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物流管理转型的新思路解读

2018-10-21 01:02杨勇
大科技·D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思路转型

杨勇

摘 要:本文首先对电力物流管理转型的意义进行阐述,从运营思想、服务模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对电力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结合传统的电力物资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差别,提出电力物流管理转型的新思路。

关键词:电力物流管理;转型;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1-0102-02

从电力企业自身角度来说,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物资成本占据比例相对较大。电力物资管理部门不管是在本质方面,还是在地位方面,均直接影响其落实物流活动在电力企业中的主要地位,在電力企业运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电力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改变,从企业内部角度而言,因为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在管理目标和物资管理目标上存在差异,导致物资采购、应用和管理也会有所不同,无法迎合企业综合发展要求。所以,电力企业应该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和内部外部市场改变相迎合,对现有物资管理体系和管理形式进行改革和优化,在实现企业成本科学把控的同时,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升。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电力物流管理转型的新思路进行阐述和分析。

1 电力物流管理转型的意义

1.1 实现企业效益最优化的目的

电力企业开展的运营活动一般以货物采购以及配送为主,业务范畴较为单一。然而,通过电力物流管理模式的转型,能够实现企业运营范畴的扩充,促进物流企业功能的优化,在提升电力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最优化的目标。

1.2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电力物流企业具备的主要功能在于各项物资的流通,其服务主体一般以配送服务为主,在实现电力物流管理模式转型之后,电力物流企业把物流流通的各个环节当作服务主体,给各个领域提供规范的物流服务,在提升物流企业附加价值的同时,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1]。

1.3 增强企业盈利水平

在原始角度中,电力物流企业服务标准在于提供多元化的物资配送服务以及获取理想的购销差价,但是当前电力物流企业在实施管理转型之后,科学设定了现代化管理服务目标,给服务主体提供更加针对和完善的服务,并在运营发展环节中,加强客户合作,获取充足的服务项目,增强企业盈利效益和水平。

2 传统的电力物资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差别

2.1 单位功能

电力企业在开展购进、配送等工作时,工作形式方面过于单一。现阶段,电力物流企业运营模式朝着一体化集成方向发展,给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更注重“效益背反”,追求最佳效益。

2.2 服务主体

电力物流企业依旧把连结工业品生产物料生产和营销当作主体,将其由生产企业购进物资传送给应用部门,在物资流通环节中,从事各项流通工作,并把配送服务当作核心。现代化电力物流企业服务主体主要是把物品流动全过程综合服务当作主体[2]。

2.3 服务目标

电力物流企业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责在于做好供应工作的条件下,结合工程设备采购材料预算定额按照物质价格获取一定的效益。假设出现物资价格提升的状况,对应的效益也会随之提升,在此环节中,将忽略或者不计损失成本。现代化电力物流企业服务主体在于给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尽量可以给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时在营销活动中采取对应的战略,实现企业效益最优化目标。

3 电力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运营思想方面

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主要以大规模企业为主,长时间以来,过于注重主营业务以及安全管理,忽视了电力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对电力物流管理注重力度偏低,使得管理水平不高,给电力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当前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需要得到充足专业人员的支持,但是大部分电力企业均缺少专业人员,在运营管理时,存在的问题没有全面处理,使得企业管理质量不如人意,没有满足企业实际标准,给电力物流企业今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2 服务模式方面

①电力物流管理方式以及模式较为单一。现阶段,电力物流企业只是开展装卸、运输、配送等工作,在运输装卸环节中,一般由人力来实现。②缺少较强的管理水平,整体管理力度不尽如意[3]。大部分电力物流部门没有得到应有的注重,缺少规范的管理体系,无法给电力生产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③电力物流企业整体布局存在一定问题,对物流没有加以科学规划,缺少明确合理的物流格局。

3.3 信息化水平方面

在进行电力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电力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机械化ERP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应用方面过于滞后,并且信息化系统之间含有较为显著的规划管理状况,无法把业务流程加以综合融合,也不能在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下,促进电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信息化系统应用力度有待提升,无法将信息化系统自身价值全面激发。

3.4 管理人员素养方面

长时间以来,电力企业主要以大规模国有企业为主,在运营发展环节中,对安全生产以及主营业务等方面注重力度偏低,而忽略电力物流管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注重生产、忽略流通等现象,物流理念认识和掌握不全面。此外,受到规划经济体系的影响,电力物流企业相关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企业创新水平偏低,大部分企业依旧采用原始化的物资供应管理形式,这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管理需求相背离。并且,大部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职工综合素养偏低,缺少充足的业务处理和管理水平,和市场需求相迎合的综合性电力物流管理人员较为匮乏,在某种程度上给电力物流企业的今后发展带来阻碍,引发电力物流管理问题出现。

4 电力物流管理转型的新思路

4.1 科学设定物流组织框架

要想实现电力物流管理的全面转型,就要对电力物流服务范畴加以确定,在省市县等范畴内科学设定由上至下的业务管理框架,各个领域的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部门构建均需要由各个领域物流服务中心来设定,并对各个领域的仓存布局加以科学分配和处理,实现相关人员的合理划分[4]。并把现代化物流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当作主体,在省级电力企业物流服务中心统一部署下,实现分级调配和管理,同时构建规范的电力物流服务系统,以此在省市县等领域中实现贯通性物流服务管理。

4.2 完善物流经营化运作机制

①全面探索和创新电力物流实体化运行模式,在物流中心统一部署的情况下,将物流业务运营化当作突破口,实现物流中心服务体系的科学构建,建设供应商集中地区配送中心以及综合性服务中心,一同设定对应的物流服务方案,设定功能完善、规范合理的全国性物流网络,让电力物流企业更具規范化和完善化。在落实各项业务活动时,应该对国家现有优惠政策科学应用,例如风险投资、物流管理以及物流金融等,以此促进电力物流企业整体形象以及影响力的提升。②提升工作整体效率和水平,保证物流供应工作的顺利落实,加强物流信息体系的构建,通过应用现代化物流设施以及技术,达到物流资源的传递和共享,同时对运输资源加以科学分配,以此构建迎合客户需求、应用业务、项目管理等充分融合的信息化平台。

4.3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站在管理以及运营角度来说,信息化作为电力物流管理转型的核心要素,信息化在电力物流发展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和方式,实现电力物流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以此实现采购、运营、生产、配送、运输等信息的衔接。电力物流企业还要朝着信息化以及科学化的趋势迈进,把生产和运营当作基本,在提升电力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导下,促进电力物流信息的共享和采集。所以,电力物流企业应该给予信息化网络技术高度注重,同时把其运用到电力物流管理工作中,以此给信息化网络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持。

4.4 做好专业培训工作

人才作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主要因素,然而,当前大部分电力物流企业均缺少充足的专业型人才,尤其是熟练掌握电力生产流程、物流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人员数量较为匮乏。因此,电力物流企业不但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实现人才的引进,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现有职工专业培训工作,让其对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有所了解,并熟练的掌握各项现代化管理知识和ERP系统操作技术,可以对各个物品性能以及知识有所掌握[5]。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实现电力物流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给电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电力物流管理转型工作,对电力企业的今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应该给予当前电力物流管理中含有问题的高度注重,并结合不同的问题加以科学探究,采用对应的管理方式加以优化。当前,我国电力物流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方面水平有待提升,因此,这就需要加强电力物流探究,在提升电力企业综合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电力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慧.电力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4):20~21.

[2]王玉鹏.当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1):98~99.

[3]吴植伟.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J].电子测试,2015(21):161+141.

[4]陈榕玲.关于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中物流管理的发展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50+122.

[5]刘剑萍.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运用[J].轻工科技,2014,30(03):127~128.

收稿日期:2018-6-24

作者简介:杨 勇(1976-),男,汉族,陕西大荔人,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电力物资供应管理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新思路转型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乡贤网路”或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整合催生新思路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