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与东西湖区旅游发展的思考

2018-10-21 10:58薛兵旺洪玲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

薛兵旺 洪玲

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西湖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模式的探讨,为东西湖区通过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来推进新农村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并提出相应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武汉东西湖区乡村旅游转型提升献计献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东西湖区;旅游发展

东西湖区地处长江左岸,武汉市的西北近郊,汉江、汉北河及府环河汇合之处,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据考证,迄今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从事渔猎和耕耘。昔日是“气蒸云梦”之古泽;如今有“楚天明珠,魅力水乡”之美誉。东西湖区是武汉市极具特色的新城区,既有发达的食品加工物流业,又有相对成熟的现代农业;既有日新月异的新城崛起,又有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笔者通过对东西湖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模式的探讨,为东西湖区通过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来推进新农村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并提出相应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关于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长期以来,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因此,“三农”問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了充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必须让广大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通过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大范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曾提出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伟大成绩,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发展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同时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因此,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与国外“乡村旅游被许多政府看成是发展经济的‘救世主”,成为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相似的是,在我国乡村旅游往往被看成是扶贫旅游(Pro-Poor Tourism)的一种特定形式,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乡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现状,使贫困人口受益(马勇,李玺,2002),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目的上有着极高的一致性,同样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方法。鉴于此,学者们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展开了研究,着重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课题组对于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进行了有效探讨,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对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新农村建设而言,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常住人口数量是没有意义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把建设的质量放在首位,要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紧密结合。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开发,在利益相关者领域的涉入较少,但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旅游的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现有开发中已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村民分配机制不公、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等。在课题研究中,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引起人们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实现了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本文选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武汉东西湖区乡村旅游转型提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提升的建议。建议的提出建立在科学系统的分析之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可以切实解决乡村旅游转型提升的实际问题。阐明乡村旅游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东西湖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东西湖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东西湖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模式的探讨,为东西湖区通过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来推进新农村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并提出相应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武汉东西湖区乡村旅游转型提升献计献策!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阐明乡村旅游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方法,摸清东西湖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东西湖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东西湖区乡村旅游业对接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契合机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列举其他典型案例,为武汉东西湖区乡村旅游转型提升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从而有效地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支撑。采取质与量相结合的手法,从大量的数据归纳提炼的基础上,选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武汉东西湖区新农村发展战略,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武汉东西湖区乡村旅游转型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三、东西湖旅游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

东西湖区决意大力发掘水资源的潜力,大做水文章,将借吴家山新城北移的机会,通过地铁、轻轨的连接及汉口北连的进程,将东西湖的吴家山和金银湖地区融入汉口主城区,把径河水岸打造成一条靓丽的“城中河”、“风情线”。通过径河连接总干沟、巨龙湖、东流港、杜公湖、金银湖,形成一个循环水系,人们乘游船北至沦河,南抵汉江,东接府河,西奔107国道。作为城市核心区的水岸空间,将径河滨水、绿化等自然要素与城市环境、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建设如诗如画的水域环境,必将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一)大手笔打造旅游资源,可提升东西湖土地潜在价值

随着最近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东西湖长期以来的土地资源优势

(下转第36页)

(上接第22页)

已将不复存在,寻求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已是必然趋势。按照在保护中开发与利用的思路、把径河水岸打造成一个4A级以上的生态旅游区,既可以让这个沉睡的径河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的“绿肺”基地,又能改善径河水岸百余平方公里的环境,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抓小见大、事半功倍、利在千秋之举。

(二)建设旅游资源,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径河水岸区的水体及涉水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也独具特色。可目前仅在水产养殖、休闲垂钓、酒水饮料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利用和粗放利用,水体和邻近土地资源利用功能单一,缺乏整合与协作,造成资源隐性闲置,资源产出效率低下。开发利用径河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武汉市滨湖水色的魅力,为大汉口增添新的生态“绿肺”和靓点,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控制大汉口的滨湖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径河区域水体、土地、生态等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不仅是径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东西湖寻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三)激活旅游资源,可带动涉水经济的综合发展

径河作为一种特殊的水体资源,其上接水乡旅游城,下连金银湖,是最适合开展亲水体验旅游的区域。因此,径河利用要以水作为平台,基于水体的三维空间,开展各种水上、水下、水空、水岸等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涉水旅游项目,如游泳、划船、扬帆、垂钓、潜水、滑水、水上飞翔、滨水度假等,做大做强涉水旅游产业,形成东西湖区涉水旅游发展的亮点。在激活涉水旅游产业的条件下,形成区域发展的人气、财气和旺气,从而带动康居、休闲景观地产,以及商务、购物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径河区域涉水经济的综合发展和利用。

(四)打造生态旅游,是建设“大汉口生态新城”的需要

径河是东西湖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质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区生态环境的优劣。长期以来,注重发挥径河的防洪抗涝和排污功能,忽视了径河的生态建设,导致径河水质日益变差,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对径河进行生态利用,改善水质,营造自然生态、滨水景观等,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由此东西湖区政府提出了“打造滨水新城,建设生态径河”的战略,以及发展径河“水乡旅游”的思路。“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已被列入了东西湖区政协2010年的第一号建议案。经过调研,区政协欲推动“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列入市级项目,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武汉生态旅游区”的构想,使径河成为大汉口乃至大武汉的后花园、游憩地。

因此,在武昌有“大东湖生態水网工程”、汉阳有“六湖连通生态水网工程”,而汉口人口密集、商业繁华却仅有西北湖“渺小水面”的背景下,探究在径河水岸治理保护中融入生态旅游元素是建设“大汉口生态新城”的需要。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武汉旅游研究院)

基金:本文为武汉市教育局2016年产学研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武汉东西湖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