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成长成才要素研究

2018-10-20 10:48陈宝光佟明明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成长成才贫困生要素

陈宝光 佟明明

【摘 要】本文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同龄群体、个人因素等方面论述影响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提出加快学院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建设运行机制构建、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搭建学生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平台、加强二级学院的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等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成长成才 要素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07-02

近年来,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习能力、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求职就业、生活水平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促进在校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为高校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以后开展贫困生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一、影响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知识视野,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与在城镇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水平的孩子相比差距较大。在高职院校中,很多贫困生保留他们固有的思维、观念、习惯、价值观等,这些特有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贫困大学生在入学后,往往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节奏,他们难以适应,有相当的贫困生自卑、孤僻、沉默、内向,不敢与其他同学交流,害怕被别人嘲笑,且时常表现出不自信,不合群,不敢表现自己。

(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影响学生成长是指贫困家庭孩子在自己生长的社会环境中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方面造成的因素。贫困家庭孩子往往在当地独有的社会文化如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影响下,接受和模仿当地文化,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保持稳定的状态。现在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渠道多、方式广,如网络、报纸杂志、电视、书籍、电影、广播等。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脑平板、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网络如此便捷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思维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信息的影响。

当前的网络世界十分复杂,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一些不良的信息,比如暴力、黄色、犯罪等,容易诱使学生走上歧途。校园网络贷款、超前消费、盲目攀比等诱惑很多学生,也使很多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扭曲,容易陷入债务纠纷问题,很多贫困生因自己和家庭无力偿还债务,不得不休学和退学回家。而且,贫困地区因经济落后,造成当地教育水平低、教育资源缺乏、教育师资欠缺、教育场所缺少,直接影响当地学生文化素养。尽管部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大学,但很多环节跟不上教育水平发达地区的孩子。

(三)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是基本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一起成长、一同生活、一同学习,相互之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都极其相似,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自己的成长都有相互促进作用。在同龄群体当中因家庭、个人原因,以及家庭的教育程度、父母的价值观影响,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后,把自身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传达给其他人,不管是城市的孩子还是贫困的学生都进入同一个学校,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生活,双方在一起生活、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对比和比较,生活方式的差异和消费水平的差别,会让很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波动,在自己的消费观当中产生异变,出现自卑、暴躁、偏激、仇富、内向等多重问题。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选择校外兼职或者校内的勤工俭学岗以挣取生活费,同时申请国家奖助学金帮助其完成学业。但是部分贫困生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通过自身劳动来减轻家庭压力,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容易掉到校园网络贷款的陷阱当中,严重的就会退学,断送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四)个人因素。在与贫困生交流过程中发现,部分贫困生有自卑、内向、急躁、思维单一等性格特征,这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教育的程度有关。在学习上,贫困家庭的孩子当中有部分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当中属于普通,还有小部分的同学成绩并不理想,在参加班级活动和学院文体活动中,他们因性格内向问题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交圈范围较小,往往在老乡、同寝室当中有交往,在技能大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跟其他同学相比较有所欠缺。

二、加强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疏导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贫困生在校期间健康成长,帮助贫困生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学校可以实行以奖学金为导向、勤工助学为主体、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途径,“奖、贷、助、补、减、免”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学费减免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在校期间减轻家庭经济压力,顺利地完成学业。我们不仅在政策上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成长,还应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通过“相亲相爱一家人”破冰团辅活动、心理运动会、资助政策征文比赛、感恩之心演讲比赛、资助政策育人讲座、走进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学院活动,从经济上、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关怀贫困生,并引导贫困生进行长远规划。

(一)加快学院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建设运行机制构建。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教育教学理念当中去,在学校层面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设置,走进大学生心理辅导站观摩,开展心理运动会、“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做好心理排查工作、个案工作。在二级学院中成立心理辅导站,由一名具有心理知识的辅导员兼任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指导老师,完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场地和日常运作维护机制,利用线上和线下多渠道的方式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通过每个学期的心理排查,对出现心理波动异常的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若有贫困生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请求上级部门帮助处理。

(二)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除了课堂上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还可以利用升旗仪式培养贫困生爱国意识。利用重大节日,比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春节开展专项主题班会,让贫困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校中开展思想学习研究会,每月定期召开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活动,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思想先进的贫困生进行“三下乡”活动、走访爱国之路。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贫困生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平台。家校联合共同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铺垫坚实的基础,在新生开学工作中召开家长会,邀请学院领导和家长共同面对面讨论如何管理和教育贫困生健康成长,达成共同教育的目的。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发现贫困生出现异常,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家长反馈,请求上级部门和家长协助配合开展教育工作,若事件发展情况严重,请求家长到校共同处理事态。家长有义务协助学校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主动向老师说明学生的基本情况,方便老师更好地针对贫困生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加强家校密切联系是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不懈的努力。贫困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在处理事情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感方面、学业方面都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作为思想的领路人,让贫困生在学校的生活当中更好地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加强二级学院的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思想引导能力对学生的帮助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从学校层面到辅导员自身层面,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通过畅通外出交流学习、引进优秀学者讲堂、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举行辅导员经验交流分享会等,以及辅导员自动学习各项理论知识,用知识填充自己,抓住机会学习先进理论,扬长避短,总结在贫困生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相互学习经验和方法,以使自己在开展贫困生工作中更加有效、更加科学。

(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号召和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让贫困学生能够敢于面对问题挫折,提高抗压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活动的第二课堂,其活动类型丰富多彩,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有各项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民族体育文化节、心理运动会、素质拓展活动、各项讲座、火车头校园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广播操比赛、宿舍内务评比活动、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在高职院校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活动是技能大赛,可以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技能比赛,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应做好贫困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为贫困学生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就业、心理等提供帮助。贫困学生的成长历程会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的熏陶,形成自己的稳定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形成自己的特有性格。高职院校应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以多渠道、多方向提高学生生存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社争,杨文军.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2]张剑峰,罗浪,赵燕,钟文翀.高校贫困生的界定[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3]黄雅燕.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5)

[4]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2)

[5]叶吉.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10)

[6]敖洁,伍运文.关于高校贫困生精神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9)

[7]杨晴,沈红,叶芃.高校贫困生资助理念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4)

[8]刘佳.质的研究: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J].江苏高教,2009(3)

[9]梁军.公平正义: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及资助的根本价值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10]郝秀娟.大學贫困生状况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11]刘英.和谐社会理念与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3)

【作者简介】陈宝光,男,广西南宁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学生科科长,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成长成才贫困生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积极引导大学生士兵立志军营成长成才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也谈做人的要素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