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教学策略

2018-10-20 09:32胡羽莘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得性学习动机小学生

胡羽莘

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无望的心理现象。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我们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的原因并用运用教育机智去克服。

1习得性无助的起源

1.1塞格利曼的启示

“习得性无助”是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时提出,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教育学中的一种心理现象。赛利格曼在研究中发现实验中的狗即使笼子的门打开依然放弃逃出牢笼。它认为所做的一切都逃避不了这种灾难,反而放弃了逃生。人类也是如此,在无数次的打击之后,看不到对现实的希望而放弃努力,从而态度极。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中,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遇到困难导致学习败,然而这种失败层层叠加以至于心理消极阴郁,内心无法疏导从而产生无助感,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许多学习困难学生的普遍象,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会不利于小学生内心的健康发展。塞格利曼实验表明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学生进行引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

1.2无助感的产生

无助感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素质教育中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味地强调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反而“丧失”了学习能力。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化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有优势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展”,素质教育的正确实施有利于缓解习得性无助。无助感来源于很多方面。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种症状的背后影射出了习得性无助。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一种负面的精神依赖,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不可控的情境中,就可能会因为习得性无助而放弃反抗。如果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环境中,得不到任何鼓励和赞扬,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中。习得性无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会因为个人意志的强弱而改变,任何人都有可能受到这种心理现象的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前运算时期,完全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换句话说,就是自我意识为中心,小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辩能力,这时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学习方法不完善或者外界干扰因素而学习失败,学习和生活问题堆积如山,最后放弃人生。尤其是低龄段小学生没有形成完整三观,我们更应该从他们自身局限性出发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3无助感的心理状态

我们有太多的孩子学习努力了也没有明显成果而心理自卑。小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分为很多种。第一,就是对做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都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自我无能,无法实现目标,对人生观。第二,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龄人相处总是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伙伴的关系淡化进而疏远。第三,自我效能低下,习得性助”学生的自我效能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更加倾向低学习目标,他们害怕高目标得到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他们将心理状态主要专注于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遇到挫折时,他们总是没有自信并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感到焦虑。第四,消极定势,他们受到消极评价,认定自己永远是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并且固执,不能听从别人的议,并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和生活。第五,情绪化,他们逃避,阴郁,绝望,被动学习,并且不被人理解。

2习得性无助的起因

2.1小学生学习动机低的主观原因

小学生学习动机低是的主观原因与自身习惯密不可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小学生处于前运算时期,自我中心阶段,自身习惯对学习有巨大联系。小学生学业处于初级阶段,良好习惯有助于学习效能提高。如今,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低,一开始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他们渴望获得成功,自我提高内驱力强,然而动机过强并不利于任务完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完成。如果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学习效率降低。从而使得学习动机从高低,并且出现回避问题和排斥学习的现象。

2.2小学生学习动机低的客观原因

除了主观原因之外也有许多客观原因。第一方面,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了过多干涉,学生附属内驱力过强,附属内驱力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小学生往往为了获得老师家长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过程中渴望被注,学习无方向,迷失目标导致习得性无助。第二方面,学校管理不当,学校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普遍较低,教师课程无创新,并且没有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只关注好学生而漠视后进生,忽略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进而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学习效果差并且降低对学习的主动性。

3习得性无助的教学策略

3.1先行组织者策略

小学生习得性无助,教师应该进行因材施教。第一,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条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实质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这个条件就是要有学习的意向,可是如何来发掘呢?第二,我们不妨利用先行者组织者策略,将原有知识和现有抽象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也就是通过前摄促进习。教师可以通过对于之前的知识的回顾,使知识的结构更加清晰;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更加明了。有利于促进积极主动的学习特性,通过承上启下的方式,新旧知识的关联,提高学生思维多方面能力。该项教学更有利于后进生的学习,保证了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缓解习得性无助现象。

3.2家校串联模式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需求被分为七个层次,前四个层次是基本要,后三个是成长需要。小学生处于成长段,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就是认识与解,在现实中学生最为缺乏往往是爱和自尊,小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正是因为家长和学校的不理解而造成,小学生思想单纯并且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家长和一些学校往往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使得他们“被选择”了不适合他们的道路,从而习得性无助。教师应该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并且进行因材施教,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恢复自信心。家长更加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应该用消极的方法而应当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才是关键。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中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对于自觉的学生我们应该用正化,奖励的方式往往会增加正确行为的出现,如果学生表现好,我们应当给予鼓励来增加这种行为。对于不自觉的学生,我们应该采用负强化,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错误的在,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斯金纳的理论固然对教学策略有积极的用,但是对于小学生我们不宜才用强化理论中的惩罚和漠视,因为小学生需要关怀,惩罚和忽视只会起到反作用,让他们逃避问题。从长远看来,强化理论依然具有局限性,因为它只注重外在学习动机而忽略了内外学习动机,它的最大局限性在于会使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限制学生人格发展。因此,在我看来,应该形成家校串联模式,学生在学校遇到問题教师应该主动找到学生本人和家长三个人进行通,不应该武断地处理问题,多听一下学生的想法,便于直接找出问题根源。

3.3自主练习与随机管理相结合原则

小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有许多办法决,我想建议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和学校的随机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适度调节。根据桑代克的三大定律中最重要的就是练习律,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也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他在后期还提出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因此,增加练习只是期中的一部分。我想说的还有一方面就是随机管理,教师应该使课堂气氛活跃,不应照本宣科,要让学生投入更多兴趣。随机管理就是课堂半管理模式,在不破坏纪律的同时让学生自由发展。具有奖励性质的练习律和课堂半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最终目的是更深刻地了解学生内心和心理状态。作为教师,只有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猜你喜欢
习得性学习动机小学生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我是小学生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