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18-10-20 10:48赵杰民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精准扶贫思想政治教育

赵杰民

【摘 要】本文基于精准扶贫视角论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加强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家校合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在物质、思想上脱离贫困。

【关键词】精准扶贫 高职院校 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034-02

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实施平台之一,高职院校应该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要求、“精准资助”工作标准,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优势,将学校贫困生的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核心内容,创新精准扶贫方法、总结经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扶贫先扶志”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首先,贫困生的自卑感较强,因为家庭经济的拮据会使贫困生在生活、学习方面遭遇更多的困难和挫败,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否定自我。虽然很多贫困生学习刻苦,但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往往知识面相较其他学生更窄,进而产生失落感,在遭受挫折时更容易自卑。

其次,贫困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自我封闭。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很多贫困生不愿与人交往,人际圈狭窄。在与人接触时,总是害怕被人嘲笑,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嫉妒、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导致他们变得越来越孤僻。

最后,贫困生的挫败感较强,易焦虑。家庭贫困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心理上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引发焦虑。大部分贫困生能够勇敢面对挫折,但是这种勇敢不够稳定。很多贫困生想摆脱贫困,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在勇敢与脆弱的摇摆中,他们产生了焦虑的心理现象。例如贫困生李某,自入学开始就缺乏学习动力,不喜欢所学专业,军训期间与一位女同学恋爱,但因为李某经济困窘,两人产生矛盾,以分手告终。当时李某心情极度低落,产生自卑、苦闷的负面情绪,进而逃课、玩网游,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幸好老师及时发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才帮助他走出失恋阴影。因此,这些负面的心理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排除,无疑对贫困学生的学业、生活甚至整个人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其办学宗旨。而校企合作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形式。当前,校企合作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校企合作的方式也非常适合用于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利用现有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其实践育人的作用。学校应与企业合理分担成本,降低贫困学生的实习成本。很多贫困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对未来感到迷茫,加重了其焦虑感。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针对贫困学生的“订单班”,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感受实际工作情况,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的信心,显著缓解贫困生因对未来不确定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提高贫困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能够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实现精准扶贫。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电信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开展校企合作,合作期间,学校组织贫困生去到典型公司的基站建设、交换技术、传输网络、光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专业领域开展实习,且每年引荐优秀的贫困生到电信公司工作,在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教育是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理论教学和理论专题讲座两种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理论专题讲座则需要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或者专家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但是,仅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贫困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对贫困学生进行红色教育,以革命先烈的高尚品德陶冶贫困学生的心灵,增强其意志力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带领贫困学生开展公益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爱心回报社会,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愉悦感,从而消除其心中的不良情绪。

(三)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学。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咨询。传统的個体心理咨询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先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因而心理咨询往往比较滞后。而通过组织学生成立心理咨询相关的社团,如“心理互助协会”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社团心理活动,这样既能解决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滞后性问题,扩展心理辅导的范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社团心理活动中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鼓励贫困学生成立爱心社团,引导接受过他人资助的贫困学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以此增强贫困生责任意识,提升其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应通过学生社团强化成员的相互影响,帮助贫困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其自信心。引导学生组建各种心理社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贫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社团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的作用。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存在差异,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有所差异。因此,在对学生开展社团心理辅导时,要注意兼顾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此外,相关社团还可以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宣讲活动,邀请从事志愿服务的学校贫困毕业生回到母校举办讲座,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感染贫困生,号召贫困生努力学习知识,将来回馈社会。又如,相关社团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校园广播等平台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帮助贫困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社团还可以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一起向企业推荐贫困学生,提高贫困学生的就业率,使贫困学生通过就业改变家庭的贫困现状。

(四)家校合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共同为贫困学生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心理社团辅导、主题教育等完善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同时积极摸索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家庭是貧困学生的心灵港湾,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努力地探索家庭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找到合理的家校合作模式。贫困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更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会相应减少,虽然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他们生活阅历不足,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需要家庭的温暖、家长的关心。因此,学校与家庭之间要保持沟通,如学校应该及时掌握贫困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及时与贫困学生家长沟通,了解贫困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家长一起合作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消除压力,从而使贫困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内环境,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摆脱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扰,让他们在学校的培养与家庭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学生能否摆脱贫困。因此,高职院校和教师要从政治角度着手,将贫困学生的思想问题与扶贫问题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兼有的优秀人才。总之,在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贝贝,谢琰.“精准扶贫”背景下家庭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6)

[2]王斌,汪松.精准资助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市场周刊,2017(7)

[3]曹原.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4]王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5]闵友梅.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7(13)

【基金项目】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2017年度研究课题立项“精准扶贫视角下广西区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SZ17B005)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贫困生精准扶贫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