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美文学作品中人文素养的社会体现

2018-10-20 10:59
新闻爱好者 2018年7期
关键词:英美时代背景文学作品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教材,刘丹的《英美文学选读》(2004年9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以其高質量、高文学性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英国文学选读,下编为美国文学选读,旨在通过摘录优秀英文文学作品,提升学生英文阅读水平和欣赏文学美、鉴赏文学美的能力。不同于普通教材中只言片语的名著摘选或各类文体片段摘选,该书以时代背景为依据,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不同的时代,着重讲述某一时代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并通过对代表作品的片段赏读,提升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上编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每一时期首先会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旨在总括不同时期文学总体风格和作家所经历的时代背景。然后对这一时期内的知名作家作品进行摘录选读。下编美国文学部分同样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现代时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选读、摘录,学生能够对作者的作品风格有全方位的了解,有利于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相比于简单地对名著片段的解读,这种英文的学习方法更科学也更有效,即使对个别单词和句子意思似懂非懂,也能够根据故事背景和作者意图推断出文章的大体含义。

读了刘丹的《英美文学选读》之后,笔者仔细思考并对比了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对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进行了充分挖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就英美文学作品中人文素养的社会体现进行简要论述。

第一,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与解放。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独立意识虽有萌芽产生,但仍受制于强大的封建礼教束缚而难以得到彻底解放。不同于东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更鲜明生动,独立意识出现得更早,也更早迎来了女性地位的解放。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笔下努力冲破世俗阻碍、不顾一切追寻真爱的朱丽叶;又或者是著名黑人女作家纳拉·拉森笔下的一系列为了寻求平等、尊重、反对种族歧视的启蒙思想;还有《简爱》中虽平凡却勇于追求自尊、自立的勇敢女孩简等。这一系列勇敢独立的女性都是英美文学作品中闪闪发光的人物形象,她们以自身柔弱的身躯、敏感的灵魂对抗着封建社会的顽根痼疾,为无数寻求精神解放和恋爱自由的女性提供了精神力量。

第二,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亦如此。选入此书的文学作品都是历经时代和读者检验的优秀读物,之所以经得起检验,也正是因为作品中所塑造的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是与主人公鲜有交集的小角色,也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都是立足于自身经历和身份背景所必然导致的性格特色,丝毫不显突兀和违和,戏剧冲突具有偶然性但是客观上也反映了某种必然现象。每一个人物就其自身来看,都有可爱之处,而这种情况下碰撞出来的戏剧冲突就更有可观性和戏剧美感,由此作者的写作功力也可见一斑。比如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既刻画了善良真挚、自强不息的主人公,又入木三分地勾勒了美丽体贴、恬静稳重的艾妮斯形象;又如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既塑造了善良向上的女主人公形象,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喜怒无常却心地善良的罗切斯特的性格。各色人物虽性格、经历各异,却都将内心的可贵之处散发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第三,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书中提到的众多作品中,从众多主人公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反抗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也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人公主张通过自身自由的思想和能动实践改造当下的生活,进而追求自身尊严和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英美文学选读》所采用的编写形式非常适合专业学习,也和英语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的广博性、能力的综合性和对社会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三大基本特征不谋而合,因而受到广泛的欢迎。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蕴含在这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素养能够跨越语言的阻碍,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文化是有国界的,但是真正具有内涵和审美价值取向的文学作品会以其深刻的内涵,激发全世界读者的心理共鸣。正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相信在这些善良、淳朴、乐观、勇于挑战等优秀人文素养的耳濡目染下,每一个读者也会受到其感染,进而努力改造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当下社会,让人文素养在社会生活中闪光。

(宋玲玲/硕士,烟台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英美时代背景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