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流变

2018-10-21 17:37刘洁琼
传媒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语境合法性

刘洁琼

摘 要:自20世纪新闻专业主义概念的诞生以来,新闻专业主义一直是新闻从业者维系行业认同、建构行业壁垒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新闻业自我约束的重要法则。新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专业主义赖以生存的媒介环境,媒体话语权的下放也使得新闻专业壁垒动摇,新闻专业主义的合法性危机降临,这一概念本身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动。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合法性;专业壁垒;新媒体语境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02

新闻专业主义概念由来已久,之所以被称为“专业”,不仅因为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具备专业技能的职业特征,还因为新闻工作要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表现形式为真实、客观的职业价值信念。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新闻业的蓬勃发展,整个媒介生态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西方新闻界,指的是一种客观、独立的新闻报道形式,这一概念下的新闻专业主义内核有二,即客观性与独立性。脱离政党报刊后的西方报业更多地强调自己“公众代言人”的身份,突出社会的“第四权”,因此,新闻从业者必须保持客观中立,不为任何政治与利益集团代言。同时,新闻从业者必须将自己置身新闻事件之外,报道时不带任何感情偏向,只提供事实,而让读者根据事实自行判断。

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也在被不断丰富,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中有了更多对于新闻操作范式的阐述,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意义。但与此同时,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要义也面临着一些质疑。

不少学者质疑,所谓的客观性究竟是否具有实际可能性,新闻是人的产物,新闻记者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个人判断。新闻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媒体版面、公众注意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从对于某一事件新闻价值的认知、选题的确定伊始,就是建立在新闻从业者个人或者团队的价值观、世界观之上的。

大众传播是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质,新闻具有很高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关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想要完全“独立”是不可能的。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往往会受到事件当事人背后利益集团的牵制、宣传部门的管制以及读者受众的反馈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新闻生产无时无刻不处在一张复杂而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想要完全“独立”并不现实。

纯粹的“客观”“独立”在现实操作中并不具备赖以生存的土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闻专业主义完全是一个“悖论”,从职业本身来看,新闻从业者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具备普通大众所不具备的收集、处理特定信息的能力。此外,多年的职业训练使得专业新闻工作者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在新闻报道技能本身之外的人文关怀意识,这些都是难以被取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作为媒体人自身与非专业人士划定身份的区隔,其保有社会地位,是维持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特征

(一)主流媒体边缘化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成熟,许多新兴的媒介形态衍生出了微博、微信“自媒体”等新的媒体形式,公众日常的信息来源趋于多样化,在一些重要新闻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本身很难第一时间将新闻发布出来,由于传统新闻生产流程的要求,主流媒体在时效性上必然会落后于一些自媒体的消息发布。此外,由于传统媒体在内容质量上相对严格的把关,在新闻发布前必须经过反复核实事实,多信源交叉求证等环节,所以在新闻事件发生时,一些自媒体一开始就抢占了舆论的上风,主流媒体往往容易沦为“被动的回应者”。除了新闻生产专业流程要求本身限制,主流媒体在面临社会事件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受限于宣传部门的管控,这一原因更加加剧了“主流媒体边缘化”的倾向。

(二)深度报道式微

信息爆炸应运而生的是公众信息接收的碎片化、浅表化现象,这种情况下,公众非常容易被一些煽情、娱乐等刺激性信息所吸引,很难维持长久的注意力去阅读媒体的深度长报道,因此深度报道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也就从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此外,由于信息量暴增,新聞更新速度快,给媒体人精心打磨、修饰稿件的时间十分有限,内容生产的时效性要求更高,所以客观上媒体生产出优质深度报道的空间受到侵蚀。此外,由于传统媒体经营不力,许多传统媒体资深记者纷纷离职,投身互联网创业大潮,从事一线采编的大多为年轻记者,年轻记者的社会阅历与专业能力都有所局限,因此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深度报道不仅耗时长,也需要大量经费支撑,对于本就面临经营危机的传统媒体来说,从维持经营层面也有减少深度报道的要求。

(三)媒体公信力降低

在纸媒为王的时代,由于传播技术的限制,普通公众很难接触到更多的新闻来源,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受众的注意力,同时,由于主流媒体背后的政治身份,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其报道内容也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权威性。但是随着“公民记者”的出现,普通人也能够成为新闻内容生产者,新闻生产大众化、社会化,模糊了新闻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界限,消解了传统意义上新闻生产的神秘感与距离感。此外,由于传统资深媒体人大批离职,传统媒体出现人才危机,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足,也带来了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后果。

(四)媒体融合进程加快

随着媒介形式的丰富,媒体行业的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媒体深度融合乃大势所趋,但在融合过程中,大众传媒传播内容与形式分离、融合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新闻报道中,如AR/VR、视频、直播等新技术的使用促使新闻更具有临场感、沉浸感,增添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力,与此同时,新技术的运用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专业主义内含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报道以及理论层面,对于新技术的学习、运用以及融合将继续被纳入新闻专业主义的范畴。媒体从业人员对于新兴传播方式的掌握意味着对于新的传播话语的掌控,在此基础上,只有将优质内容与对应的传播形式相结合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媒介环境,增加内容的传播效力。

三、专业主义遭解构

新闻专业主义基于传统的主流媒体垄断意见的市场话语权,其拥有极高公信力。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存在的传统生态及其合法性均遭到质疑。新闻行业内外的壁垒已经不再鲜明,转而趋向模糊与不确定,而新闻专业主义本身所奉行的“客观、独立”法则是否真的具有现实可能性也同样在接受考验。新闻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行业,新的传播环境下,大众的信息处理能力、媒介素养都普遍提高,新闻专业从业者与普通公众之间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在不断缩小,所谓的专业主义面临着危机。

有学者将当今社会形容为“液态流动”的社会,诸多社会准则与规范都并不持久,新事物极易出现却难以维持,与之相应的,新闻业也呈现出一种液态的模式,专业与非专业间边界的模糊带来了新闻专业主义本身的合法性危机,对此,传媒行业本身为了保持自身的地位,不得不进行对新闻专业主义内含与外延的再丰富,重新建构一个符合当下媒介发展趋势的新兴的新闻专业主义话语。

四、结语

无论如何,新闻专业主义对于整个新闻界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承载着新闻业发展的框架与脉络,只有新闻专业主义不断发展,新闻业才能够有自身的存在基础,从而获得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岩,李赛可.新闻专业主义的悖论探析.新闻界[J].2014(01):11-16.

[2]陆晔,周睿鸣.“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以澎湃新闻“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道为个案.新闻与传播研究[J].2016(07):24-46.

猜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语境合法性
Westward Movement
国办:确保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均经过合法性审核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及媒介价值取向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浅谈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新闻反转剧”中的媒体责任冷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