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五冶大学教务管理改革措施

2018-10-21 06:31刘科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3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

刘科

摘要:当前,以中国五冶大学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国五冶大学的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教务管理相关研究及实践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以中国五冶大学为例,从当前中国五冶大学办学、师生组成及专业教师授课等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了中国五冶大学教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未来的改革设想,旨在找到中国五冶大学教务管理改革的方向,为中国五冶大学教务管理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务管理问题;教务改革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教务管理工作要紧密围绕教师、学生、教学条件这三个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开展,这些要素的组织与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运转的顺畅程度和教学质量的等级。要实现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运转高效化、过程协调化、质量最优化,需要对其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系统地组织教学人员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活动。这些不仅为进行教务管理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更是教务管理科学化的意义所在。

二、中国五冶大学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僵化

中职院校教务管理不仅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等“物”的管理,也是调动师生积极性,合力推动教学过程的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釆用的是经验型和行政型教务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条件下决策对象永远是被动的、机械的,没有把“人”和“物”这两者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管理过程中若脱离了与“人”的交流就不能发挥教务管理的最大功效,也即阻碍了教务管理的顺利开展。中国五冶大学教务管理观念上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1、重官本位,轻服务

教务管理,其本质就是服务,优秀的教务管理就是更好的为教师教学服务,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评价教务管理的真正价值,也就是看其是否能够更好的发挥服务职能。但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官本位思想广泛存在,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校缺乏对自身教务管理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务管理者本身缺乏对学校主体的认识、缺乏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本质理解和重视,所以在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主体性缺位现象,也就是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成为管理的主体。

2、重行政管理,轻人本管理

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对中职院校在招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和毕业管理等方面完全放权,导致了教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创新和改革,极大程度的限制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改革積极性,导致教务管理部门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管理方案。在教务管理工作中除凭经验外,就是采用行政的方式,表现为完全以上级的指示、文件、会议决议等作为管理依据,而脱离了问题的实际。

3、缺乏民主管理的观念

中国五冶大学的教师队伍组成中,一部分曾经是行业内专业团体,一部分是有高素质教育背景的,一部分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后从教的,一部分是本校毕业后留校的,在这支教师队伍中不同人对教务管理的理解差别甚大,他们有的只管教书其它事情概不关心,有的则想在教学之外更多的参与到学院的管理中去,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

4、教务管理事务性工作较强,创新性不够

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如在校生学籍维护、新生注册入学、课表编排、组织考试、成绩与毕业管理等等,并且很多是重复性的工作,每年的特定时间段做的都是与上一年相同的工作,导致多数教务管理人员主要凭经验操作,到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领导吩咐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不求干好,但求无过。

(二)管理制度欠缺滞后

近年来,中国五冶大学在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现有的规章制度仍然滞后于学校的发展,滞后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规章制度制定程序是否规范严重影响着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规章制度的制定往往是根据教务管理部门需要,就派专人起草相关内容,在小范围内几个人讨论修改之后,就请主管领导审批,而主管领导有时对内容并未仔细审阅就签字同意,或者幵会走个过程就直接颁布实施。这种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上明显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没有立项审批环节,没有专人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研;二是对草案内容的审查机制不健全,致使规章制度草案漏洞百出;三是规章制度草案主要反应教务管理部门主观意愿,实施效果较差;四是缺乏严肃正规的颁布实施环节;五是实施过程中缺乏及时的审查、解释、修订和废止等环节。

2、规章制度的体系不完善

在教务管理中,规章制度体系欠完善,一方面是规章制度的设立滞后于工作实际或缺失,另一方面是规章制度名目凌乱繁多。前一种表现是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该如何处理,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表述,长久以来,都是老人传、帮、带新人,而老人也是凭经验,做到“不出问题”就行;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人不注重对解决过程的归纳和总结,这就造成了规章制度的缺失或之后。还有一些情况则相反,规章制度很多,但很多是属于重复或交叉的规章制度,或是补充性质的规章制度。

三、教务管理的改革设想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的层次可以分为三种,依次为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最后形成学习型组织。这三方面的内容不同:个人学习,主要是强调个体的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对组织学习而言,更强调组织对于学习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组织学习包括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两个阶段,从这一角度来看,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衡量一个组织是否为学习型组织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组织能否合理的组织学习。

(二)转变教务管理观念、推进人文管理理念

中职院校里汇聚了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大量汲取知识的学生,其一切工作的中心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人”既是高校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中职院校职责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三)规范制度管理、提升制度效力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在倡导“以人为本”教务管理理念的同时,必须坚持依法依规治校,依法办学,全面考虑人的需求和满足,在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上下功夫,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达到最优的管理效果。进一步深化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整套较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学院教学秩序和谐稳定的基础。

(四)提升人员素养、强化服务意识

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教务管理也不例外。教务管理工作是合理组织承担“教”工作的教师和“学”任务的学生,是教和学的连接纽带,因此,教务管理人员要在处理教与学之间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的功能,这里涉及到各二级教学系部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各教师之间、各类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五)教务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

近些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学生数量较之前均有较大增长,现在学校有多个校区,校区之间教师学生流动频繁,信息交换量大,原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新情况,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已势在必行。

四、结语

总之,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国五冶大学自身特点的教务管理模式,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才能保证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五冶大学)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
提高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实现
从自身实践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务工作的认识
基于.NET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aaS的教务管理工作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西部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进措施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