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训练

2018-10-20 20:21王晓燕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初中语文

王晓燕

摘要:语文课程是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用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134 - 01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充分表明了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朗读课本中的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以提高朗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1.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1.1 朗读时间少

教师大都会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却很少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成后的巩固环节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整体而言阅读时间比较少。

1.2 朗读方式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的朗读环节主要以学生统一朗读为主,朗读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学生对这种朗读方式感到厌倦,他们没有将身心全部投入其中。朗读方式的单一性导致学生朗读时很少集中注意力,朗读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初中语文课堂朗读的实施策略

2.1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在大声朗读之前,老师必须先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朗读技巧。不同的朗读内容需要不同的朗读技巧。学生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朗读环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激起學生对课文朗读的热情,从而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

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线需要遵循作者的情感路线,带着情带进行朗读,体验作者的意境,读出作者的韵味,受到作者的感染,从而得到启示和共鸣。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读准每一个字的发音,在一整句话中做到不读错字、不发错音、不落字、不重复,还需要做到声音洪亮,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另一个前提是,是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朗读预习,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并将容易读错的字和容易发错的音做好标记,在下次朗读的时候更加地注意。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提前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自行进行朗读训练。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将鲁迅先生写此文章时的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对孩童时三味书屋的美好记忆,纵使是那般严肃的地方,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仍然是充满了童真和乐趣的,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这样的了解,在朗读的时候便会随着作者的情感进行表达。另外,学生由于自身差异,在朗读的时候会受到一些困扰。比如,有些学生对平翘舌音的掌握不准,还有些学生对前鼻音和后鼻音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音给予个别指导,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单个单词。通过这种耐心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正确有效地朗读每篇文章,为将来的汉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会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减少学生的朗读时间,进而降低了他们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各个阶段和不同阶段的教学中的朗读。这样可以提高他们朗读能力,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原有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他们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他们的朗读特点进行朗读,以便他们更好地进行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朗读,同时要让他们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例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紫藤罗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递进,进而表达出文章的主旨。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和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是豁达、乐观、进取的。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阅读文章,让他们带着情感进行朗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也可以提高他们朗读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

2.3 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不同的朗读形式会有不同的效果。集体朗读具有互相暗示和提醒的功能。显然,口齿清楚、读音准确的同学,往往会对那些成绩中下等的同学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它们在改善群体记忆效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自由读会使学生更好地,更亲自地感受文字和口味。指名朗读,它可以准确地显示出个别同学的阅读质量和他对文本的理解水平,适合于检查性、示范性、比较性的教学目的。分角色读,适宜于对话式的文本,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起到重要作用。著名播音员的朗读,语音规范,声情并茂,会增加他们对模仿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也要有示范朗读的勇气。教师带着个人体验的朗读,会在无形中把学生深深地带入文本环境,体会文本情感,有时甚至不需要教师再多说什么。在教授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时,笔者通过示范朗读,带着学生随诗人一道,以“残损的手掌”一一抚过祖国大地,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对只有“灰烬”以及“血和泥”的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对曾经风景如画如今却惨遭侵略者强占的“家乡”,同学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凄楚忧愤;对“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的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大家又体会到了一种热切期盼和深情向往。特别是在读“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一句时,笔者以低沉的嗓音、似轻实重的音调强调了“没有渔船”,又带着点颤音读出了这个省略号里蕴含的无限悲愤,给学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3.结语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粟”,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 (10).

[2] 何玉莲,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J].中小学教育研究:学科教学版,2008(08).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