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防御对策

2018-10-20 05:52宋煜彬杨建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防御对策气象灾害农业生产

宋煜彬 杨建安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陇南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特征,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对策,以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给陇南市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气象灾害;特征;农业生产;影响;防御对策;甘肃陇南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211-01

陇南位于甘肃南部,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北部浅山已垦殖为农田,中间系缓坡丘陵盆地,川坝地散布于山丘之间,水肥土沃,是粮食集中产地。陇南市气候横向分布为北亚热带、暖温帶、中温带三大类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气象灾害活动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和反常性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陇南市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防御对策,以期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把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1 主要气象灾害及特征

1.1 干旱

干旱是陇南市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如春旱(3—5月)、初夏旱(6月至7月上旬)、伏旱(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初秋旱(8月下旬至9月)和秋旱(10—11月),其中以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危害最为严重。

1.2 暴雨

陇南市盛夏时节和初秋季为暴雨多发季,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导致山区河位猛涨,暴发山洪,破坏农田、道路及村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陇南市夏季暴雨通常为短时强降水,初秋多连阴天气,遇冷空气雨量会突然加大。

1.3 冰雹

陇南市冰雹出现在4—10月,冰雹沿东向西、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河谷川坝向高寒山区递增。冰雹范围小,局部分散性明显,持续时间短,但来势凶猛,降雹强度大,且降雹时常伴有暴雨大风天气,对农作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

1.4 低温冻害

霜冻、寒潮、强降温是陇南市农业生产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强冷空气突发性侵袭,温度急剧降到0 ℃以下,导致农作物冻伤或死亡。陇南市低温冻害常发生在春季3—5月和秋季10—11月,春季低温冻害发生频率高于秋季冻害,冻害损失也较秋季严重。

2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干旱

陇南市地形复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不足时有发生,春旱、初夏旱、伏旱和秋旱连年发生,使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危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2]。4—5月正值春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旱灾会造成玉米和马铃薯大幅减产;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陇南冬小麦成熟时期,春旱和初夏旱会使冬小麦减产30%~40%;伏旱会对玉米生产造成减产。

2.2 暴雨

暴雨天气造成洪涝灾害,破坏农田土壤结构,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淹没洼地、坝地和沿河农田,使农田遭涝灾,给农作物带来严重危害。2010年8月12日成县黄渚镇暴雨,8 h降水量达261.8 mm,是陇南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冰雹

5—6月是陇南市山区冬小麦抽穗、灌浆、成熟和收割期,此时降雹会造成小麦大幅减产;而5—8月各种农林果木处于发芽期、花期或幼果生长期,冰雹会打烂树叶、砸落花果,甚至刮折枝条,诱发大面积虫害,降低农产品品质[3]。2008年6月16日陇南市武都区遇暴雨冰雹,淤泥掩埋川坝地玉米,陡坡地马铃薯被暴雨冲淌,而大面积挂果蚕豆和成熟的小麦几乎绝收,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2.4 低温冻害

春季低温冻害使油菜、早春播种作物和正处于开花坐果期的花椒、核桃等农作物大面积发生冻害,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经济损失较大。

3 防御对策

3.1 增强生态意识,优化资源组合

陇南市多山,境内有大面积荒山荒坡及闲置滩地,可在向阳坡修建梯田、在沟坡植树造林、在村边河滩上种植牧草等,加大水土保护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结构,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由此改变农业生产资源配置,形成综合化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3.2 提升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强化人工影响天气

加大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加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及自动气象站等探测手段在气象预警预报中的应用。做好天气预报尤其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提高低温寒潮、沙尘暴、暴雨、冰雹、干旱等天气预报精准度[4]。要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布局,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作业能力和服务效益,利用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3.3 重视气象工作,增强全民防灾意识

要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认识,气象部门及时通过各种渠

道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使之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气象为农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农村培养气象信息员,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预警信息,同时收集气象灾害信息,反馈气象服务需求。加强气象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及防灾能力。

3.4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建设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快农业基础服务建设,扩大农业和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建立政府防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天气灾害信息数据库。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实现统一部署安排,稳步推进,从而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4 参考文献

[1] 肖志强,樊明,赵彦锋.武都山区农业冰雹灾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176-180.

[2] 单璐璐,朱丹,宋若宁,等.甘肃陇南干旱分析[J].农技服务,2017,34(9):66-69.

[3] 孙旭映,庞朝云,李宝梓,等.甘肃冰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5):34-37.

[4] 苏占胜,王学霞,陆晓静,等.宁夏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2,2(3):68-71.

猜你喜欢
防御对策气象灾害农业生产
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与防御策略
霜冻的类型及防御对策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