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系统式家庭治疗应用情况研究*

2018-10-19 16:09王澜诺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5期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我国边疆省份,传统文化中沉淀着一种难以化开的熟人社会文化氛围,本研究以熟人社会为入口,探究黑龙江省的原生家庭文化特点。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文化和氛围也是在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下形成的,而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也深深受到社会文化和家庭文化的熏陶。通过典型家庭类型的文化呈现反观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具体实施手段,通过实践来验证系统式家庭治疗是否很好地契合黑龙江省的文化气质,并通过完善系统家庭治疗的本土化,进一步完善我省心理学应用和服务的在地化理论基础。

Abstract: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 frontier province of our country, has precipitated a kind of socio cultural atmospher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study takes the acquaintance society as the entrance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ve famil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amily is the epitome of society, family culture and atmosphere are also formed under the great environment of social culture, and every ordinary family member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social culture and family culture. Through the culture of typical family type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means of systematic family therapy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at the systematic family treatment is well suited to the cultural tempera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by perfec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systematic family treatment, w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of my heart.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Systematic family therapy; Black Soil Region;cultural fit

关键词:系统式家庭治疗;黑土地域;文化契合

一、系统式家庭治疗概念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常用的心理学技术,是家庭治疗的流派之一。其突出的特点是系统观,强调在整体框架中观察和处理个体心理问题的思维模式。通常运用在少儿、青少年问题和特殊家庭成员心理问题等方面,是一种使当事人处在整个家庭的氛围之下,并且结合家庭中每位成员的反应来共同解决该成员问题的手段。

家庭治疗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实践经验。并且夏倩(南京晓庄学院)、徐汉明(华中科技大学)、盛晓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心理学家也在相关理论的本土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编辑出版了相关理论的专业书籍。

国内应用该理论的领域也比较广阔:专业心理学机构或社工服务使用较多,针对殊人群的家庭治疗(戒毒、自杀未遂、出走、自闭儿童等);戒毒所、学校、社区等等。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可扩展为普通的家庭中一般问题的解决策略(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关系)、教育机构的亲子培训(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等等。但在相关理论的本土化语言建构方面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的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理论框架。

二、黑龙江省的地域特色与系统式家庭治疗契合度高

从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人文角度来看,黑龙江具备与系统式家庭治疗高度契合的特点:

1、历史背景:黑龙江省人的黑土情怀

古代黑龙江诸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始终存在密切的双向交流关系,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舜、禹时代,东北方大国肃慎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周初已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成为周王朝的“北土”,并向周王朝贡。近代黑龙江地区又经历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苦难历程和被迫开放条件下的工业道路,给黑土地域文化注入独特的文化因子。

2、多民族、多地域、多国度、多层次、迁徙流动性的地域特色

地域空间的特殊性与独特内容,从区位角度涵养出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黑龙江地域的区位特征,早就了黑土地域文化的基调。黑龙江地区针叶林广袤至极,其陈枝败叶多年累积后,形成极为肥沃的森林黑土。沃土孕育出丰饶的物产,形成了黑龙江人浓郁的黑土意识。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最基本的创造活动。它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也是生成地域文化的基础。黑土地域由于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多样,因而形成了渔猎、游牧、农耕、手工业相兼的多种类型的生产方式。

黑土地域在人口构成上具有多民族、多地域、多国度、多层次、迁徙流动性大的特点。古往今来诸多民族,中国各地域及外国移民、各个层次的人们,由于复杂多样的原因和目的驱动,来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相争相聚,融合沉淀,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黑土地域文化。

3、与发达地区相比,黑土地域更具熟人社会特点

与其他省份相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沿海发达城市对比,黑龙江省属经济较落后地区,而扎根土地的传统民风也代代相传形成了坚固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重要特点即为“关系”,而“关系”中最为亲密而坚固的即为“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中,每个家庭成员的互动形成了家庭氛围、家庭文化。

三、系统式家庭治疗在黑龙江省的在地化意义

1、文化契合度较高、理论适用性较强

经过黑龙江省文化土壤的分析:从历史进程上看,黑土文化的基本构成集合了几种文化:一种是从肃慎、鲜卑、契丹、蒙古、满等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二是从中原流播到黑土地域的中原文化;三是近现代俄日等国侵入的文化。这些文化类型经过碰撞、冲突、选择,最后融合为一种具有统一文化精神与文化风格的黑土地域文化。而黑土地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文化气质上的雄健性。黑土地域文化的雄健性表现文化氣质具有阳刚之气,黑土地域文化的载体、材料、观念、意象都是热烈、火爆、宏达、雄壮、强悍等等,这种雄健性是黑土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人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与江南地域文化所显示出的精妙、柔美、细腻等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土著文化多次逐鹿中原,割据与统一中国,加速了黑土地与文化的流播和对中原先进文化的吸收。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具有较强的容纳性,排他性较弱。比如在建筑文化中,吸纳了中国本土、欧美、日本等各国度、地域的建筑符号与建筑风格。如今,中西合璧的特征比较明显。

第三、交流互动的高频率性。在黑土地域这个历史舞台上,各种文化的交流互动的高频率是其他周边地区没有的,其中土著文化有五次大跨度地入主或割据中原,使土著文化南播,同时又通过对中原人口、财富的掠夺,中原人口的北来;中央王朝对东北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等等,使中原文化流播至黑土广大地域。

第四、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边缘性。黑土地域文化是中华共同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中心是在中原地带,黑土地域文化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传统儒学的影响相对薄弱,封建人伦礼教浸润不深,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由,具有边缘性。

第五、黑土地域文化积淀浅表性。这是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相较而言的。由于历史的原因,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黑土地域地处边陲,开发较晚,文明总水平落后于中原和江南文化发达地区。因此,现代的北疆城市与黑土地域文化有着不可解脱的羁绊。在城市的物质文化、规范文化与精神文化中深蕴着浓郁的黑土情节。这种黑土情节体现为城市居民重视人际关系,重视友情,崇尚“哥们儿义气”,笃信“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观念。

2、系统式家庭治疗应用过程较顺畅

门诊式家庭治疗中以经典设置最为常见。也就是说主要以索引患者的问题为线索。在治疗过程中涉及配偶或其家庭成员时,才会把他们邀请到诊室来。从整体上讲,门诊式家庭治疗的访谈次数有限治疗间隔期也多在二至六周。与门诊相比,住院式家庭治疗有助于迅速建立比较紧密的治疗关系。稳定不变的病房和治疗师更有助于这种关系的形成。患者会延续其在现实环境,比如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模式。因此从患者所处的环境背景下观察和理解其人际关系模式,无论是对诊断还是对治疗都很有帮助。同时治疗关系的模式,对于在住院期间能否引发人际关系模式的良性改变、改变能否持久都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忽略或者低估患者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只在治疗室里是很难做出好的心理治疗的。如果把家庭访谈作为干预措施之一就涉及适应症的问题,是否在所有情况下这类访谈都是适宜的。应该是在治疗一开始就进行家庭访谈还是随着治疗的深入再引入访谈。由谁来引导访谈的走向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对于治疗的质量,其实有很大的影响。

或许由家庭治疗师来负责治疗的进程有一定优势,就是治疗师可以很快的,在许多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但由于这类治疗的参与者,常常不止一个人保密问题就会成为一种障碍,如果治疗师的中立不够,患者或者家属就可能觉得治疗师在劝偏架,也就是在双方或多方意见不一的时候治疗师不能做到不偏不倚,此时就会出现部分参与者参与动机下降的问题。

在欧美医院里有专职的心理治疗师或家庭治疗师。家庭治疗,主要由他们来完成角色的定义和分工比较明确。而在我国目前医院系统内少有专职的心理治疗师。许多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主要由接受过培训的医师来完成。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人分饰两角”的问题,从现有情况来看。多数人的对策是在治疗室里以心理治疗师、而在多数场合下以精神科医师的面目出现,在交流互动过程中的态度方式和行为模式,也有差异,很多时候这种不一致对交流的双方都会带来一些困惑和麻烦。

门诊式的家庭访谈,由于难以请到较多的家庭成员。有时甚至在请来之后还要做种种艰难的解释和说明并因此而显得困难重重,由于住院期间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比较容易。因此可以利用家属常规探视的机会,邀请家属参与家庭访谈。在医疗环境下讨论家庭的日常交往模式,对精神和身心疾病的影响比较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而院外患者及其家属很少会因为新生问题来找家庭治疗师。因为他们不会认为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进行访谈,甚至会对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具有某种预防作用,适当的家庭访谈可以为患者出院后与家庭医师之间的继续合作,做很好的铺垫。

家庭治疗似乎没有绝对的禁忌,除了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抑郁症的急性发作期。以及有其他紧急的。严重的精神症状,使得患者无法安静地坐在治疗室进行家庭访谈。火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兴奋躁动自杀等威胁自身和他人人身安全等事件可能的情形,都可以做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常见应用对象,多为家庭中,有处在儿童青少年乃至青年早期的成员。出现情绪行为品行等方面问题或其他心理症状。并且可以初步判定这些问题与家庭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经过门诊或住院的初步观察和评估可以约定家庭治疗。

3、系统式家庭治疗在黑龙江省应用效果较好

1988年10月在昆明举办的全国心理治疗讲习班可能是现代家庭治疗第一次被正式、大规模地介绍和引进到中国内地,德方的组织者就是家庭治疗师。随后,在国内很多城市开设全国心理治疗讲习班,这一项目就是近年来的“中德班”,2000年之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也陆续开设家庭治疗讲习班,介绍家庭治疗。其中一些人在自己学习、实践、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同时也为推动家庭治疗失业在中国内地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想现代和后现代阶段的变迁,家庭的形式和格局也在不断改变,家庭的含义离它原始和单一的概念也越来越远。但个体在社会群体中寻找身份感,寻找社会支持。学习社会适应。满足亲密和性的需求。以及在与周围人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宿命,却没有改变。从这种意义上讲,个体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的任务依然存在。同时。个体社会化以及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加速。所产生的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个体尽快完成个性化和独立的过程。社会格局的变化,如节奏,加快两极分化对公认价值原则的质疑等。也必然会带来社会关系背景的变化。

如果我们把家庭治疗与其他个体取向的心理治疗流派相比较,会发现其他流派的宗旨在于帮助当事人努力实现独立。而家庭治疗的宗旨则在于帮助个体在家庭内或家庭这个小系统。在社会这个大系统内以最小的代价营造和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因此家庭治疗对个体躯体和心理疾病或问题的理解是:它们既可以是系统关系出现故障的表现或后果,也可以成为系统关系进一步发生紊乱的原因。无论是结果还是原因,其背景都是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只有人际关系这一背景得到了梳理个体症状或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家庭治疗的应用范围可以很广。

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家庭治疗和家庭咨询以外,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讲,还包括家庭动力学取向和系统理论指导的家庭治疗,以及诸如结构理论、策略式的行为取向的、以及家庭教育模式等形式和流派的家庭治疗。针对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特定问题,还有夫妻治疗和夫妻咨询。针对成人的精神和心身疾病,用家庭治疗或许不是最佳选择,但它却是其他治疗形式的极好补充,因为它能调动更多可用的资源,并能帮助患者梳理好更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种种渠道,甚至能在問题产生的源头处探索原因。

现在看来家庭治疗的应用并不一定要依据传统的疾病诊断和分类来界定其应用范围。而应该按照家庭治疗学本身的发展状况以及治疗师本人的实际应用能力来进行取舍,原则上讲。系统式家庭治疗在个体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时应是极好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治疗对谁都有用。

目前的中国社会,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迅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因素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因为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传统的“望子成龙”心态作祟,包括双亲之间,价值观和个性的分歧,使得许多家庭中父母因教育观念的冲突以及父母关注孩子成绩较多,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较少,包括隔代亲现象,对父母教育方式的不良影响,以及许多父母忙于自身工作和社会活动,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等因素都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应作为孩子教育主体的父母自身和相互关系中有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会成为引发家庭冲突,甚至危机的导火索。如果我们能从时代和家庭生活周期的维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会有不少启发。家庭治疗可以提供一种机会。让家庭在治疗师的参与下澄清一些问题,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可以达成的妥协。帮助家庭成员处理棘手的关系,学会共同生活和共同成长之道。并为每一个家庭成员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

在黑龙江省这样一个地区研究家庭问题和从事家庭治疗。无论是从人口和家庭的绝对数量,还是从反思和探索家庭文化传统的角度都显得十分必要。在目前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许多家庭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学习、研究和从事家庭治疗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系统式家庭治疗在黑龙江省的应用策略

针对黑龙江省内近年来人才流动而出现的“候鸟家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气候特点而出现的“季候候鸟”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以及由于经济压力较大与教养支出相矛盾而产生的80后家长教育下一代等问题,系统式家庭治疗似乎可以结合社会工作的实务路径,在城市社区、医院、学校、村委会等不同场域展开工作。

对于候鸟家庭,可突破性地采取网络式的在线治疗形式,利用视频等方式,可以同步录像、录音,留下家庭作业等,便于家庭治疗师和家庭成员的联系;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联合村委会定期对目标家庭进行相应专业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尽快反馈给家长,请家长利用网络等方式,与孩子取得联系,弥补不能共同生活的损失,至少在联系时可以较快地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并且通过专业的家庭治疗师的指导和协助,使家庭成员的问题得到及时的知晓、反馈和解决。针对80后家长育儿难题,可协同社区、学校,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宣传本社区的服务内容,整合社区资源,帮助困难家庭再就业和临时就业,提供孩子临时托管和日常照料等帮助,对于家庭问题比较突出的家庭,实行“社工+家庭治疗师”的方式,双管齐下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徐汉明 盛晓春,2008,人民卫生出版社

[2]《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维吉尼亚·萨提亚,2012,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侯永梅,胡佩诚,张咏梅,卢巧云,王丹丹,尹玲,陈耀琦,邹晓波.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系统性家庭治疗改善轻中度产后抑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0:741-747.

[4]张婕.家庭治疗连续培训过程的探索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

[5]余咪.家庭治疗模式对于中国家庭问题的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澜诺(1985-)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本文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院青年课题;“黑龙江省系统式家庭治疗应用情况研究”相关成果,课题编号:2018Q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