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战场给中国军事领域应用带来的思考

2018-10-21 11:18杨晓丹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前景人工智能

杨晓丹

摘要:人工智能在智能化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化指挥控制辅助决策、无人化军用平台、仿生机器人、扩展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等军事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要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研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战场应用;军事研究;前景

2015年底,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无人战车的支援下打了一场强攻伊斯兰极端势力据点的战斗。俄罗斯投入了6台履带式平台-M无人战车、4台轮式阿尔戈无人战车和至少1架无人机。这些机器人和无人机由俄军遥控指挥,与叙利亚军队配合作战,围攻拉塔基亚省一处由伊斯兰极端势力据守的754.5高地。战斗持续了20分钟,一边倒的猛烈打击令极端势力武装分子毫无还手之力,约70名武装分子被击毙,而参战的叙利亚政府军只有4人受伤。这是世界上第一场以无人战车为主的攻坚战,显示出战斗机器人的巨大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智能化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化指挥控制辅助决策、无人化军用平台、仿生机器人、扩展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等军事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面临战争形态从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加速演进的同时,也在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军事领域的应用问题。

在智能化感知與信息处理领域,人工智能可为指挥员理解战场态势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目前,美军、俄军、法军、德军等均装备了具有智能化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数字化士兵系统,如美军的“奈特勇士”、俄军的“战士”等;在智能化指挥控制辅助决策领域,各国军队通过开发各种军事信息系统,以构建功能强大的栅格化网络信息体系,协助指挥和决策。2016年6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开发的阿尔法超视距空战系统在空战模拟环境下,指挥仿真战斗机编队与经验丰富的人类飞行员进行模拟空战,获得全胜。美陆军研制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目前已经装备陆军航空部队运输直升机,可使直升机驾驶员与前线士兵保持联络,并指挥地面部队。

在无人化军用平台领域,无人作战飞机、无人潜航器、战场机器人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器能够自动搜索和跟踪目标,自主识别地形并选择前进道路,独立完成侦察、补给、攻击等任务。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的军队在发展无人化系统平台。其中,美军已经拥有8000多个空中无人系统,地面无人系统更是超过1.2万个;俄军无人战车技术发展迅猛,从瓦夏侦察机器人到最新型的打击地面无人战车,已具备快速机动、远程侦察、情报处理、排雷破障和火力打击等支援与作战能力。天王星系列无人车辆的服役,标志着俄陆军进入了地面无人作战时代;日本自卫队制订了一项关于机器人野战应用的10年研究计划:近期目标是开发探雷和排雷机器人,中期目标是使机器人在不平的地面行驶、并具有半自主控制能力;长期目标是推进特别研究。

人工智能武器技术越来越多在战场使用的出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战争方式的改变已经从“人对人”的战争变成“机器自主杀人”的战争。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已提前布局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发布“第三次抵消战略”,力求在智能化上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落后即意味着受制于人,为避免因丧失发展先机而造成巨大代差,中国亟待迎头赶上,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研究。

一、中国要敏锐感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对战争的理解程度,本身就是敌对双方对抗的重大内容。当前,人工智能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军队而言,如果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的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核心能力和国家安全等危机,从人工智能的思想认知域与行动控制域的双重维度,实现智能技术对信息化、机械化的重大突破。

中国很早就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经过研发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借助计算机,基于模型库、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等,为决策人员提供帮助,这些系统在实际军事行动中得到了应用。当前,随着新军事变革对体系致胜概念的不断深入,更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压缩指挥员在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中的时间,实现多域联合作战指挥和控制的目标,以取得未来战争的制胜权。

二、中国要把握识别人工智能战争属性

军事智能化是军事信息化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推动信息化战争形态逐步演变的强大技术力量。评价一种军事技术的战争属性是否强大,关键看其向军事领域全面渗透、转化为战争决胜能力的强弱。智能化军事指控系统是作战体系的中枢神经,是战争制胜规则的核心部分,指挥控制方式智能化,能克服人性弱点困扰,提升指挥决策的正确性;智能化军事装备是各种无人化武器的运用,打造立体无人作战体系。将人与机器深度融合为共生的有机整体,让机器的精准和人类的创造性完美结合,来提升认知速度和精度;智能化作战方式是从搜索发现目标,到威胁评估,到锁定摧毁,再到效果评估,均不需要人参与,作战中实现无人化。

三、中国要重视完善人工智能基准标准

标准、基准、测试平台,这些标准的制定必须跟上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化战争水平的评估提供基础和可靠依据。

制定人工智能标准。标准包括可以持续使用的要求、规范、准则或特性,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满足军事领域功能性和互操作性等关键目标要求,并能够可靠安全地运行;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基准;建立人工智能测试平台。测试平台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实际运行数据,在现实系统和良好测试环境下的想定中进行建模并实验。

四、中国要加强确保人工智能安全防护

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应用利于减少专业军事人员数量,降低培养和维护成本,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人工智能不会感到疲倦,也不受感情因素影响准确完成任务。但人工智能也存在着不足,面临着以下重要的安全和防护方面的挑战:

技术复制。在开发和制作方面不需要高端技术,可能被恐怖集团掌握,用于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等。黑客攻击。无法排除系统遭黑客攻击、程序被修改而导致人工智能武器错误行动等的可能性。

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在很多情况下,人工智能系统被设计为可以在有大量的不能被详尽检查或测试的各种潜在情况的复杂环境中工作,一个系统甚至可能会面对设计期间从未考虑过的环境。

突发行为。对于部署后再进行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来说,系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无监督情况下的学习阶段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对系统的行为进行预测。

目标误设。由于很难将人类目标转化为计算机指令,所以为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设定的目标可能无法与程序员的预期目标相匹配。

人机交互。有时,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人机交互的影响,由此,人类反应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人工智能的安全和防护,包括改进可解释性和透明度、建立信任、加强验证和确认、制定防攻击安全策略等,从而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价值一致性。

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新世纪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学科之一,要把握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快推进中国军队智能化在变革战争形态中的基础主导作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化战争指日可待,中国要敏锐把握并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指挥、军事装备、作战方式等方面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控制打赢未来战争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前景人工智能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数读人工智能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