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转体连续梁测量控制

2018-10-19 18:20王艳龙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测量控制施工

王艳龙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桥梁受跨越公路、既有铁路等地形条件的限制,需要对新建桥梁进行转体施工。因此,正确精准地进行转体桥梁体施工测量控制,保证转体后桥梁梁体的顺利就位合拢,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于现场的施工测量放样,节省模板校正的工作时间,成为测量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对合安铁路上跨宁西铁路转体桥梁体施工测量控制做出相关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对解决这类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转体连续梁;施工;测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新建合安铁路合九联络线引江济淮特大桥特大桥位于安徽省肥西县,中心里程HJLDK6+869.165,全桥长5029.35m。桥梁于HJLDK7+621.27~HJLDK7+734.40处采用(32+48+32)m转体连续梁的形式上跨宁西铁路。上跨铁路位于梓树庄至长安集区间路基段,路基顶面总宽度为15.08m(含接触网正馈线位置)。

转体连续梁施工里程HJLDK7+673与既有宁西铁路交叉里程为K917+500,转体角度86度。梁底距接触网立柱顶面高度9.2m,主墩96#墩距离宁西上行线线路中心15.9m,距正馈线8.8m;主墩97#墩距离宁西下行线线路中心24.11m,距正馈线17m。

2 转体连续梁测量控制

随着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完成,梁体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迫在眉睫。按照常规思路,首先将每个节段端头按其在正常设计线路上对应的里程和偏距计算出放样点位坐标,然后将这些坐標对应的点位展出到CAD上,经过这些展在CAD上的点连接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再将此多边形旋转86度后的各点位坐标标注出来,一一采集记录,指导现场的立模点位放样和模板校正。

然而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和工人操作的误差,这些点位的“死坐标”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复杂多变的施工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耽误了现场的施工进度,而且也让测量人员和工人产生了反感厌恶的情绪,极大地影响着现场施工。如何能将这些“死坐标”变得“活”起来,更准确、更方便的服务于现场呢?经过一次次模拟与核算,找到了其中的方法,那就是将转体连续梁从正常的设计线路上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条线路中心经过主墩中心且与正常线路互成角度的独立线路,分离出来的线路中心线即为转体之前的梁体中心线[1]。

有了这样的初步的构想框架,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准确地控制分离出来的即梁体中心线?新建合安铁路合九联络线引江济淮特大桥95#墩至98#墩处于线路的直线段上,对于一条直线线路而言,确定其起点坐标和方位角,就可以完全控制其线路走向。至于起点里程,为了计算方便,可以设置为0,也可以设置为任意一个整数。因为此转体桥桥跨结构为(32+48+32)m,且分为两个“T”构,所以将中跨的48m梁体一分为二,也即96#墩和97#墩中跨侧梁体长度各为24m。

实现了两个“T”构的梁体分离后,就需要确定每一个“T”构梁体的起始坐标和方位角。将96#墩中心以及前后各24m的正常线路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来,按照CAD展点方式画到CAD上,经过旋转86度,获得转体前96#墩梁体分离出来的线路的起终点坐标,并由此反算出梁体中心线的起始方位角。为将分离出来的梁体中心线路和正常设计线路区分开来,将96#墩梁体中心线起始里程假定为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计算的方便。

经过以上一系列过程的模拟和复核验算,分离出来的96#墩梁体中心线就确定了下来,且计算结果检核无误。解决了一个“T”构分离出来后的梁体测量控制方法之后,采用同样的方法经过同样的操作过程,97#墩分离出来的梁体中心线也就确定了下来。在日后的测量实践中,以上过程方法同样可以解决曲线桥转体连续梁梁体施工测量控制,具体实践在新建合安铁路宁西货车外绕线西环右线上跨宁西铁路的转体桥连续梁施工中。

3 技术总结

经过模拟核算和现场的实践验证,可以确定将转体连续梁梁体中心线分离出来,让其形成一条独立的线路进行梁体施工测量控制,既克服了现场施工条件限制的困难,也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其应用结果正确,方法可行。

控制了连续梁梁体分离出来的梁体中心线后,就可以将两个“T”构的梁体施工测量放样分开来独立完成,也解决了受现场施工条件限制这一难题;可以在现场随条件的变化随时准确计算出所能测设的点位坐标,真正实现了由“死坐标”到“活坐标”的华丽转化;也可以实现坐标、里程、偏距的正算和反算,方便快捷的服务于现场,提高了测量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

经过现场实践,此方法可以缩短测量人员和工人原来工作时间的一半甚至更多,且能正确精准的测设点位,保证放样精度。

4 结束语

经过实际验证,新建合安铁路合九联络线引江济淮特大桥、宁西货车外绕线西环右线的三座转体连续梁相继完成施工测量工作,经复核正确无误,并在转体后精准就位合拢。在测量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将需要测量人员去探讨、去实践、去证明。

参考文献

[1] 姜欣.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测量控制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