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2018-10-21 10:54夏宁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创新人才现状

夏宁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高水平专业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在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应用性等能力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高职院校突破现有教学模式,基于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为满足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以下,本文就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现状与创新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创新人才;现状;策略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要基于社会发展趋势,以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教育目标,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培养,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尤其如此,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不可避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从软件从业能力之间的矛盾出发,结合软件专业特点,积极探究应用型的人才创新模式,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发展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

一、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门槛逐渐下降,一定程度上使高等教育走向了大众化的道路,生源质量以及教育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日益增长使得不同专业的就业市场压力加大。近年来,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下降,但由于专业人才综合能力不强,使得我国信息产业岗位缺口十分巨大,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在层次结构、数量上都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计算机软件专业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应用领域广泛的特点,信息企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知识专业化、层次多样化与能力综合化的特点。但是在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教学中,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手段基本相似,培养目标也大同小异。由于缺乏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精准定位,缺乏与市场人才需求的与时俱进,使得计算机软件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特色的情况。

(三)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不足

在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对于学习中的问题缺乏探究积极性,不愿意自主的去学习、解决问题,也缺乏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由此造成软件专业学生人员知识老化,创新素质不强等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一)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当前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以及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在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树立起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软件人才培养的大体结构。首先,关注对高层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程度较高的小部分学生,要基于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培养出懂行业知识、懂管理、具有扎实软件专业技术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对于大部分程度普通的学生,则强调对其专业技能培养,对企业需求为分析,以能力主线为依托,不断调整与优化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由基础到综合、由难到易的过程进行相应的技能目标培训,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了网页设计制作、Java 程序设计等基本能力课程,而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了Android 开发、游戏开发等核心课程。要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对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基于不同学生的就业岗位与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动态的课程群系统设计。如移动开发课程群、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群等,根据社会发展实际与专业发展需求,还可以对课程群进行灵活的调整,适时的进行课程内容的增加与删减。使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设计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相匹配,也通过将企业项目在每个课程群中的贯穿,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获得知识技能,学习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要与信息技术发展实际,以及企业对人才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企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了解,基于計算机系统使用、软件开发人员等人才岗位需求,进行细化教学,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进行深度分析,并构建起完善的知识课程。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丰富学生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在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借助企业的技术与资源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内容制定,打造校企业共建的孵化创新型人才平台,将企业的软件项目与学校的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建立工作室、准员工式2+1等方式,以商业项目为载体,引入企业项目经理,让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到企业项目研发中来,通过项目定义、设计、开发以及测试运行等过程,培养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

(四)以完整的项目案例驱动创新能力培养

在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可以科学融入项目案例模式,结合信息行业主流技术以及企业实际应用,打造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完整项目案例过程,使高职学生的软件项目全局观与软件工程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进行软件专业项目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重任,以用户体验、解决问题能力、代码严谨性以及项目完成程度等内容为综合评价方向,推动学生进行技术的探索,逐渐接近甚至超过企业发展的实际应用水平,驱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优化高职实用人才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正视与面对的课程。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掘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探究培养实用人才与创新人才的方法与对策,通过人才培养的具体细化,使高职软件应用人才能力得到提升,更好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强伟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11):3 -5

[2]强伟纲,战学秋.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8):26-29

[3]刘广孚,刘润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二三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17):66-70

猜你喜欢
高职计算机创新人才现状
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课”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