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分析

2018-10-21 10:54赵立新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民画艺术特色

赵立新

摘要:农民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原经济区的农民画在全国美术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题材丰富、对比强烈、色彩纯粹鲜明、构图饱满紧凑、表现手法粗放的艺术特色,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民画;艺术特色

一、中原经济区农民画的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 、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农民画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表达了真挚的人文情感。其作品多表现民风、民俗、民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十分引人注目,具有代表性的如内黄农民画吸收壁画、国画、年画、剪纸、雕塑、刺绣等民间传统艺术元素,风格独特,自成风韵,乡土气息浓郁,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代表之一,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代民间绘画)”的美誉;舞阳农民画在创作形式上,多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手法,在形式方面讲求装饰性,但在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场面情节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明确性方面,其绘画性仍占主导地位,并不同于装饰画,画面构图饱满、新颖独特,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感强,形象生动、质朴可爱,情趣浓郁拙稚;民权县被称为“农民画虎第一村”,农民画家创作的“民权虎”栩栩如生、风格独特。

二、中原经济区农民画的艺术特色

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代表的农民画创作者均为本地的农民,这群农民美术爱好者通过组织兴趣小组,以自学、互学为主,聘请专业老师进行短期培训,吸取其他县及地区农民画先进的创作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作,并以此倾诉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一)农民画表现题材。中原经济区的农民画与其它地方农民画一样,都经历了从“农民画的画”到 “农民画”的发展过程,河南农民画已成为当代美术创作的一个符号或标识。农民画在表现题材上,一方面多反映中原地区特点,以乡村的生产、生活场景为表现对象,例如养鸡和牛、养鱼、锄地、割麦子、挖莲藕,在林子里采摘果实,在晒场上翻晒火红的辣椒和黄橙橙的玉米,在屋前缝制小孩的新衣、做老虎鞋和鞋垫等等,创作思路质朴单纯,撷取了农民在田间地头的日常生活片断,或抒发生活的安宁静谧,或感怀男耕女织的惬意人生,从农田水利到秋收晒粮,从牧牛放羊到荷塘花香,从农民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到三五成群的去赶集、逛庙会等等;一方面,直接反映具有中原特色的丰富物产,如黄灿灿的玉米、大粒的小麦、个个饱满的花生、红红的黄河大鲤鱼等,以及狗吠鸟鸣的情趣,人歡雀跃的童心,看似平凡的情景都成为河南农民画描绘的对象。

(二)农民画的乡土性。农民画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由于多数创作者基本未经专业训练,在表现手法上粗放帅气,角色与造型没有严格的比例和透视,更多地依赖创作者的审美直觉,所以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同时受古老中原文化的熏陶、淳朴民风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滋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是以生活为源泉的,是人们对生活感情的真实流露。农民画所反映的这种真情是自然的、朴素的。作者本身是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表现的主题是自己所体验到的,看到的、直接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性。因此,这种表现主体原汁原味又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使农民画更具有“农民”个性的魅力所在。中原农民画具有憨厚、纯朴、粗犷的情感,正是黄土高坡广阔、厚重的地域风貌和滚滚的黄河之水所孕育出来的。只有这种宽阔的情感才能表现出长河落日回,大漠孤烟直的意境,那种田间的劳作,粮食的丰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主体的乡土性和情感的直观性是实在的,外露的,构成了农民画的个性特色,它不可能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农民画表现的就是农民生活、劳作的一个场景、熟悉的一片农田,恰恰是自身的写照。这些绘画的主题直接来自农民生活、民族传统,其表现的内容是最直观不过的,反映的题材紧紧围绕现实生活,给观众的全部是活生生的农家生活,体现出农民纯朴耿直的性格。

(三)农民画的构图。中原经济区的农民内心崇尚的是团圆、祥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在他们认为结实健壮的体魄,黑黝黝的皮肤中透着红就是健美的表现。辛勤的耕耘希望来年庄稼大丰收,粒粒饱满的小麦,棒槌一样的玉米-------所以,反映在农民画中画面总是占据着整张画纸,画面饱满、紧凑、严密,留有空白的地方较少,表现内容充满整幅画面,即使有很小的空隙,也会填上装饰性的花草、果实或其他的吉祥图案。有的作品甚至达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这与专业创作中讲究的疏与密、主与次的思路是相迥异的。

农民画在构图上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仅凭作者对主体表现的一种绘画冲动,凭着一种自我愉悦、自我表现的意愿,根据主观需要,常常把主体形象夸张地放在画面醒目的位置,其他则以视觉舒服为原则,穿插自由,并随意在造型上进行抽象变形、夸张,且时空可以随意转换,没有时间的限制。农民画中既没有西方的焦点透视法也没有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农民画又具有儿童画原始的朴素、率真,凸显出农民画稚拙的平面构图风格,这种较强的构图效果,尤如中国剪纸、蜡染、皮影戏等,明显地增强了农民画的装饰效果,组成了独有的风格。

(四)农民画的色彩。农民画中的色彩显得单纯、鲜明、强烈,画中几乎没有光线明暗、没有质感。作者不按照色彩的规律和自然界所固的颜色,而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主观用色,用色纯净大胆、明快清新,基本上是运用三原 色和补色,基本上不使用灰色调,或对同色系作层级使用,再结合平涂的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如红与绿、黄和紫等的搭配,画面中具有“土”和“俗”的感觉,然而,正是这种大俗达到了大雅的境界使艺术得到了升华。

在色彩运用上农民画还打破自然物原色的局限,靠个人的主观情感配色,通常作者感觉什么颜色好看就用什么色,坚持用色服从于表现情感的需要。艺术主要依靠感觉,靠知识和逻辑判断的东西在感觉上却成立不了,农民画作者恰恰是凭着感觉用色。而正是由于这种“个性”,形成了绘画艺术的另类语言,使它具有东方特色,神秘魅力,具有不可比拟性。王朝闻曾说:“民间艺术俗中见雅,拙中见巧,在质朴中显示着出众的聪明”。色彩是民间艺术中塑造俗与雅的主要手段,河南农民画的色彩单纯强烈、鲜艳朗亮,细节处理精当细致,体现了现代农民画家与时俱进的艺术素质。

(五)农民画的表现技法。随着农民画家表现生活的需要,他们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角和各种物体的特征概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有时,也常以自己的感受将周围一些感兴趣的东西都描绘在一幅画中,忽略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的一些绘画专业知识,他们对某个物体的观察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特定的视点上,而是移动的、多侧面的观察,在同一幅画里出现仰视、俯视、平视、侧视、反视等现象,形成了農民画的特殊的构图形式。不过正是这些稚拙的手法,却增添了画面中朴实乡土的人文气息,体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拙朴的原生态效果。因为农民作者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基础训练,在造型时往往把立体的物象处理成平面,如在对人物的表现上,出现了象古埃及艺术中的“正而律”的效果,在人物动态的表现上,往往会出现人物的脖颈与身体脱节,或四肢与身体脱节,造型夸张,结构不合常理。对动物的表现也是如此,如对侧面的马的表现,基本能运用剪影的手法抓住马的结构和动态特征,但对其他角度的表现则因为能力所限,不得不违背正确的透视规律,使造型显得生硬而不准确,且缺乏近大远小的概念,近景远景刻画的一样等,同时他们不是根据写生来作画,而是依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特征的观察理解、依据物体之间相互关系,甚至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所得到物体的整体印象来进行描绘,把物体的特征全部展示出来,讲究神似而非形似,这种主观意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也没有出现不妥和别扭,甚至正是这样才构筑成农民画的另类语言,这就是农民画作者眼中的主观世界。农民画中违背视觉真实性的多视角组合,看上去并不散乱反而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组合在一起,实现了同一视角、同一空间难以实现的民俗生活大场景的真实展现。然而,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在主观性,还具有夸张性,这些貌似“拙”、“笨”的造型手法看似不合理,却恰恰体现出农民原始的创作思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没有高低之分,这不仅是农民画,也是民间艺术的艺术特色之所在。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农民画艺术特色的文化解读,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些传统和精神以技艺和农民画为载体,代代相传,在维系区域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延续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陈琦.陈永怡.来自泥土的芬芳——新中国农民画运动及演变轨迹.美术.2010.9

[2]王淑兰. 新形势下中国农民画的发展走向与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5

[3]朱寒溪. 龙门农民画的艺术解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6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农民画艺术特色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金山农民画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