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启蒙创造教育

2018-10-21 01:02李作艳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幼儿思维

李作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国际教育事业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世纪”,所谓创造教育,简而言之是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具体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素质、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然而,我们幼儿传统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传统教育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应是激励思维,增强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变通性、想象的丰富性以及好奇心、挑战性;

二、传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而创造教育应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萌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幼儿的创造才能;

三、传统教育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教育的根本木的在于开发每个幼儿的創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如果对幼儿有效地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启蒙,通过开放多样新颖的空间环境、问题情境、丰富变通的操作材料、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积极启发的引导和评价、民主宽松的心理气氛等方式,就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发展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想象,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那么,具体能如何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呢?

首先,幼儿教师要有创造精神。

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教师都一一打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无独有偶,有一年考试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时间”造句,大部分学生写了“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评卷教师都给了满分,一位学生写了“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经过人生的无数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结果评卷教师以人生观灰暗为由判为0分。试想,上面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学校可以培养一支能够并善于进行幼儿创造教育的教师队伍,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丰富幼儿创造性的活动经验,形成教育特色;在教育目的上,在重视让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强调训练创造力的认知特质与情感特质,开发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上,由知识传授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型转变为主动探索型;在教学形式上,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发表看书的看法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其次,给孩子创造环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当别人问他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探索问题罢了。”可见,积极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让我们把时空留给孩子,给孩子创造主动发展的氛围与机会。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由、激励的环境中,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创造潜能得以挖掘,以培养幼儿创造的心态,营造一个“创造”的环境,我们可以力求达到这样几种:一种是自由开放的心态。不怕说错做错,能无所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第二种是探索讨论的心态。不被动接受,不墨守陈规,喜欢从新角度探索、思考和讨论。第三种是独立思考的心态。不人云亦云,不习惯听命与他人,敢于表现他人之所未发的见解。具体途径有:

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帮助幼儿适应变化。使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验证自己想法时不遭到孤立。

帮助幼儿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来的,避免焦虑情绪的出现。

鼓励幼儿去寻求多种答案。让他们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这种情景的回答。

奖励表现出创造性的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大胆、出奇的想象是受大人重视的。

帮助幼儿体会创造带来的快乐。要让幼儿发现,在做某些事情时,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其创造的智慧和结晶在环境的刺激下激活起来。

第三,多向幼儿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以及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以及日常活动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在生活,游戏,学习中,逐渐建立起他们自己操纵的认知结构来认识、观察、思考和作用于外界事物,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我们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在幼儿园设立“小问号”室,在其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操作和实验,不仅解决了幼儿“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更解决了幼儿“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人们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对于幼儿而言,创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通过创造性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质,为造就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让我们珍惜这种创造的存在,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迈好这关键的一步,给孩子的心插上翅膀,使孩子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创造性幼儿思维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