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推广

2018-10-21 10:27XuejingZhang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

Xuejing Zhang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家形象的塑造也逐渐提上日程,而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如何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精髓有效地传达给他国民众,则是显而易见的难题。以欧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无论是高层的政府往来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中都存在许多误解。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推广是一门需要逐步探讨的课题,试图从欧美文化的中国文化形象、异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推广三个角度出发,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有所助益。

关键词:异质文化;国家形象;中国文化推广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外国民众凭借这一契机增添了对中国的真实了解,而在2009年,商务部制作了一部名为《中国制造》的记录片在美国CNN播出,收到了不错的反响,也成为了中国官方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的经典成果[1]。但从整体上讲,在异质文化下的中国文化传播存在着许多不足。美国则是利用文化传播手段塑造国家形象的典型成功范例,在美国输出的大量文化产品,都或多或少地添加了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在中国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典型的两极化特征,官方宣传过于刻板僵硬,一味的赞扬模式使得外国认为中国民众在文化传播中欠缺主导权,在认知的过程中有失偏颇[2]。而在中国的民间文化宣传方面,公民个人的宣传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进行中国文化传播。

一、异质文化及文化国际传播的概述

(一)异质文化背景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对“文化”一词的内涵曾经做出过“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的经典论述[3]。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后的产物。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正确传达中国文化理念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准确定位。

文化传播是无国界的,但从文化的本质来讲确是深深植根与某个民族或某个群体的历史变迁背景当中的,不同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文化有不同的色彩[4]。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作为文化受众的社会群体,往往会按照自身的理解方式和价值观念,有选择性地进行认知,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特定方式看世界”的文化理解模式。可以发现,产生差异的根源在于“异质文化”背景的存在。异质文化是文化人类学和文化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每个民族在文化发展历史、民族精神特质上的不同,文化的异质性可以凸显其特有的精神内涵,而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势必面临着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更愿意接受在基本能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等层面相对一致的文化,而接受异质文化是相对较困难的。

(二)文化的国际传播

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传播学中的重要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对外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科学,而不再是照本宣科的对外宣传。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段连城教授首次提出了对外传播不同于“对外宣传”的概念,倡导在官方及民间文化传播中,应当转变以往的宣传态度,将文化传播的重点放在帮助他国更为顺畅地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5]。

二、欧美文化的中国文化形象

欧美文化是以西方白人文化为主流的,尽管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欧美国家一直试图保护并尊重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但从本质上来说,来自他国的异质文化并未从根本上撼动欧美国家的主流白人文化,反而是少数族裔在不断试图融入美国的主流白人文化当中[6]。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是异质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这既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也更容易引起舆论的误解。

封建保守、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西方文化中中国及中国人的典型形象[7]。然而在近些年,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外国民众眼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政治层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形势的基本稳定,人们的政治权利日趋丰富,有实力地应对和解决国际争端。再从经济层面讲,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红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虽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就大部分大中城市的经济建设速度和民生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短。最后从文化传播层面来讲,互联网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中国也参与其中,为民间的文化传播提供了信息沟通渠道,而新时代的受众群体更加渴望异质文化的体验。近年来,官方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像是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真实感人、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收到了非常好的国际反响。

在异质文化的背景下,欧美主流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对中国经济生活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关注。而在文化传播方面,西方国家所重视的主要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元素,对近现代中国核心文化的了解甚少,现代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较为有限。

三、异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异质文化的本质是一个民族或群体中的社会公众,为了适应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而发展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共同社会行为[8]。对中华文化的主流溯源可以发现,以儒家学说为主的,使中国人民的本性更为善良和勤劳,然而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趋于保守,不善于创新和改变。与此相反的是,西方主流白人文化崇尚冒险和创新精神,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认为人性本恶,应当通过社会手段加以控制,这就使得中西文化在基本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方面存在差異性,二者互为异质文化。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将中国文化置于外国主流文化之中,当作其中的异质元素并观察是否有融入的可能性。

就异质文化的传播障碍因素而言,首先在于受众对与自身联系较为疏离的文化存在天然的漠视和误解。人在认知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符合自身价值观的信息。主流媒体在报道信息的过程中,在字里行间按照媒体的价值取向进行选择性报道,民众若不具备极强的思辨精神和更为真实的信息来源,往往会被此类媒体所诱导。

其次,在异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传播领域不均衡的现象发生。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在现代政治环境下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自由发声,必然会受到政府政策因素、社会利益因素的影响,而对其报道领域、报道事件要对应政治条件和民众需求的选择去进行调整。

四、促進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推广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即便对于当代的中国民众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文化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是一个极为艰辛的过程,就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应当将中国文化进行选择和精炼。从文化内容角度来讲,应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时代性的角度来讲,外国民众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知多于近现代文化,因此,应当着重加强对近现代文化内容的传播,加强外国民众对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理解。

其次,就官方的文化传播而言,作出更多切合民众生活实践的,同时能够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文化产品,例如《舌尖上的中国》。

其三,就民间的文化推广而言,中国民间文化的推广在当下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特征,一则是对武术、杂技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推广,但难以融入时代的新意,也相对固化了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二则是现代文化的国际交流。在这一问题上,受制于全球化及西方文化植入的影响,中国的现代文化始终很难寻觅到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精髓,失去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9]。对此,在民间文化传播领域应当加强传统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文化相融合。在复杂多元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寻找到中华文化的准确定位,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才能将其成功地推广到异质文化的环境当中去。

参考文献:

[1]胡子.澳大利亚主流印刷媒体眼中的“中国”2010-2012[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9]陈一琳.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D].郑州大学,2012.

[3]杨惠珊.《纽约时报》网络版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肖盼.中国经典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1.

[5]曹德春.我国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差异及其信仰渊源——基于霍夫斯泰德理论的实证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 (06):149-151.

[6]丁柏铨,陈相雨.“负面新闻”及相关概念辨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 (01).

[7]程曼丽.中国的对外传播体系及其补充机制[J].对外传播,2009 (12):5-12.

[8]熊月之.重视对异质文化共存现象的研究[J].探索与争鸣,2003 (4):16-18.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