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口帮扶的中高职财贸类专业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10-20 10:48蒙友英黄英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蒙友英 黄英

【摘 要】本文论述对口帮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依据,针对中高职财贸类专业教育衔接中课程设置重复、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专业就业缺乏衔接等问题,提出构建有梯度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重视专业课程衔接、针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构建分层次教学体制、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调整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的良好过渡,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财贸类专业 对口帮扶 中高职衔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049-02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组成,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必然环节,是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口帮扶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工作,需要迎合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对职业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财贸类专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需要结合专业学科特征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征,针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财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对口帮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会对于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更加凸显其教学应用价值。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和国务院提出职业教育的对口援建总体工作计划,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职业教育的对口帮扶工作,以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的共同发展格局。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类型,承担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任务。为提升各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学优势,促进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在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衔接,从而形成能够具有鲜明特色、衔接紧密的职业教育体系。由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发生调整,因而课程教学体系也会呈现动态的发展过程,职业教育通过中高职的紧密衔接,从而形成专业教学内容的良好过渡,利用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其一,“3+2”模式,高职院校通过对口招生的途径在中职学校的专业中招收学生,学生在中职学校完成三年学习,进而到高职学校完成两年学习;其二,“2+3”模式,中职学校的学生完成两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再通过专业对口升学的方式进入到高职学校进行三年学习;其三,“五年一贯制”模式,高职学校基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的,到初中学校进行人才直招,在高職院校中完成共五年的职业教育学习过程;其四,“1+4”模式,此种模式属于某些地区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一年学习,进而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四年学习。“3+2”模式、“2+3”模式、“1+4”模式都需要学生在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中分别进行学习,因而都会涉及过渡和衔接过程,有效的教学衔接,能够保证专业教育的流畅性,通过对专业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划,避免专业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率,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二、中高职财贸类专业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设置存在重复。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中高职教育体系进行统一规划,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对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充分应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升专业教学效率。而当前的中高职专业教学中,却有很多学校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以财贸类专业教学的公共课程——会计基础知识而言,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掌握基础性的会计知识,而学生进入到高职阶段之后,还需要进行会计基础课程学习,进而造成重复性学习,既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主,而针对财贸类专业的学科教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教材框架和教学结构,中高职教育衔接并未针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实际需要形成配套教材,中职学校应用国家统一规定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而高职学校则存在教材教学内容倾向本科化的问题,因而教材结构未形成中高职教育的完整体系,成为限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发展要求。财贸类专业的职业教育,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当前社会对于财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发展要求,很多教师在社会迫切需求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背景下,会体现出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一味强调学生的专业实践。而学生由于中高职教育衔接并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薄弱,盲目强调实践教学,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还有一些学校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具有职业教育技能的教师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基础教学水平有限,高职教育的教师实践教育技能不足,中高职职业教育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专业就业缺乏衔接。中高职教育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在高职阶段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当前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却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职业教育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仅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却忽视专业实践,导致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是进入就业岗位后依然无所适从,自身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职业教育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三、基于对口帮扶的中高职财贸类专业教育衔接的对策

(一)建立高水平财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梯度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为避免中高职教育衔接中教学内容交叉和重复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当充分应用对口帮扶的政策优势,发挥行政主导作用,为中高职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衔接途径,使双方能够针对职业教育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针对社会对于财贸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高水平财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中高职的职业教育衔接进行准确定位,科学组织职业教育过程,构建有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过程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岗位操作,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重视专业课程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需要针对财贸类专业的实际需求,对教学课程和内容进行优化,针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学时间安排,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精细化分析,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遵循专业理论技术知识稳固、强调专业教学实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关注点,构建递进式的教学层次。高职教育设计教学内容要体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动性,深入了解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而对接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当前教材体系无法满足中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而网络资源给予教师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途径,中高职教育衔接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吻合性和匹配性,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针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构建分层次教学体制。不同学生对专业学习以及职业发展都有主观想法,对于专业教学也有继续学习深造、职业就业等不同需求,中高职教育衔接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發展需求,建立分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次教学体制,应用小班授课方式,对不同专业发展需要的学生进行单独授课,并结合财贸类专业的未来就业导向,根据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教学内容的细分,如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进行从事会计岗位,还能够进行出纳、财务行政等岗位工作,通过岗位细分引导专业教学内容细分,进而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调整。教学评价过程是引导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基于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计划、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置等因素,对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为自身的学习行为提供方向引导,进行契合性的专业学习,重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与素质提升的综合学习过程。中职教育阶段应当侧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职业发展理念进行考评,而高职教育阶段则要侧重专业技能的提升情况进行考评,通过不同考评方式以及考核标准的调整,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脱节的问题。

总之,对口帮扶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财贸类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都有较高要求,而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需要通过建立高水平财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梯度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重视专业课程衔接、针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构建分层次教学体制、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调整等途径,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促进高水平财贸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石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的内部质量保证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3)

[2]张建新,郭颖,方依婷.“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赤子,2018(7)

[3]朱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探析——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美合作财会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4)

[4]范功利.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

[5]黄小娥.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6]刘玉森,马保科,李冬梅,等.关于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以西安工程大学中澳国际学院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7(5)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立项项目(GXZZJG2016A013)

【作者简介】蒙友英(1969—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德育教学、中职教育;黄 英(1972— ),女,广西平南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职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