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涛
摘要:奶牛繁殖障碍主要会使其容易发生产科疾病,配种数量减少,配种时间推迟,发情期受胎率降低,胎次减少,产犊间隔时间变长,生产性能变差,繁殖率下降,使用周期缩短,尤其是高产奶牛患病后会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概述该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繁殖障碍;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发生原因;对症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22-01
1 发生原因
疾病因素。奶牛发生卵泡囊肿和子宫内膜炎,都能够引起繁殖障碍,主要在泌乳期早期发生,特别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一般来说,奶牛产后40天内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约为32%,其是引起繁殖障碍的一种主要生殖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使其出现不孕,最终只能够被淘汰。另外,奶牛患有产科疾病,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以及难产等,也都会导致机体繁殖性能降低。一般来说,奶牛发生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后,第一次发情时间能够持续超过60天。此外,发生酮病和产乳热后,也会导致发情时间延长。
营养因素。奶牛日粮搭配不合理,如含有过多精料,只有非常少的多汁饲料,加之机体缺少运动,导致体况过肥;如果机体摄取蛋白质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异常,繁殖功能紊乱,以上都容易导致生殖机能出现异常,从而发生繁殖障碍。另外,奶牛生产中如果严重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会引发多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也能够直接导致其发生繁殖障碍。例如,奶牛缺铜会导致繁殖力下降、不孕,或妊娠后容易发生流产以及产出死胎;缺碘会导致发情周期异常,流产、产出死胎或母体吸收胎儿,或新生犊牛体弱等;缺锰会导致生长性障碍,如骨骼发生变形以及运动失调等,还可影响繁殖功能;缺硒主要是引起不孕、流产以及胎衣不下等。此外,如果奶牛日粮中含有维生素不足,往往会发生各种维生素缺乏症,造成机体各项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以及繁殖障碍。例如,奶牛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机体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疾病,促使繁殖力下降;摄取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机体钙、磷代谢失调,高产奶牛容易发生瘫痪以及繁殖力降低;摄取维生素E不足,会导致奶牛受胎率下降,损害繁殖功能。
管理因素。在临床中,奶牛经常会由于繁殖技术操作不当而发生繁殖障碍,主要包括輸精不到位,或输精前没有对外生殖器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没有严格消毒输精器械等,通过人为原因导致子宫直接侵入某些病原微生物,发生子宫内膜炎而影响繁殖。
2 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奶牛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时,可取1~2 g金霉素粉,添加300—500 mL蒸馏水,混合均匀后注入子宫,每2天1次,连续使用3次;取2g链霉素、600 mg新霉素B、30~50 mL植物油,混合均匀后注入子宫,每3~5天1次,连续使用2~3次;取o.Sg利凡诺尔,添加300~500 mL蒸馏水,混合均匀后注入子宫,每2~3天1次,连续使用2—3次;取100—200 mL稀碘液注入子宫,每5~7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子宫注药过程中,要配合使用缩宫素(如新斯的明、催产素等)和雌激素,加速子宫恢复。奶牛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时,可取lg红霉素粉,添加50~100 mL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在发情期注入子宫;也可取80万IU青霉素、lg链霉素,添加20—50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在配种前1—4h注入到子宫,然后再进行输精;取50—100 mL 5%碳酸氢纳液,在配种前8—12 h注入到子宫。奶牛发生卵巢囊肿,可肌肉注射200—500 IU促黄体生成素(LH),如有需要可经过3~5天再使用1次;肌肉注射5000~10000 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1000~2000 μg促排卵素3号( LRH- A3);肌肉注射50—200 mg黄体酮,每3~5天1次,连续使用3~6次。如果单个卵泡囊肿较小,可采取手术法将囊肿挤破。即经由直肠对卵巢系膜固定,然后用手将囊肿挤破,再对局部进行3—5 min的按压,避免出血。奶牛发生持久黄体,可肌肉注射3—5 mg或向子宫内注入5—10 mg氯前列烯醇;皮下注射50 -100 IU催产素,每2天1次,连续使用3~5次;也可采取激光照射,主要是对阴蒂、后海穴照射,每次持续10 min,连续进行3~5次。
加强饲养管理。育成奶牛前期不仅要供给品质优良的干草、牧草以及多汁饲料外,还要补充适量的精饲料。奶牛在12~18月龄,日粮主要由粗饲料和多汁饲料构成,一般达到日粮的75%左右,余下的大约25%混合精料,用于补充一定的能量和蛋白质。确保初产奶牛的营养水平保持中上等,避免体况过肥,日粮主要由青粗饲料构成,搭配适量的精料,不可一味饲喂过多的精料,临产前1—2周,要适当减少饲喂精料,防止发生乳房炎。初产母牛要精心护理,禁止粗暴鞭打,不允许在舍内大声喧哗。夏季要加强防暑降温,冬季要加强防寒保暖,尤其是犊牛要配备适宜的保暖设备。奶牛繁殖方面,要确保繁殖技术规范,应用标准化的冻精;加强发情鉴定,要求及时观察,采取正确检查方法等;人工授精操作(即输精时间、输精部位、卵巢检查以及妊娠诊断等)要规范。奶牛分娩后要加强监控,要对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定期采取血液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乳汁孕酮测定分析,以定期监测隐性乳腺炎和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