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2018-10-21 10:14陈玉伦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导入新课标兴趣

陈玉伦

【摘?要】?初中教育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學实践中所探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教学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导入;兴趣;新课标

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需要有效的导入,同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发展。如果教师的导入能够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那么,这就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环境,推动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导入的相关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同时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规范教学行为,在课堂导入中,将课堂导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动机展开学习,锻炼自身的思维,构建完善的知识学习体系。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一、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导入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营造教学环境,并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导入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这样导入:“你能否不过河而测出河的宽度?你能否不爬上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再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时,根据经典的龟兔赛跑重新设定不同的情景:如图1所示,可以对乌龟以及兔子的具体行程进行合理性规划,将纵坐标设置为路程,将横坐标设置为时间,用具体的函数图象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情景1: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由于一开始大幅度领先乌龟而沾沾自喜,在路边树下休息,当兔子醒来时发现已经落后很多,想追上乌龟,却发现乌龟已经先到达终点了,应该选择以下哪幅图来描述这个经典故事?情景2: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由于一开始大幅度领先乌龟而沾沾自喜,在路边树下休息,当兔子醒来时发现已经落后很多,并加快速度想奋力追上乌龟,最后先于乌龟到达终点,应该选择哪幅图来描述这个故事?情景3: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由于情景1输给了乌龟,很不服气,选择一开始便尽全力奔跑,最后先于乌龟到达终点,应该选择哪幅图来描述这个故事?通过经典故事以及情景创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故事导入

导入数学故事或逸闻、史料,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极为有利,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有理数乘方时,可以讲述故事:国际象棋是由卡克发明的,在发明了国际象棋之后,获得高度的赞扬,国王奖给卡克许多金银财宝,但是卡克对于金银珠宝并没有显示出极大的热爱,卡克要求国王满足他一个要求,即在国际象棋棋盘中的第一格中放一粒小麦,在第二格中放两粒小麦,在第三格中放四粒小麦,以此类推,直到放满整个棋盘。国王在听完卡克的陈述之后认为很简单,但是通过计算得出,想要将卡克所说的这些麦粒铺在地面上,则可以铺满整个地球表面,同时厚度能够达到3厘米。教师通过将这个故事传达给学生,学生被故事内容所吸引,也对计算结果充满了好奇。

再如,在进行轴对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古代将军驰骋疆场的画面,并将古诗穿插其中。将多媒体播放画面中的场景应用于教学内容中,可以展示“将军饮马”问题,如图2所示。

三、在教学中进行类比方法的导入

在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如果与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出现类似,在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将类比方法充分应用其中,并对知识结构进行整理,确保知识内容的完善,将新旧知识进行充分的整合。

例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中,课题的引出可以使用正比例函数。又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学习时,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之上展开各项类比内容。由于在全等三角形当中,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均相等,主要包括:对应边长;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对相似三角形的几组量进行探讨,通过此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类比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整合,并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教师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温故而成为知新的基石,课堂教学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再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性质”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形,如图3所示,然后根据这些性质,在图4中找出属于图3里面图形分类的所有图形,通过类比导入,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培养高阶思维和类比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四、竞赛游戏导入

通过学生之间的竞赛,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新知识、新方法的优点,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例如,在讲述“有理数的计算”时,通过分组设计游戏,使用抽扑克牌的形式,抽到黑桃,表示加法并对应的数字为倒数,抽到红桃,则运算为加法并对应的数字为牌上数字,抽到梅花则表示乘法,乘以牌上的数字,抽到钻石,则运算为除以牌上的相反数。也可以适当改变牌上的数字,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导入过程中熟悉有理数的计算。

五、开门见山法导入

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讲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效果,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和对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这种方法较多地用在复习课和习题课。

例如,在进行平均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問,将课堂教学内容顺利导出,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在语文考试中,A同学三次考试成绩分别为90分、88分以及91分,B同学三次考试成绩分别是95分、92分以及96分,然后让学生比较A,B两位同学谁的成绩更好。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方法,能够一目了然地对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进行明确,使得课堂教学效率顺利提升。

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趣味性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比较枯燥无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做试验以及游戏等,并使其与教学内容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增强教学活动的逻辑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厘米,同时将三角形剪下,让同学们与之间的三角形大小以及形状进行对比,学生在对比中能够发现所有的三角形是重合在一起的,因此也能够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充分地加以明确,更能够深刻地了解到“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数学公理的深刻内涵。

七、通过悬念进行学习内容的导入

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启发,利用学生的探索心理,在解决问题中将教学内容进行导入。

例如,在导入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借助正方形的面积割补,给学生以充分的“形”的感受,从而较为容易地掌握完全平方公式,避免出现错误,把正确的知识融入学生的认识中。在这里,必要的悬念设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八、温故知新导入

导入课题时,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同时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切割线定理的学习中,首先需要对相交弦定理进行复习,在圆中有相交的两条弦,对两弦进行移动,并确保交点在圆外。通过此种方法,学生能够加深对于切割线定理以及推理过程的学习印象。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导入法,有时可把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地为新课教学服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苦学”步入“乐学”的境界,在品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高度发展。

猜你喜欢
导入新课标兴趣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