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路径探析

2018-10-20 05:50王明浩赵娟霞
现代交际 2018年1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

王明浩 赵娟霞

摘要: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是提高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困境,并着重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培养路径,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大学生 科技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03-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大学生是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然而,有关统计表明,高校学生科技成果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实现市场转化,这无疑会打击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降低我国的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水平。本文将基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诸多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我国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问题,着力探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培养路径。

一、高校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当前,科学技术成果及其转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工作愈发看重,拨出专项资金,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

作为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本科高校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推出一系列支持大学生科技研究和转化的措施,因此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武汉理工大学就率先引入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创办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专家指导等平台支持,成功帮助学生实现了诸多科学技术的转化,并且孕育出了武汉砺合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校导网等知名企业,为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很好的路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诸多高校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现实保障。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下,在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当前诸多高校,尤其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加大了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的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中每一千人中仅有3人创业,就连全国大学生创业率最高的浙江地区每一千人中也仅有4人创业,而西方发达国家每百人中就有高达20人的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2]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科学技术的主要平台,高校产出的科技成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保障高校科技成果的实施应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创新性人才的匮乏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导致了大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缺失。致使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创业热情低下、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十分重视,并颁布了不少文件,但依然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重视,没有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当作学校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去做,部分院校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全局视野,没有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没有看到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更没有看到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因此,当前我国依然有很多院校仅依靠传统模式的科技创新活动来支持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缺乏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亟需提高。

(二)在校大学生缺少科研资金支持

就科研活动而言,在校大学生聚集资金的渠道很少,一般而言,在校大学生只能申请获得学校的科研立项才能获得资金的支持,而且校级的科研立项能够拨出的资金和提供的科研设备十分有限,能够申请到科研立项的几率也很小,这导致了很多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活动无法获得学校的支持,且即使获得学校支持,也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得不抽出相当大一部分精力去想办法筹备研发资金,这无疑不利于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导致很多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其正在进行的科研活动。此外,即使是在取得科研成果之后,后期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也十分不易,大学生还要筹备专利申请费、年费等经费,大学生只能勉强维系科研活动,而无法筹集这些费用,不得不放弃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在校大学生以竞赛获奖为目的从事科研活动,缺乏市场观念

不少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仅仅是抱着竞赛获奖的目的,因为学校会将科研获奖纳入综合测评的素质加分之中,而学生在综合测评中的排名又会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各类奖学金,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够获得优秀毕业生,能够顺利进行各种评先评优,能否获得就业奖励,甚至能否获得推荐研究生资格等。在这样的目的驱动下,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自然要迎合比赛的需要,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错误的引导,如只重视科研活动的外在包装而忽视内在核心竞争力,只考虑科研成果的技术含量,单纯追求在技术难度上的突破而不考虑市场的需求等等,这种单纯为了竞赛获奖而从事的科研活动,缺乏经济和市场意识,无疑会极大地降低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培养路径

(一)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激励制度

激励按照性质分,可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按照方式分,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当地激励高校大学生和教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因此,高校应该采用适当的政策,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生和教师进行奖励。首先,应建立健全大学生科研奖励制度。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式,为科研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市场化意识,并筹备创业经费。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的成绩,纳入综合测评考核之中,或通过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免试研究生机会,通过给予科研成绩突出学生科研学分、授予物质奖励和“科研能手”荣誉称号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同时,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对于学生取得的专利等成果所带来的收入,除去学校垫付的專利申请费、办公用品费等直接支出外,其余部分应由学生所有。其次,应建立健全教师指导科研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指导和帮助大学生的科研工作,也应是指导教师应尽的职责。因此,应对从事科研的大学生的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激励,并将其纳入教师评先评优甚至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个考量因素之中。

(二)加强大学创业园建设,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通过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创业“孵化器”来帮助大学生实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以及自主创业的目标,例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通过与政府合作,共同打造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助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还不规范,对大学生的帮助有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首先,高校应健全创业园的入园制度。聘请专家评定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积极筹备入园前的路演活动,积极引入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其次,高校应健全创业园的管理制度。通过健全创业园管理制度,可以使园区的大学生能够有章可依,有规可循,避免不必要的紊乱;再次,高校应着力为入驻创业园的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园仅仅是搭建起场地就挂牌运行,缺乏必要的设备,更缺乏专家来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转化,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高校应拨出更多专项资金添加先进设备,并且聘请专家学者或企业人士定期开展“专家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和指导。最后,高校应加强创业园与企业的合作。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科技成果想要实现转化,就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市场理念融入创业园之中,融入大学生的观念之中,同时加强园区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吸收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切实建立起“政、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大学生。[3]就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而言,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即能够弥补大学生科研器材和科研成果轉化经费的不足,增强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成果支持,并且培养潜在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就业质量,对大学生、学校和企业都有益处。因此,高校应提高学校办学的市场化意识,重视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合作,加强校企办等校企部门的建设,为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搭建起更好的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9).

[2]岳华,李姗姗,任子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

[3]宋争辉.关于普通高等院校校企对接模式的研究[J].职业,2012(3).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