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三圈环流”

2018-10-21 11:24曲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64期
关键词:风带环流气压

曲凤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知识的整体性和前后逻辑性非常强,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物理基础、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开始三圈环流的学习前,同学们应先深刻理解并掌握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及应用,“三圈环流”正是这两个知识点的延伸和综合迁移。若前序知识尚模棱两可,那么后序知识也只能一知半解,“循序”是这一章节最重要的特点。掌握三圈环流的学法应该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三圈环流的成因

三圈环流中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因素,即大气受热不均导致的垂直运动,风带的形成则是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点的延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动力原因

二、三圈环流的过程

要理解三圈环流的过程,首先应具有整体观,即三圈环流中的每一环都不是孤立的,整个环流是持续进行的。应关注环流中气流的走向,明确大气具有持续流动和不同气流融合的特性;大气水平运动还会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三风带都是指近地面水平气流,非高空气流。鉴于三圈环流过程十分抽象,推荐下面兩种方法:

a、图解法

运用空间立体图(图1)和经向气流示意图(图2)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图1这种立体图非常的形象,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表象化,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可以自己手绘,添加必要的知识点在上面,加深记忆。图2这种经向气流示意图简单明了,易于绘制,适合有一定空间想象力的学生。随上升气流画出成云致雨的情景,为后面的天气和气候知识点做铺垫。两图上都可以添加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性质特征,为气候的学习做准备。

b、模型法

推荐模型法,重点不在于模型本身的演示效果,相反,很多学生做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差,因为模型本身就是固定不动的,不具备演示的功能,还不如一些电脑动画。主要在于模型的制作过程会带给学生鲜活的体验,学生在探究制作方法和成品的过程中深刻的理解了三圈环流的知识,并形成长久记忆。右图就是同学制作的j圈环流(图3)

三、“三圈环流”的影响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冷暖干湿特点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根据气压带所处位置,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和风带中的具体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应做到理解三风四带各自的冷暖干湿的特点以及对气候的影响。此时教师应补充降雨条件,若没有补充,学生应咨询老师或者自行查找相关知识。系统掌握三圈环流的成因、过程、影响后,学生才能在后续学生中理解并吸收气候分布与判读的相关知识。

四、归纳总结

气压带分布特征(图4):①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纬度相差约30°;②“三低四高”即三个低压带、四高压带;③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风带的分布特征(图5、图6):①风向总是由高压带指向低压带;②“两信两西两东”共六个风带;③风向总是头对头、尾对尾。

猜你喜欢
风带环流气压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初见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谜底大揭秘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近40年玉树地区地面气压变化特征分析
全程健康教育对高压氧治疗引起气压伤的影响
气压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