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故事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2018-10-19 09:29吴江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纪录片

吴江

摘要:众所周知,在所有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中,纪录片无疑是耗费时间最多,创作难度最大的节目类型。近年來,随着中国影响力的逐年扩大,纪录片的创作数量与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来自全国的纪录片人或将焦点聚焦历史勾沉,或将焦点瞄准现实题材。虽然题材各有不同,但如何塑造好一个人物,讲好一个故事成为了每一个纪录片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好的故事,一个鲜活的人物就决定了一部纪录片的好坏。文章将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在创作中的所想所得,着重探讨人物与故事情节在纪录片创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纪录片

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塑造人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在任何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电影中,关键人物的塑造都对全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创作之初,编剧和导演都会花极大的精力对剧中的人物精雕细刻。人物的性格情感、言语表情都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人物鲜活立体了,才会给屏幕前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观众不知道演员的真实名字而是以剧中的人物称呼他们。

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人物的塑造也同样重要。要想让观众们能够更好地记住故事,记住主人公,就要对纪录片的拍摄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研究。在拍摄前要大量访谈走访,熟悉掌握拍摄人物的思想与习惯。从最初的策划,到最后形成镜头语言。既要突出人物的个性还要保持人物形象的自然。要想把纪录片拍得成功、有意义,就必须要把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只有这样,人物才可以脱离纸面,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一、感人的人物故事

笔者曾在2000年左右创作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叫《父爱接力》。片子讲述了两个父亲在面对女儿患上尿毒症后,所做出的内心纠结与人生抉择。

主人公是河北沧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常振江。日复一日的生活,使得他的日子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在2005年,他的女儿常军环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

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意外打破。片子的故事也从此展开叙述。女儿患上尿毒症后,全家人都陷入了深深地迷茫。然而,一个更大的家庭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原来,常振江并非常军环的亲生父亲。常军环的亲生父亲另有其人。原来,二十年前,吕恩茹与同村的李福生结婚。并先后有了两个孩子,就是常军环和弟弟常军义。在她很小的时候,吕恩茹与丈夫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一年后,吕恩茹带着两个孩子嫁到了常家,常振江将两个孩子视为己出,细心照顾。并非亲生的血缘在此时却变得异常棘手。此时,对于纪录片来说,人物的内心丰富性就会极大增加。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人物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随着情节的推进,亲生父亲李福生很快被找到。然而,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原来,李福生因经济问题正被警方调查。一边是法律的庄严,另一边的血浓的亲情。表面二人似乎并无联系。但人物之间却形成了最具张力的情感连接。

整个纪录片都是通过亲历者的采访来表达感受、描绘内心。常振江在故事中有很多经历,加上他又很擅长在镜头前表达自己的内心。因此,从电视拍摄的角度来说,这个人物的选择是十分理想的。如果主人公语言表达能力偏弱,那么,最后的电视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在此片的创作中,当时笔者在选定主人公后还有些顾虑,担心人物的单一表述会影响到观众的感受。但是,在之后的录制中,这种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亲历者讲述的经历都令人感触、让人动容。语言情感也十分到位。现在回头来看,通过采访推动人物的情感变化也是一种纪录的方法。采访中,虽然没能还原他们所有的行动场景,但通过语言表达,当时现场的情况也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总而言之,人物的塑造直接决定着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如果没有这些构思,这部纪录片可能就不会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了。

二、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2013年,笔者制作了文献纪录片《<血证>一一侵华日军集中营“太原工程队”揭秘》。片子讲述了在1938年6月,侵华日军太原建立华北最大的集中营,对外称“太原工程队”。位于在太原小东门新富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原山西机器制造厂)院内,保存有两排旧式瓦房,是现今全国唯一保存部分原貌的日军侵华的集中营。

“太原工程队”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他却记忆着一段残酷的暴行。在最初架构片子时,笔者就特别注重对情节的构思。为何太原工程队在被历史湮没了多年后,又重新被提起?原因是当年在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刘林生和赵阿萌等人,多年后,重返太原寻找当年营救父亲的救命恩人陈跃庭。

事隔多年,还原历史,寻找恩人。这样曲折的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笔者着力从情节入手。通过查阅资料,寻找幸存者等一系列手段。用详实的细节勾勒出当年在集中营中,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累累罪行。可以说,好的人物只是纪录片成功的一部分,好的故事情节是影响片子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拍出吸引观众的纪录片。如今,会有很多人认为传说和狂野的历史能够吸引观众,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历史是最好的剧本,只有最真实的,才是最曲折动人的。人性的美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才会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黄河滩的夏天》是笔者创作的另一部纪录片。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外来的普通农民在黄河滩上讨生活的故事。陈开会是河南周口人。2004年他听从老乡的建议,转租了自家的耕地,带着妻子跟随老乡,来到这里种植棉花。

片子里的人物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戏剧性。背井离乡,拖家带口。这些元素无时无刻地展现着主人公的所有信息。例如,在黄河滩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节,孩子们在黄河浅滩戏水的情节、外部风险对主人公收入的意外情节。一系列情节的组成转变不断推动与勾勒出故事中饱满的人物情感与丰富的人物细节。通过平实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生存故事。

三、纪录片的研究方法

纪录片是人类文化的一份特殊宝藏。其认知与启发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笔者认为,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首先就要依据作者的想法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采访、调查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细节。细节积累之后,再通过讲故事的一些手法将这些细节巧妙地设置,进而形成悬念来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有人类学家、摄影师、制作者的共同参与。假如没有摄影师和制作者,仅有一个人类学家是不能将他想表达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的,这样这部纪录片就缺少了可视性。而如果没有人类学家的参与,只有摄影师和制作者片面的看法,那么这部纪录片真正的文化内涵就表现不出来,整个纪录片就会没有文化内涵。对于纪录片来说,要想让观众通过影视来看社会与历史的变化就要有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向观众提出有价值的思想。

在笔者看来,纪录片是一种对现实有创造性的方法,这不仅仅是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重现在电视屏幕上,而是要体现出其真正的文化意义。只有表现出真正的文化内涵,才可以让受众从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升华。

四、结论

纪录片不同于综艺节目,可以通过后期加特效的方法得到观众们的认可;也不同于新闻类的节目,能够及时准确地向人们传达信息;更不像电影一样可以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节去表演。

纪录片是一种文化产物,她为我们带来了真实的世界,把热情融入到我们的成长中。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灵感受。或是洗涤,或是反思。笔者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纪录片,并由此加入纪录片创作的行列。而纪录片本身特有的精神属性也一定会在相当程度上,为眼下这个浮躁的社会带来一缕清风。

猜你喜欢
人物故事情节纪录片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