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促进“少教多学”

2018-10-21 10:48王桂芬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兰兰春游少教多学

王桂芬

案例一:巧妙引入乡土资源,促进学生有质量地朗读。

教师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

师: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把大豆种到了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大豆。有了农民辛勤的播种,才有了丰收的粮食堆满仓。可是老师很奇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种子):蒲公英、苍耳的种子没有人替它播种,为什么也能长遍山野?植物妈妈用的是什么办法?

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

师:谁读懂了刚才的问题?

生: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朗读;边演示边入情入境复述:拿出蒲公英等植物的种子,撅起小嘴轻轻地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小花,小伞般的种子从学生的手里飘到了教室的墙角,儿童一下子明白蒲公英的种子是借风来传播,绘声绘色入情入境地读起来,顿时调动了孩子读书兴趣,也保证朗读得有质量。

思考一:

许多不同的教学用具,如果从课程要素来看,教育价值是同质的。农村学校一般都缺少电教设备,很多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没有办法靠这样的条件来营造,制约少教多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开发和使用农村拥有的大地、小草、荒山甚至是茅草棚这些乡土资源,同样可以替代需要财力做后盾的电教设备职能,也同样实现精讲多学。这节课之所以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源于教师把农村得天独厚、信手捏来的植物种子引进课堂,开发利用了这一自然性的条件资源,通过直观、形象、趣味性地感悟、表演,能动地构建了由心智、情意、氛围参与的课程综合体,得以实现以读代讲、熟读成诵,轻松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案例二:由师生互动创生了意想不到的课程资源。

在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

师:小朋友,老师现在给你们分成三人一个小组,我们用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小青蛙找家》,好吗?

生:老师,可以让组长为我们分组吗?

师:你真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组长总和我们在一起,比老师更知道我们,分组才会分得好。我们组长平时就应该多做这些工作,才能越做越好啊?

师:原来是这样啊!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吗?(学生表示赞同。)看来是老师错了,对不起,老师没有尊重你们应有的权利,对你们了解得不够多。老师感谢×××同学善于思考,有自己的个人见解,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就采用同学们正确的意见……

思考二: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师生在交往互动中生成的问题、困惑、见解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生长点。捕捉这样的资源,可以促使教学民主平等,促进教学少教多学,可以因势利导及时捕捉师生互动生成的瞬时不可重复的课程资源,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为学生“多学”创造可能。

案例三: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和使用。

学习第十册第一课《咏梅》

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春天的脚步不知不觉就近了,一天,我走在果园里,杏花吐蕊,默默绽放,我忽然想起毛泽东赞美梅花的一句诗词:“ ”。过了几天,粉红的杏花瓣片片飘落,我不由得又想起陆游的一句诗:“ 。”

案例四: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

教师以《兰兰一家去春游》为主题,设计了一组开放性练习题: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了,兰兰的一家想出去游览春天。瞧!他们出发了。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去看看吧!”

1.去春游的一家人都有谁呢?(听记词语:爸爸、爷爷、妈妈、奶奶、全家人)

2.呜---呜,火车开来了,如果你能顺利地填上火车车厢的名子(看拼音写汉字),就和兰兰一起上车吧!

3.列车上,乘务员阿姨给小朋友们表演了有趣的节目(改偏旁组新字)。

4.下了火车,来到美丽的黄山脚下,在一个水果店里,兰兰爸爸买了新鲜的水果拼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猜一猜,兰兰先把水果先端给了谁(写话练习、礼貌教育)?

5.登上黄山、兰兰要把黄山的美景画下来。她想起好多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词语积累)。

6.难忘的春游之旅结束了,回到家里,兰兰的一家开心地聊起这次春游的感受:

爷爷说:“ 。”妈妈说:“ 。”兰兰说:“ 。”

思考三:

以上两个案例实际上是对教材进行了拓展,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进行二度开发。教师不只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还兼具了课程实施的条件资源。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其素质状况确实决定了对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决定了教师做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的作用。

案例五:借用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利用课内外、校内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交通工具----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环境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写出调查报告。(高年级);

活动过程:

1.体会并整理车的种类变化:向家长教师调查农村交通工具的变化历程:马车、牛车、自行车等(统计表或图文表达)

2.体会并整理车的效能變化: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测量出相关数据,得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3.引伸思考:科技、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写出调查报告。

4.形成活动作品,展评。

思考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成为课程内容的范围;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师生成为课程的创生者。在学生课程开发的作品里,数学、语文、美术、音乐多种学科交叉并融,调查、搜集、整理、书写、编辑等多种学习行为并用,经历、体验情感活动的过程,在创新和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由些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包容力,是培养学生“多学”提高综合素养的活动广场。

分析以上案例,我们看出,“少教多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课程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教师要想“少教”,需要树立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并建立这种能力,这是保证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

猜你喜欢
兰兰春游少教多学
吸管彩纸变变变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春游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上)
我们来春游
清明话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