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及心理辅导方法研究

2018-10-21 02:03李萌
乡村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

李萌

[摘 要] 在新时代转型发展背景下,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等使部分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形成了一些心理障碍,如内心比较消极和自卑、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待提升等。因此,加强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然后阐述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最后尝试提出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辅导方法。

[关键词] 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辅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07-24-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问题应得到重视。江立成等[1]提出农村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经济、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因素引发农村大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黄丽等[2]提出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拥有知识与技能,而且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高云峰[3]提出贫困大学生由于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高的抑郁、强迫及躯体化因子,甚至产生一些校园极端事件,不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孟雅莉[4]提出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效性不高,通过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实效性。本文主要探讨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及心理辅导方法。

1 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

1.1 内心比较消极和自卑

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的人数相对比较多,其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自我否定比较多,缺乏有效的生活目标,消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不能积极应对挫折,难以实时调整自身的心态。

1.2 缺乏自信心

在新时代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得农村大学生进入城市中生活后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不能在别人面前勇敢地表现自我,不能主动地获取机会。而且对于学习表现出无力感,影响日常的情绪,长期致使学生看不到自我的价值体现,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

1.3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升,其缺乏对于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理解能力,不擅长表达自己的观点,易产生人际冲突,甚至出现比较极端的事件,如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个人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被判故意杀人罪并已经执行死刑。

除此以外,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还包括自闭、抑郁、精神分裂、偏执等不良精神问题[5]。

2 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2.1 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经济资源比较匮乏,农村贫困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难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有限,对于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如“上好大学才是出路”,致使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出现自信心不足的心理问题。

2.2 农村家庭教育水平较低

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父母一般文化素质比较低下,家庭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农村大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多是祖父母,因其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思想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无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农村贫困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方法,难以与孩子形成有效的沟通。

2.3 跨区域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城市里的大学会存在一些出入,心理上形成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跨区域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冲突,使得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无所适从,对周围同学、家庭、社会逐渐产生不满情绪[6]。

2.4 大学生个人性格与人际交往能力

一些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原因在于自身的性格比较内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易于产生人际冲突和矛盾。而且在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不能主动化解一些人际矛盾,难以扩展更多的人脉资源,进而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缺乏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缺乏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易造成农村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7]。

3 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辅导方法

3.1 朋辈互助辅导

新时代,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构建“三位一体,三式联动”和谐互助的朋辈辅导模式,通过指导老师进行朋辈咨询,通过同辈室友进行朋辈调解,通过年级学长进行朋辈伴读,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人际交往,增进与他人的交流[8]。朋辈互助辅导模式具体见图1。

3.2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团体心理辅导

为提升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群体自信心,可以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心理辅导的实践也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或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問题,加强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鼓励学生分享和寻找自信支点,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更多的优点,能够自我鼓励、自我取悦,逐渐摆脱自卑心理,建立起理性的自信系统,进而能够拥有快乐的人生[9]。

3.3 采用心理激励法

针对新时代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辅导员和心理指导老师可以采用心理激励法,设置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为这个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地努力,激发内心的力量,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体验到目标实现的喜悦。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而通过心理上的力量促进学生的行为更加积极,从而调整自身的心态,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产生更多的正能量,获取更多的成就感。

3.4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加强农村貧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在一些节日举办一些特有的文化活动,呈现与大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发展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读书会、分享会等,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鼓励农村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农村贫困大学生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不断增强团队融入感,提高集体荣誉心,改善自身的言语行为,提高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融入学生团队,进而丰富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生活[10]。

4 结语

新时代整个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些心理障碍,高校需要应用一些心理辅导方法进行处理,以帮助农村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用、创新的心理辅导方法,加强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江立成,陶玉芳,唐轶.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2006(4):148-150.

[2]黄丽,韦秋逢,黄晶莹,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J].科教导刊,2016(3x):175-176.

[3]高云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6):187-188.

[4]孟雅莉.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的提高[J].才智,2014(18):64.

[5]张琳.论谈心谈话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决策探索,2018(1):72.

[6]罗良勇.精准扶贫背景下受助大学生心理变化研究与探索[J].文教资料,2017(15):160-161.

[7]朱孔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57-58.

[8]蔡亚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浅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90-91.

[9]潘子松,李丹.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74-75.

[10]李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院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与思考——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204-205.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初中学困生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心理障碍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关联分析
低到尘埃里
农村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形成及对策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