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

2018-10-19 14:17张盾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执行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张盾

摘 要 乡村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一部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转变理念,创新建设模式,带动乡村建设规划走向更好的未来,从而迅速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本文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探讨以乡村自然资源、发展现状、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完整、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做到城市与乡村同进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为此,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将乡村建设与时代接轨,结合政策与规划共同绘制一幅美丽乡村的蓝图。

关键词 美丽乡村;景观;文化建设;执行

前言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部分,其依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最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为要点,认真完成乡村建设目标。如今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节奏越来越快,为分散城市居住压力,完善乡村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乡村建设的一种因素,外部景观规划设计则是乡村建设的开始,针对不同乡村的特色特点,设计不同的开发模式,建设拥有不同特质的乡村,以此丰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农民多元化的经济来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1 乡村景观规划遵循原则

1.1 因地制宜,成熟规划

不同乡村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自然人文条件、经济发展条件、民族民俗传统,根据不同的乡村特点,差别的制定计划,并按不同的条件制定目标,统筹乡村的基本建设规划,以求达到一定的乡村目标格局,创造有基础,有未来的乡村景观设计[1]。乡村景观设计主要基于实用,在此基础上追求景观的美观与人性化,从而突出乡村特色与展示效果。在乡村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要以乡村自身条件为基础,保留自然景观,以此表达人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目的,在将人文传统文化融合到景观中,建设更加适合乡村居民生活的景观环境。

1.2 整体发展,综合治理

乡村因市场环境的不同,其所属产业偏重也就不同。为了能够突出乡村建设特点,可以将产业融合到乡村经济建设中。很多乡村山清水秀,其旅游业开展非常的顺利,为此,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其景观建设则可以与当地旅游业向融合,建设基础公共设施的同时,对环境的整体治理,保证乡村景观规划特色[2]。在乡村景观规划与治理中,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利用乡村土地、自然资源,整合不同经济体系,带动乡村居民共同发展。

2 乡村景观建设的理念设计

2.1 保持创新思路

乡村本身的发展一直局限于是否“坚持传统”与“彻底改革”两方面的纠葛,但改革并不一定要彻底推翻原有的目标,而创新也是需要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弥补,彻底推翻反而是舍本逐末的倒置。对于乡村的景观建设则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添加内涵,融合乡村本土特质,完善乡村所属范围公共设施与服务,改善乡村的面貌与文化整体水平,增强乡村人员的素质、精神生活,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3]。再者,协调乡村与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是城乡建设的一部分,协调乡村的内在与外在,不仅仅局限于乡村的经济,而是要有物质作为基础。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融入乡村文化,不仅能够融合自然,还能够让乡村成为永久的记忆,这种文化融合的方式也能夠逐渐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保证乡村景观建设的整洁与环保

乡村的景观建设不仅仅是本地人的感受,更要带给外地人以回家的感受。倡导绿色与环保,建设整洁与适居的乡村整体环境,是整体乡村的文化理念与生活方式的外在观感,美丽的环境不仅能让人得到心态的缓解,还能够让生活更加的快乐与轻松。在乡村景观规划中,也需要添加环保与绿色的理念,坚持解决、污水等乱扔与排放问题,增强乡村居民的环保、生态、绿色节约的意识,减少旱厕使用。根据乡村的不同经济状况,逐步的净化与建设村庄的大环境。在乡村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自然、守护自然,为乡镇建设留下永恒的记忆。

2.3 以乡村的传统景观为主

保留乡村本有的传统景观,以传统建筑为中心创新景观规划。大部分的乡村都有着上百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其拥有着独有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都保存在坚固的建筑之中[4]。作为乡村景观之一,传统建筑能够更好地突出人文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民情风俗,同时传统建筑景观所表现的凸显美也更加受到外界人士的青睐。

2.4 乡村景观建设中生态景观的保留与保护

在对乡村的景观建设中,内容必然包括自然中存在的山水景观与植被,在这些自然景观中,实际的乡村景观建设改造应该对其进行保护。森林、山野、绿地、水文,这些作为乡村中自带的自然的优势,理应受到重视。乡村景观设计应当对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部署,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好机遇。生态保护能够维持乡村的生态平衡,尽管最初并不会太快速地带来直接利益,但长久之后便能够快速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乡村居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3 结束语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美化乡村、美化道路、美化外表,而是完善乡村整体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者,应该更加清晰的了解建设地区的人文景观以及历史发展,更好的带给村民实际的实惠。村民是乡村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建设乡村就是在为村民服务,为中国最广大的身份者造福,建设现代化的乡村,建设群众满意的乡村。

参考文献

[1] 王芬芬.浅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魅力中国,2017,(35):42.

[2] 赖文兴.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与实践[J].中华建设,2014,(03):82-83.

[3] 沈明明,财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居业,

2015,(18):41,43.

[4] 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猜你喜欢
执行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财产刑执行的检察监督的现状及思考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