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谈制片人的艺术实践

2018-10-19 16:09冼晓茵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5期

制片人需要具备多方修养。他既要有比较博采的艺术修养,又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也要有精湛的经营管理修养。制片人应该是个“杂家”,他是懂行的鉴赏家,是称职的项目经理,是能为项目找到资金的融资高手,也是资深的观众,更是深谋远虑的幕后操控人员。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艺术硕士的毕业作品也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在项目管理中,艺术硕士本人既作为项目的发起人,也是总的策划师,更是一步一步实践具体操作直至把项目完成的执行制片。项目的计划是项目执行的基础,换言之,策划与选题就是影视制片的基础。

第1章 策划与选题

选题和对微电影项目的策划是影片生产的基础环节。在这个阶段,作为制片人需要根据微电影市场状况对微电影题材进行甄别,判断剧本的价值,不仅要从创作人员的角度去关注剧本的艺术价值,也要从投资人的角度去关注微电影的市场价值。一开始有个好的选题,后面的路就会顺利起来,所以一定要把这个“不费钱”的步骤尽可能做好。

项目策划,就是制片人或出品人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之后,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一部影片的题材、主题、风格样式、主要故事内容的设想,并事先设计好整部剧的操作方式和营销发行方案,然后再委托合适的剧作家根据这一整套的设计方案写出文学剧本。[1]据2012年和2013年的微电影题材调查统计,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微电影题材是受限制的,温情、公益类影片始终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温情等情感类题材的微电影在2013年广告主投入的微电影影片题材排行榜中排第二名,此题材易于企业商业诉求的表达,点击率也表明其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广告主选择励志、公益类题材的微电影表现了其期望通过正能量的内容传播传递广告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因此,策划微电影时我确定做温情题材,而剧本的故事内容决定它是个公益性质的影片,这更是锦上添花。于是剧组编剧按照温情和公益这个方向创作剧本。

按照管理学中经典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理论得出,类型题材微电影既是Weakness(弱势),也是Opportunity(机会点)。框定类型看似道路被限制了,实则在网络平台中方便众多影片的分门别类,也方便观众搜索影片。由于参投学校的微电影大赛,公益性质的影片是往届比赛里没有过的,选择这样的题材大大提高了入围的成功性;再加上专业艺术院校有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可以不必像商业电影需要考虑市场对影片类型的接受程度,这样的弱势实则更多的是机会。

微电影经过2011年的兴起、2012年的探索,2013年已经迎来爆发式增长。微电影《7&11》是一部学生微电影,从校园微电影大赛里被甄选出来本身就意味着着重于对艺术创新性的探索,不同于目前非常流行的企业订制微电影,没有营利的商业目的。因此,微电影的题材、相较于其它影片的创新性、拍摄实施的可行性就成为我创作毕业作品的基本标准。

1选题与策划的标准

1.1剧本的创新性

微电影《7&11》讲述的是一个重组家庭里有自闭倾向的姐姐在不断感受来自弟弟的关爱后病情好转,而整个家庭也因为共同经历一些变故而变得更温情浓浓。此片属于关注自闭症公益微电影,可以得到社会上与此病症相关的人员的关注,浓浓的家庭亲情也可以深深打动很多观众。

纵观以往拍摄过的自闭症题材微电影,尤以纪录片的方式居多,一般都是从成人、社会的角度去看待自闭症,能赋予病症以美感的不多,本片特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个病症,他认为自闭症不是病,自闭症患者其实和我们平常人一样也很快乐。影片宗旨诣在给与自闭症希望。这是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所从未有过的角度,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1.2拍摄实施的可行性

再好的剧本,都要由优化组合的声音、美术、演员、场景等单一影视元素有机地组合成一部戏呈现给观众。一个称职的制片人所必须具备的项目管理能力要求他能够准确分析和判断制片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在策划和构思选题时,制片人除了考虑剧本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外,还得好好分析剧本被拍摄成影片所要求的客观生产条件,准确预测通过努力后可以获取的资源和将来较有可能实现的假定条件。综合整理这些情况,加上常识判断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在微电影的筹备阶段,因为剧本情节内容的设定弹性比较大,在主题构思的大方向下可以根据现实条件改动情节、场景等,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考量来认定制作成片的可行性:

一、剧情简洁。剧本讲述的是一个重组家庭里有自闭倾向的姐姐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不断感受来自活泼友爱弟弟的关爱后病情好转,而整个家庭也因为共同经历一些事件后而更温情浓浓。全片都是以弟弟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无论是他如何看待姐姐、如何看待她的自闭症、如何看待他们家庭目前的现状。故事情节设定相对比较简单,拍摄难度不是特别大。

二、拍摄时间计划表易行。拍摄周期跨度比较短、集中。用时连续的三天拍摄,外加换日期换场景补一个镜头,拍摄完毕开始后期剪辑,片尾仅做了个简单的动画。

三、场景集中。涉及拍摄的场景只有四个,分别是家居内景、家楼下、路边、自闭症康复中心教室内景,这些场地的拍摄均不需申报审批,通过努力便可获得,而且地址比较集中,省却了剧组来回跑场地的时间和成本。

四、拍摄器材简而优。只保留创作所必需的器材,减少了人员的机器操作难度和租赁花费。除了租赁的部分器材,上戏出品微电影大赛组委会还为入围剧目提供佳能C300摄影机和大监视器,佳能C300摄像机是一款很专业的适合独立制作电影的机器,纵观国内校园微电影,能用上类似佳能C300摄影机这样好机器的学生微电影为数极少。

综上所述,影片拍摄实施的可行性很大,经过反复预测的变数皆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剧情、持续时间、地點、器材等的情况均显示保质按时按量完成此片的安全系数较高。

第2章 项目生产制作管理

项目生产制作的全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的策划与资源筹备、中期的生产阶段和后期的发行阶段。完成前期项目策划和资源到位后,执行项目的时机基本已经成熟,这时候就应推进项目进入下一个阶段。制片人是项目的决策者,又是产品的最终权利人,制片人发掘剧本,对微电影作初步构想,想方设法创造影片制作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在这三个阶段要对前期策划、融资、人力资源管理、制定预算、成本控制、安排生产计划、组织实施、产品质量及发行营销等环节负责。

2.1 筹备

2.1.1 人力资源管理

剧本的可操作性一旦得到确认之后,制片人就需要选择人员,建立一个有着共同目标能够一起合作的团队。制片人是影片制作全过程的负责人,在诸多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是创作影片的主体。合理选择团队人员、合理使用及对人员进行优化组合方能对项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部微电影剧组共有十七个人员,涉及的工作领域广泛,工作纷繁复杂,参与制作影片过程的每一个人都对成片的最后呈现结果起着一定的作用。

一、团队建设。制片人在心中要配置好剧组的人员构成,哪些部门、人员是必需的要做到心中有数。一部电影这样的项目团队除制作人、导演和编剧外,还包括演员、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场记、摄像、灯光等以及相关操作人员。其中,制作人、导演与编剧形成核心团队,决定着电影的制作方向和艺术价值。由于本剧组的创作人员都是本校学生(两位小演员除外),所以选择各部门创作人员首要的原则是与其专业相对口或曾经有比较丰富的对应工作经验。找到有才华的专业人员是不难的,难的是让众多有才华有个性的人才在一起愉快地工作,制片人作为整个剧组的中心,应该在所有人员的意识中营造一起创作的凝聚力,多关心剧组人员,在创作上为其提供合理的条件和便利性。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制片人是电影的运作首脑,他负责将拼图的所有碎片组合起来——包括剧本、演员、资金、导演……同时,一个好的制片人也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他可能不知道具体的工作该如何“做”,但他知道“做到这些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2]剧组规模的大小由预算的多少来决定,本剧虽然不是商业电影制作,团队人员均为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目标的校友不存在给付薪酬,但是不管有多少人免费来工作,他们仍需要吃住行,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是免费的。剧组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除了考虑预算的因素外,还得避免臃肿的组织不利于生产的灵活调度和人浮于事。一个萝卜一个坑,可以很明确职务内容和权责范围,充分调动人员完成工作的积极性。制片人作为剧组的管理者,除了争取一切尽可能多的资源外,还要知道怎么分配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应该知人善任,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建优化团队,根据目标的实际需要配置人力资源。

2.1.2创作方案制订

制作人承担着艺术管理的职责。艺术管理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艺术组织活动的细化形成各种独立的艺术部门,组织活动视角的多元化要求制作人从艺术家的角度指导艺术创作,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指导艺术生产……多种角度的调和,需要艺术管理者的统一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3]在前期筹备时期,各部门创作人员根据制片人提供的预算和构思制订方案,美术制订美术方案,服化部门制订服装和造型方案,摄制组人员根据分镜头剧本和场景设置制订摄影构思等等。由于创作需要创意,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是天马行空的,制片人要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也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整体资源配置和艺术目标,在能达到相同艺术目标的前提下选择耗费资源最少的那个方案无疑是明智的。本剧在这些艺术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制片人都参与了策划和抉择,有时会根据预算要求对方案进行修改,做到了艺术与利润并重,在把握成本控制的同时实现艺术效果最优化。

2.1.3 拍摄场景选择

选景是筹备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環节,景的选择对预算、生产计划、拍摄周期有很大的影响。选景时注意场景要符合剧本要求,本片涉及拍摄的场景有四个,分别是家居内景(主要场景)、家楼下、小学门口、自闭症康复中心教室内景。家居内景是主要的拍摄场景,片中有大约70%的戏份是在这个场景中拍摄,它也是我们第一个确定下来的拍摄场地;小学门口这个场地获得是经过一番波折的,选择这个小学的原因是因为它距离主拍摄场地很近而且地处比较幽静的马路边环境便于剧组控制,除了自闭症康复中心之外,其它的拍摄场景都是互相邻近的,这样不仅给拍摄提供很大的便利而且有利于成本控制;自闭症康复中心我选择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家,通过交涉也获得了免费的拍摄场地。

2.1.4 资金的筹措

制片人在项目中相当于项目经理,负有为项目筹措资金的重任。作为毕业作品的校园微电影不同于商业片,它不进入院线,初衷也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融资渠道窄。微电影的展示平台一般是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在筹拍阶段也不可能得到付费点播和CPM分成(千人成本,按展示次数计费的一种模式,影片被有效观看的越多,分得的收入也就越多),再加上本片无已经成名的明星演员或制作成员加盟,缺乏吸引商业赞助的卖点,所以现行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商业电影融资手段和模式并不太适合于校园微电影,只能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于校园,采取有针对性的申报相关学校项目经费的方法才可突破项目融资问题。就本部微电影而言,项目资金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毕业创作经费。即教学计划内的国家经费拨款,用于支持研究生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属于专款专用的范畴。项目团队成员的毕业创作经费共计约占项目资金总额的30%。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高校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鼓励和支持研究生选择高难度或具有原创性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支持研究生产学研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活动。这部分资金具有“群雄角逐”的特点,几乎所有有创作需要的研究生都在积极申报,因此本剧能获批进入“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本身就证明了选题策划与项目团队合作的成功。这部分扶持资金约占项目资金总额的30%。

三、上戏出品微电影大赛入围剧目资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市教委重点扶持的上戏微电影活动起步于2011年,“微电影教学探索与实践”项目发挥上戏涵盖除音乐以外所有艺术类专业的优势,搭建跨校区、跨专业的全覆盖平台,同时联络媒体、影视制作、文学原创等行业的资深校友多方指导,携手有关网站、制作公司、法律援助等社会资源,创建了“上戏出品”微博形成品牌效应,使得网络剧、微电影的制作在上戏成为认知度极高的校园活动。本微电影成功入围该大赛并得到评委们的肯定,对于一部原创校园微电影而言是莫大的鼓舞,这部分资金约占项目资金总额的40%。

2.2 拍摄期与后期制作管理

2.2.1 统筹调度

在项目生产制作过程中,制作人要协调和统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技术和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变更。在筹备阶段,制作人要有意识尽量多地为项目接下来的各要素着想,设想一切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为任何方案均准备一套备案,即使前期计划做得再完善,事实上没有一个项目能够从始至终按计划执行。在实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不可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总会产生,使得项目部分要素会始终处在不可预期中。对于制作人而言,需要尽可能地预测不确定因素,可采取不断地监控、有效地沟通以及认真地分析来进行变更的管理和调度。

一、进度控制。保证影片的拍摄进度、不延误工期是拍摄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一旦工期延误,很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成本的提高。制片人的主要职责是统管整个项目全局,是剧组的总指挥。这就需要制片人时时监控项目进展情况,如若事实进展与进度计划发生偏差,就要查找原因并纠正偏差,保证项目能够尽量按照计划完成并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在筹备期制片人要根據导演的分镜头剧本做好拍摄计划表,而且重要的计划要尽人皆知,让剧组的每个成员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如《7&11》计划拍三天,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已经在计划表里标注清楚,但第一天还是有两场戏没拍完,我们的男女主角都是小孩,不能拍夜戏,房东也不允许我们拍太晚,这样第一天余下的任务只能留待第二天追赶进度。

剧组一般都带有较强的临时性,剧组人员彼此之前可能都没有在一起合作过,拍摄初期应留出一段时间来磨合,在第一天宜安排一些不重要的场次让大家互相熟悉。制片人也应该懂得,计划不宜做得过满,留出一定的空间是必须的,在此过程制片人要尊重导演的创作方法和给与每个制作部门才能发挥的空间,积极协调沟通制作细节,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二、危机管理。电影的实际制作过程很复杂,剧组的工作千头万绪,无论是技术层面、人员层面、财务方面还是具体的场地、道具等事宜都需要经过制片人统筹安排,固然制片人对于这些方面都要制定计划,特别是在拍摄阶段,制定的拍摄计划最为重要,因为一般来说拍摄阶段花去的费用是占整个预算最大比例的。永远准备备用方案(也称应急计划)是安排拍摄计划最重要的原则,在筹备时候无论事情考虑得多么周详,到了真正拍摄时候还是会有始料不及的事情出现。危机总是突如其来,我们在开拍前一个多月就实地找演员,并且确定了最重要的两个小孩角色的人选,开拍前几天现场带妆彩排和拍摄剧照男孩的人选还是没变,可就在开拍前一天,男孩的家人不支持男孩来拍摄影片,原因是当时正值小学期中考怕耽误小孩复习。那么幸好当初选角的时候看过好几个小孩,就立刻联系别的小孩,在确定时间和配合度都能保证的情况下,启用了备选演员。所以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先前准备的应急计划固然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制片人更要会变通,根据事情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让一个项目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按照计划顺利完成。

2.2.2 质量管理

在拍摄阶段完成了将剧本文字素材转化为视频素材后,接下来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也称二度创作,是影响影片成败的关键一步。制片人一定要重视影片的后期制作工作,这个阶段主要以导演为主进行全片的剪辑再创作,由于后期制作阶段的创作条件比较容易保障,在时间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制片人应该在可以有效控制的条件下,保证较好的创作条件,严格地对影片艺术质量把关,将拍摄期里制作不够完美的地方尽可能弥补,以求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制片管理是以生产出好的影视作品为根本目的的,这要求一个优秀的制片人应该能从专业创作的角度来审核影片,要求技术人员根据制片人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2.3 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

2.3.1预算与决算

当一个成熟的剧本它的可操作性得到确认之后,制片人就可以根据分解剧本做一个大概的预算,并在制作期间控制预算的落实和审核剧组的一切经费支出,到结项时做决算。

剧本里并没有注明场景应该怎样拍摄,制片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济能力决定其生产规模,从高预算、中等预算、低预算或者是凑合着拍片这几种方式中选出一种,合理地进行预算。预算工作并不以前期生产估算而告结束,它贯穿于影片生产全过程。制片工作本身的灵活性要求制片人严密监督制片的进展情况,否则开支很可能迅速超出原预算。[4]因此制片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对资源消耗,通常即费用进行科学有效的严格管理。兵家有云:不打无把握的仗。就筹备期而言,制片人倘若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也不敢冒然开机,而预算方案中的任何一项支出都必须是制片人能够控制和把握的,否则这份预算方案的可靠性和执行性就会打折扣。

微电影《7&11》实现了较好的成本控制,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略有经费剩余。具体费用管理请见表1:

从上图可见,有一个项目占决算的比例比预算有所缩减,这是因为这部微电影属于现在都市戏,演员的服装、造型都非常地贴近生活,按照造型师的艺术方案可以进行协调调度,演员本人能穿自己服装的就穿自己的服装或者剧组成员之间物品借用,实在没有的才采取网购的方式,把演员服装费用方面的成本降到了最低,这一创造性思维使得项目的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3.2成本控制

在预算的基础上,成本控制成为影片生产制作成本管理的有效实现渠道。在影片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就是要随着费用的发生、成本的形成,不断将收集处理的实际成本和费用同成本定额及有关费用预算进行比较,找出投入和产出、收入和支出的差距,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成本偏差,有效地支配和限制各项成本。[5]成本控制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措施,作为制片人,必须合理使用来之不易的资金、想方设法使每一块钱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浪费,保证总体资源的科学使用。成本控制不是制片人个人的事,剧组里每个人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制片人要调动剧组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有各个部门的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成本控制的目标。

成本控制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的持续性工作,微电影《7&11》从筹备期开始就遵循严格的成本开支标准,能借用的就不买,服装、道具、机器等都有借用的情况;并建立了严格的财务报销制度,服化部门、美术部门还有剧组人员来往于拍摄场地的交通费均实行发票报销制,按照实际产生费用的数额纳入决算。这些成本控制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微电影在预算范围之内完成了创作。

第3章 项目成果宣传及若干思考

3.1宣传

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它既发源于网络,也流行于网络。微电影有特殊的视觉意义,因其一般短小精悍,能让现代忙碌的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观看完一部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影片,更清楚地记得影片内容,并且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所以,对于《7&11》这部微电影,我把它宣传的主要阵地定位在网络上,辅之以微信等目前最流行的社交媒体。校園原创微电影的宣传从某种意义上讲即它的发行。微电影不是拍完了才进行宣传,宣传贯穿于整个制作过程。概括地说,《7&11》的宣传方案大致如下:

一、参加微电影大赛。参加比赛也是宣传推广微电影的一种方式,各种大赛均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和合作媒体,大赛组委会也会尽力推广获奖作品,倘若获奖作品便获得了免费的大众媒体宣传渠道,这样既能检验微电影的项目成果,又能增大曝光率,可谓一举两得。

二、建立官方微博。筹备期话题推广,公布部分剧组情况,让人们对此有所了解并有期待,挖掘影片卖点,因为卖点是宣传的基础;拍摄中期,配合微电影宣传,拍摄一系列的剧照,并适当制造悬念,创造话题等;在微电影没有剪辑成片前,先上映宣传预告片,在预告片中感谢所有对微电影的拍摄提供过帮助和支持的人。运用微博吸引加粉、转发、评论的相关技巧达到以一推十、十推百的宣传效果。成片之后,应加大宣传的力度,与观众积极互动。将项目成果全网络覆盖,上传官博、56网、优酷、土豆、Ku6、电影网等多家视频网站进行推广,根据经费情况适当考虑首页推广。

三、微信推广。事实表明,微信已经取代QQ成为目前最热门的即时交流工具。在微信上设立公共平台,再借助朋友圈的“强制”广告功能,宣传效果亦立竿见影。

四、社交平台推广。目前主流的社交平台有天涯论坛,人人网等,与网友讨论话题以其助力推荐与亲朋好友。

这些宣传工具之间加彼此链接、互相宣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宣传网络。宣传工具账号密码在剧组内公布,组织每个成员轮班发布信息,每天更新,激发观众参与的热情,大大增强了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

3.2若干思考

整个剧组是个统一的有机体。制片人在前期策划要有广阔的视野、制订的各项计划要考虑全局性,利益分配要均衡。不必要为了剧组人员没有获得经济收益而遗憾,剧组的成员大多都是朋友同学,他们不仅仅是来帮忙,在这过程中他们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是为各自的创作履历增添有意义的一笔。

制片人的工作本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预算下,根据剧本运用声、光、电、影像等资源要素将文字剧本搬上荧幕,在此过程中,以影片的艺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具体负责掌握资源、统筹、组织、协调、监查督促艺术创作及各制作部门的工作,并使之进入一个有序运作状态,顺利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校园微电影制片人和真正的商业电影制片人显然是有很大不同的,微电影亦有商业微电影和非商业微电影之分,商业微电影一般为企业订制,本次的毕业作品没有投资回收的需求,预算跟商业微电影相比也是非常小的,在预算很小的情况下,“制片人”实际上并不算真正的制片人,而更像是执行制片或预算控制制片,专门负责解决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繁杂的“生产”问题。也许这正是学生在校园里做创作的好处,多动手去实践积累经验,为将来真正去运营一个商业项目打好基础、准好准备。

当下的文化环境和政策其实给独立制片人提供了广泛的包容度,有很多能制作小成本电影的机会,还有众多的文化项目基金可以供艺术青年申请。只要有拍电影的热情,相信微电影确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和实现艺术构想的很好的载体。

参考文献:

[1]何可可,黄一峰.《影视制片管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5月,第49页.

[2]克里斯?琼斯(著).林振宇,刘静,王大为(译).《微电影制作人手册》(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第71页.

[3]王希俊,李精明.《艺术管理》.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50页.

[4]何可可,黄一峰.《影视制片管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5月,第167页.

[5]何可可,黄一峰.《影视制片管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5月,第84页.

作者简介:冼晓茵(1985-)女,广西贺州市,汉,艺术硕士,研究方向: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