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探析

2018-10-20 10:48赵鹏杰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论述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分类指导、分级教学、分层评价理念的常规课堂教学,以及ESP分组教学、第二课堂、四六级与考研培训、试题库建设与网络化考试等内容,并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验证“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需求、行业需求和个体需求,以及学生的多维度学习目标,最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ESP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61-03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桂林旅游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养成,以培养英语听、说能力为主导,强化学生语言口头交流表达能力,但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构建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桂林旅游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多采用任务型教学,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听、说学习任务,以掌握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进行与行业紧密相连的课程建设,同时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新的探索等。该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为课程体系过于传统,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对于英语与专业的结合重视不够,而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只存在于少数选修课中,这严重制约了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差较大。现行模式虽然注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但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探讨尚处于不成熟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根据每学期的网上评教和师生座谈会的反馈,以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观察中发现,大学英语课程现行教学模式的问题主要为:一是英语学习目的单一。很多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二是教学内容“杂”而不“专”。大学英语课主要是百科式的知识,没有很好地结合旅游专业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英语为工作服务的通道比较窄,进行专业的英语文献阅读和写作有一定的困难。三是对外沟通交流能力不足。对学生进行纯粹的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结果是学生只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导致经常无法有效、得体地进行对外交流。

二、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提出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必须对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及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体现其为专业和交流服务的工具性。应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重新规划,把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英语+专业”的课程构架,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大学英语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指导,把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课程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更明确,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高,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深造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影响美国学校教学与课程设置长达百年之久的“学习者为中心理论”(Learner-centeredness,LC)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学习内容,课程设置需满足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利于学习者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国外对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研究也已得出了较为完备的结论,如Hutchinson & Waters(1987)认为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要求,必须与通用英语(EGP)有鲜明的对照。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如王守仁提出探索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努力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各环节,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需求。高校需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特点与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适合校情的大学英语课程。

因此,基于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适合院校及学习者自身需求和专业特点,有助于促进英语与专业的结合,凸显英语学习的专业性与交流性特征,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深造提供有力支撑,其研究成果亦将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并服务于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在“英语+专业”构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现阶段国家对人才的定义,并适应旅游业发展对外语的要求,而学生最终服务于地方旅游经济,创造社会价值。

三、“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与内容

“分类指导”的基本内涵和设想是以“英语+专业”为知识框架,以网络教学平台和试题库相关功能为辅助,实现日常大学英语教学的分层、分级,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ESP教学(分类)和第二课堂活动,同时基于学生就业和升学两大类不同需求进行四、六级培训和考研英语培训(分级)。

“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预期目标为:一是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在本科层次围绕旅游行业设置教学内容,做强“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二是适当向专科层次延伸,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的专科专业,着重培养英语技能型人才。三是大学英语课程将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将凸显学生就业选择中英语作为一个强项的支撑作用。采用教师课堂评价表对课堂进行总结,判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再通过学生访谈及学生的学习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新课程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师必将带来巨大挑战,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心理特点及调整方式等将对大学英语的师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四、“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路径

(一)分层教学。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根据大学英语三种英语水平级别,对专科、本科、艺术类本科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利用学校购置的智能化英语教学平台英语学习从学习任务、学习进度、课外作业三方面对不同类型(本科、专科)及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的教学指导。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块,并获取相应的学习分值]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主要切入点,以考促学。四级培训覆盖全校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大学英语每个单元学习中,规定30分钟的四级考试内容训练,每周举行一次四级考试专项训练讲座)。通过第二课堂提供在线四级培训课程,供那些在课堂上、专项培训中無法和其他同学同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老师在指定时间进行在线答疑。六级培训专门针对那些英语水平高、对英语学习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每学期集中开班,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指导。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桂林旅游学院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入学考试中显示出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起点过低、学生之间英语基础差距过大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分层分类指导,既适合他们自身的职业预期目标,也符合二级学院分流学生就业的目标。

(二)分类指导。优化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其重要环节。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实现大学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在应用的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等。分层分类指导强化大学英语教学的行业性、应用性。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改变目前大学英语课程通用性为主、行业性为辅的现状,在旅游专业大类背景下,针对不同的专业采用与专业高度相关的专门的英语教材,同时又密切紧扣大学英语对语言水平的要求,进行英语学习兼顾专业英语的渗透,发展学生专业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水平,促进未来的就业及将来的进一步深造。

1.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课程由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大块组成。结合桂林旅游学院校情,本课程旨在培养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能用英语解决今后旅游行业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旅游行业深造、再学习及从事相关专业学术活动的能力。专门用途英语又分为三部分:通用专业英语、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以专业方向为区分组建教学团队,按照“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這一原则,分别编写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相匹配的专门用途英语,并且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渗透专门用途英语的教授。职业英语主要教授职业英语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工作的能力,主要在专科、艺术类本科层面进行教授。

2.考研培训。大学英语分类指导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考研培训。本科学生进入大三后开始分流,一部分计划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针对选择继续深造的这部分学生,我们从大三开始开设考研培训班,帮助他们更好地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提高考研英语成绩。

3.第二课堂。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我们将逐步把百科式的活动聚焦到针对旅游类某个专业或某个学习内容的课外活动中,以保证第二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延续,使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扩充容量库。同时,第二课堂一如既往地坚持“做中学”“以学习成就树立学习信心”的原则,让学生从多种途径,多个层次进行英语学习。借助智能化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教师课外线上辅导、大规模多样化的语言测试等)的支撑,促进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师数量与专业学习和转型等)。

综上,“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现阶段出现的英语学习问题为导向,从英语服务于专业和交际的功能出发,探索、创设建立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且适合校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测评模式。以学生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探索对课程体系的有效评估方式,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并分析新的课程体系的有效性,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需求、行业需求、个体需求,以及学生的多维度学习目标,最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3]刘艳.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对策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5)

[4]张敏.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可行性模式探析[J].才智,2016(35)

[5]苏伟丽,林秀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6]杨艳萍,崔振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2017C470)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鹏杰(1978— ),男,甘肃合水人,桂林旅游学院大学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二语习得。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