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新品种养殖模式完整形成

2018-10-20 06:38
今日农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河蟹工作站种养

“从2017年11月工作站成立至今,算上今天,桂建芳院士已经是第3次进场指导了。在家系选育技术、养殖密度、放养规格、饵料投喂等方面,院士专家团队都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李晓东难掩心中的激动,分享着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光合蟹业以来的成果。

“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我们以国审河蟹新品种‘光合1号’为核心,以构建 ‘稻渔综合种养与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在开发河蟹亲本培育、苗种培育、稻蟹综合种养技术上,围绕稻田种植、扣蟹养殖、成蟹养殖、虾蟹养殖、安全越冬等环节开发一系列配套技术,形成了完整的养殖模式。”李晓东说。

9月8日,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辽宁盘锦召开,活动期间还同步举办了2018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院士专家论坛。本次论坛由国家河蟹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共同主办。

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分别围绕利用循环水零排放养蟹、养殖过程中青苔的消除、稻田综合种养新品种试验等问题,与在场的养殖户和师生代表进行了互动解答。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也向大家介绍了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有关情况。

据了解,2017年11月该工作站引进桂建芳院士与其团队,根据盘锦当地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构建立体生态养殖体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进行安全高效生态养殖系统及集约化养殖系统构建。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专家团队与光合蟹业正在进行的技术研究包括:通过对河蟹行为学、稻田生态系统中各物种间交互作用研究,集成饵料和水质环境调控、病害防控技术,建立稻蟹综合种养敌害防控技术模式、高效集成饲养技术模式;通过对河蟹环境压迫与生长交互作用研究,探索适宜的稻蟹放养模式;通过对河蟹代谢水平和稻田水质环境交互作用研究,集成创新现代化水稻种植技术和河蟹养殖技术研究成果,开发适合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稻施肥技术;稻蟹共作模式中害虫防控机理及技术研究;稻蟹模式中稻田水质调控机制研究;高效养殖模式的开发等技术。

“院士工作站是中国科协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凝结科研人员的智力资源,共同解决企业现实生产中的难题,打通技术上的壁垒。我们进驻光合蟹业,也有利于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发现研究盲点,推动河蟹产业持续升级。”桂建芳说道。

据了解,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与帮助下,工作站目前已申请专利2项,筹备发表论文3篇,先后开展数字渔业现代智能化养殖建设、稻渔综合种养与设施化智能化池塘养殖等生态模式结合等项目,将成为“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猜你喜欢
河蟹工作站种养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