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库均质土坝坝体变形问题勘察分析

2018-10-19 21:22倪惠松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6期
关键词:勘察

倪惠松

摘 要 在水库除险加固中各方应重视勘察工作,同时勘察也可以采用多种新方法,如物探方法具有透视性、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虽然有其局限性和条件性,而且解译时具有多解性的缺陷,但在探测大坝的洞穴、裂缝、渗漏通道等隐患方面,有时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应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合理采用。

关键词 中小型水库;均质土坝;坝体变形;勘察

1 工程概况

乐昌市秀水镇叶子川水库为一座小(二)型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1.90m,现坝顶高程296.6m,坝顶轴线长115m,坝顶宽5m,坝上游坝坡坡比为1∶2.23~2.6,下游坝坡坡比为1∶2.0。该水库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缺乏完整的勘察设计资料,施工技术水平较落后,属于典型的“三边工程”。水库曾经长期存在的渗漏问题经灌浆防渗处理后得到解决,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坝开裂变形。该水库历史异常险情及除险加固情况如下:①2005~2007年间大坝上游坡中下部出现过三次塌陷,后期均经过简单施工恢复原状。②水库长期伴有渗漏问题,2006年对坝体及坝基灌浆防渗处理后背水坡渗漏问题得到解决。③水库于2007年12月正式开展除险加固,清除原有上游坡干砌石培厚加固并设置混凝土护坡。④2013年10月该水库出现新的险情,坝体迎水坡左半区域发生第一次变形,近坝顶分布有纵向裂缝,坝面上部沉陷下部隆起,经过简单修整恢复原状[1]。

2 勘探成果

2.1 钻(坑)探成果

在变形区域布置3个钻孔,其中ZK1布置在第一次塌陷位置附近,ZK2布置在第二、三次塌陷位置附近,根据ZK2取土芯观察及取样试验结果,该处下伏坝体土层土质相对较软,且于坝基面附近发现一处20cm的土洞,其分布范围不明。坝基为残积砂质黏土及弱风化石灰岩,基岩裂隙较发育,但未揭露有溶洞。TK1及TK2布置在坝前坡纵向裂缝上,裂缝在竖直方向延伸较短很快闭合,坑壁未发现有明显的滑动面。

2.2 室內试验成果

变形区纵向上土体由坝体填筑土和坝基残积土构成,其中坝体填筑土可分为坝前坡培厚土和旧坝体填筑土,坝体内还存在相对软弱土体,室内试验定名均为低液限黏土(CL)或含砾低液限黏土(CLG)。坝体土击实试验结果显示坝体土料最大干密度ρmax=1.70g/cm3,最优含水量Wop=19.2%,黏粒含量9.5%,坝前坡培厚土和旧坝体填筑土性质差异较小,但均存在填筑质量问题,土质一般,填筑质量较差,碾压不紧密,天然含水率及塑性指数偏高,甚至局部为高压缩性土,饱和快剪指标偏低。与坝前坡培厚土及旧坝填筑土整体特性对比,软弱土天然含水率高27.2~31.6%,干密度低8.6~9.2%,孔隙比高19.6~22.1%,压缩系数高19.0~31.6%,饱和快剪凝聚力低33.0~39.7%,内摩擦角低31.1~36.0%。

2.3 物探成果

本次物探勘测网布置在水坝的迎水面,目的是查明坝体有无土洞分布、渗漏通道、轻微滑动面等要素,并进一步分析岩土体的分层规律以及基岩的起伏形态。物探采用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面波勘探法。根据视电阻率等值线的变化情况及曲线形态,结合地质情况和坝体特征,推断隐患的性质、产状、和埋深等情况。地震面波法对坝体的渗漏区进行勘探,软弱层与上下岩土层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表现为软弱层或富水层面波速度较低[2]。

3 变形成因定性分析及处理建议

坝体产生变形的过程及原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历史上坝体迎水坡曾发生多次塌陷,推测为坝基长期的异常渗流引起渗透变形,掏空上游坝基形成空隙所致。②坝基部位的空隙使坝体土在自重下发生多次沉陷,沉陷破坏了土体结构,又由于该部位坝体填筑质量差,原本坝体土的压实度不达标,因此坝体土的密实度下降,在库水正常渗流作用下马道以下的坝土体逐渐软化。③该坝属于均质土坝,则前坝坡变形可视为黏性土边坡变形问题,马道以下坝脚土层软化,正常蓄水时长期处在饱和状态,其稠度状态一般呈软塑~可塑状态,抗剪强度极低,软弱土体在库水位下降后脱水固结缓慢,抗剪强度仍然较低。下部剪应力超过该处土料抗剪强度因而产生塑性蠕变,导致上部坡面出现一条或数条裂缝,由断续分布而逐渐连通。马道以下坝脚软弱土层沉陷变形,牵引上部土体开裂下移,前坡整体受坡脚挡墙(阻滑体)阻挡,未产生整体滑动,使得呈现上部开裂,中部下陷,下部隆起的变形特征。因此,历史上坝基部位的异常渗透变形是根本原因,坝体土质较差碾压不紧密是次要原因,后期加固培厚所产生的荷载是本次蠕动变形的诱发因素。坝坡的蠕动变形常为滑动变形前兆,严重可发展成滑坡。坝体和坝基中软弱面(带)的存在,为可能滑动面(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处理建议:马道上部削坡,或适当降低坝高;马道以下存在软弱土体,建议该段整体翻坡碾压,全部挖除软弱土回填并分层夯实抗剪强度高的土料;当考虑到翻坡碾压施工难度以及对坝体稳定不利影响而选择部分挖除软弱土体时,还应在马道以下增加防滑体或增加镇压台等坝脚压重。

4 结束语

早期中小型水库均质土坝的险情隐患发生既有其历史原因并受制于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也有后期管理上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建坝时基本上无勘察工作,给后期病险查因的勘察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在不了解坝基岩土层的性质以及断层破碎带或节理密集带的特征情况下,对坝基清基不彻底或者需要做坝基处理的未做,往往产生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如本例就忽视了对喀斯特地区节理溶隙密集带的防渗处理。建坝时对坝体土料的性质认识不足,采用了不符合均质土坝用料质量技术标准的土,如本例坝体土料塑性指数范围在17.1~23.5,大部分土对含水率比较敏感,难于压实,干湿变化时变形大。建坝时施工机械功能低下,土的实际压实度偏低,如本例施工中就是用人工碾压或拖拉机带平磙,即使工程建成运行几十年检测干密度仍然远远达不到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 苏佩珍.大垌水库工程均质土坝应力变形分析[J].广西水利水电,

2018,(02):44-47.

[2] 牛运光.土坝渗透变形控制措施及其进展[J].人民长江,2017,(08):

40-44.

猜你喜欢
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中技术创新性运用方式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与解决建议之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南疆矿产资源勘查存在问题研究
金属矿勘查中常用物探方法与应用效果
矿山地质勘察和勘察灾害防治问题探讨
浅谈推行水利工程勘察(测)监理制
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