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2018-10-21 10:54张晓花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张晓花

摘要:初中物理这门课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物理的一些实验题,他们更是做起来没有方法,理解起来也比较痛苦,更重要的是在很多物理的题型,都是从一个基本实验展开的,所以学好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实验是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规程中的,在平时讲解一个基本定义的时候,基本上是从实验开始,用一些简单常见的实验来提出更为深入的思考。物理的开端是实验,也可以说物理的学习过程就是对一个简单实验本质的探究过程,由此看来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必要的实验学习技巧与运行实验时的思维步骤,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学习实验对于学生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为紧密,通过对于实验的发现与观察,学生的思维灵动性也会有所提高,他们在实验的步骤环节中,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也会加深很多。

也正是如此,在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格外注意强调实验这个环节,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针对知识本身发展规律进行,而不是首先就把这个知识展现给学生,完全没有实例的铺垫。实验的过程更可谓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实验式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成为探究式的方式,在这个方式中,学生的思维线索辅助他们对于知识的本质规律进行探索,比起原来的灌输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有了案例的辅助,学生对于那些定义的理解就会加深很多。实验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进行开放地思维,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了,这对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一、通过问题开始实验

实验式的物理学习方式,离不开问题的铺垫,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对某个实验现象的进行提出质疑,然后通过一些方式来解决之前提出的质疑,最后要对于问题的结果进行总结概括。简单来说,实验的步骤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虽然说物理课本上的那些现象,都是有前人的解释,但并不是说因为已经有了定义,我们就可以不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只是记背下来就好了。现在的我们学习物理,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问题,所以在看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全面、更具体地进行思考。在学习加速度的时候,虽然说我们可能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不是说知道了这个定义,我们的学习目标就达成了,而是要试着去理解原来的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实验去证明这个定理的。

物理课本上,有许多实验是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去真正达到的,所以学生可能就会因为这样的原因,在理解上会出现一些困难。特别是初中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成熟,想象力也不是特别好,为了解决学生的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做的就是把课程的节奏放慢一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清楚,在课堂上尽量配合学生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现象,调整课堂的进度。物理学习中会出现很多公式、定义,在讲解每一个定义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公式定义是怎样得来的给学生讲解清楚,用书本上或者辅助资料上的实验作为例子,探究出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方式尽可能大的利用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把学习的难点都集中在课堂上解决,不把学习问题滞留得太久。

二、实验中穿插其解析

在讲解实验的时候,教师为了把实验给学生讲清楚,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其充分讲解。比如说,在讲解串联和并联这个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不把其规律给学生理清楚,学生就很容易把这种类似的知识给记混。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物理的学习也是开始的时候比较痛苦,特别是电学和力学这些比较空洞的知识,如果学生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那么以后知识上的难点越积越多,到后来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想解决也解决不了了。

实验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的结果”用语言描述清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说在学习串联的时候,教师首先是要先演示一下,串联式的简单线路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两个灯泡的亮度是怎样的,然后演示并联式的线路,再让学生观察。在演示清楚了之后,提问学生,发现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继而提出串联和并联的电压和电流的特点。有了教师的实验过程的辅助,学生在理解这个知识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形象生动,比起直接就讲解结果,这样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学生的理解也会加深很多。

在讲解实验的时候,采用一些语言进行提示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实验的很多过程中,学生都会有相当大的质疑,在学生这种质疑发生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迅速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把问题都留到最后一起来解决。这样的做法把学生的学习难点分散开来,让学生学习变得井井有条,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三、重视改变实验条件

实验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时刻保持着辩证的学习态度,我们会发现,一个科学实验,不是仅仅一个条件就可以得出来的,之所以称得上实验,自然是分为多个步骤的,条件也是非常多的。物理学习中的“控制变量法”是在实验中基本采用的方法,也是学生探究到问题的关键。通过物理的题型考察,不难看出,物理的很多问题,只要一个小小的地方改变了,那么结果就会千差万别,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知识,而是要注重知识运用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条件的谨慎性,保持严谨的态度去看待物理的问题,教师在基础课程的讲解时,就要让学生注重于改变条件。

在进行各种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多变化一些变量,但是在变化的时候是要遵循一些规律的,不是说什么变量都在改变。然后,教师要让学生观察,改变了一些变量之后,会出现什么不同结果。学生因为课堂上就对变量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记忆,所以他们在自己思考的时候,也会格外地关注于这些容易改变的地方,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实验的探索过程,是有一定的思维规律的,而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注重与学生一起找出这些探究的规律,然后再来理解最终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他人的相互交流,进而对于一个知识不再是局限于知识的表面,而是对知识的本质更为清晰明了。

四、结束语

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带有探索的观点,在把基本的知識点记忆准确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把问题层层突破,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实验的各个环节带领学生做到位,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物理的相关知识,充分通过实验的这个步骤把知识运用起来。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