张艳,张雪,张默,袁玲. 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3]中美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及启示[J].袁力.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2)

[4]从素质教育看我院本科课程体系建设[J].高德坤.外交学院学报.1998(02)

[5]关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思考[J].王玉潜.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4(02)

[6]高师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及思路[J].吴锦程.吉林教育科学. 1998(03)

[7]试论我国高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思路[J].黄中益.江苏高教.1997(02)

[8]陕西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周硕,杨蓉,傅滨.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4)

[9]高师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与初步实践[J].周明儒.吉林教育科学.2001(01)

[10]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李姗姗,杨玉麟,崔旭.档案学研究.2015(06)

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规划课题《教育转型视角下计算机专业模块化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课题批准号:GBC1317102)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探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