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2018-10-20 09:40张法友
知识文库 2018年23期
关键词:活动课能力活动

张法友

数学活动课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讲述、游戏、操作、推理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课型。

通过数学活动课,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课堂任务中解脱出来,调节学习情趣,轻松有效地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实现学习参与的全面化;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创造性。

1 数学活动课的价值

1.1 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活动课强调让学生通过独立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着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梯形、圆形等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各自测量学校的花坛面积、操场跑道所围的椭圆形面积、自己卧室的面积等等,这既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同时,教师也能从活动中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创造力、科学志趣以及个性上的差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1.2 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数学活动课让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走向多样化、主动的学习方式。从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来看,数学活动是实现的、有意义的、甚至是富有挑战性的,可以吸引并刺激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从数学活动课的时空来看,数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内,可从课内时间延伸到课外时间,可从学校拓展到社会。通过这些数学活动,既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认识范围,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1.3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竞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在数学活动中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有自己成功的时候,也有大家面前失败的时候;偶头头是道说理的时候,也有推翻自己看法去承认别人的时候。在这些相互交流和竞争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真理、对待荣誉,这种交流和竞争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2 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

2.1 数学活动课的设计

2.1.1 目标设计

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力图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但在落实培养目标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活动课程的目标侧重于学生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展等,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特殊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一节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活动课中,同样可从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活动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1.2 数学活动课的基本课型

(1)拓宽知识课。这类活动课是在完成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以及一定的数学能力的前提下,把课本上的某些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想渗透课。这类课是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结合有关的资料,通过活动的形式,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实践操作课。这类课是指导学生制作学具,或进行学具操作,或进行实际测量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形象思维迅速想逻辑思维发展。

(4)社会调查课。这类课是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调查活动,通过活动既为现实的学习服务,又受到学习目的的教育。

(5)游戏活动课。这类课可以不受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限制,由教师组织材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

2.2 数学活动课的实施

2.2.1 把握教师角色

在明确了目标、选定了课型、设计了内容之后,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实施一节数学活动课,这是整个活动课程发展的一个这样环节,是活动课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在解决数学活动课的实施问题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整个活动课中所起的作用,摆正自身的位置,才能协调好师生间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教师首先要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把握大局,及时适度地指导活动的进行。

2.2.2 数学活动课实施的基本步骤

虽然数学活动课没有教材作为依托,操作过程也较为灵活多变,课型的多样化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差异较大,但是,数学活动课同样有它实施的基本步骤。

(1)确定主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选择主题、确定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式、讨论式、悬念式、情景式等来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的主题。

(2)活动说明。在确定主题后,教师应及时提出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确定开展活动的工作安排,如对活动的分组安排或阶段安排。

(3)开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开展实验、总结结论。把握大局变化,鼓励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当调控活动的走向。

(4)活动的汇总。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动脑,对活动中所探讨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研究结果,让学生通过语言、图片、模型等各种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

(5)活動的评价。通过活动的交流和竞争,学生既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此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各抒己见,提出意见。但教师必须及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猜你喜欢
活动课能力活动
“活动随手拍”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好一个 “殊途同归”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