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快乐教学之我见

2018-10-21 13:52吕琳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装老虎狐狸

吕琳

在素质教育已被提出的今天,仍有很多地方的学校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考核指标评价老师和学生。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习更有“效果”,搞得自己累,学生厌,学习目标看似达到了。测评成绩还不错,但总觉得学生有被逼的感觉。为了成绩而学习,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好效果”是不是值得大家思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除了有效学习还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值得大家重视,那就是“快乐学习”。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快乐教学”也必将代替传统的那种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妙导入,让学生乐在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复习引入。复习生字词引入时比较枯燥,这时我们应抓住低年级小朋友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变换利用接龙游戏、生字开花、开小火车、四人小组活动等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最终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2.讲故事引入。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前,我们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王安徒生有一次被邀请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情,不住的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好不好看?您喜不喜欢?”安徒生冷淡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欢。”那位小姐说:“那您觉得我穿什么样式的衣服好看?”安徒生的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大家都大笑不止。这位教师接着说:“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会引起大笑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听了这个故事,学生带着悬念进入学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急于从文章里得到答案。

3.音乐引入。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具有启迪人的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保加利亚心理疗法专家、哲学博士扎诺夫指出:“让大脑在每分钟60拍的古典音乐中放松,然后再集中精力,能使大脑静静地想象,并幻想自己来到景色优美的地方,使自己的心境得到良好的刺激,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大脑左右两半球协调一致地工作,使心跳、脑电波取得和音乐同步的节奏。”因而,课堂上响起节奏适当的音乐,无疑会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月光曲》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孩子们,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你们听说过吧?他一生谱写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而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古诗教学时,配以中国古典的古筝或琵琶,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在悦耳动听的乐曲声中,语言显得那么富有感染力,就连自己也禁不住陶醉其中,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还有什么理由不被课文所吸引呢?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之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索之乐。

1.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让孩子因好奇而学习。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吃谁?谁怕谁?”学生答:“当然狐狸会怕老虎,因为老虎会吃掉狐狸的。”师说:“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随心所欲地指挥着老虎。老虎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急于弄清事实,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变具象,化难为易。学知识有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怎样使学习降低坡度,使学习化难为易,就需要教学者深入浅出地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一点在教学《浙江之潮》时老师最有体会,比如:在教学《浙江之潮》这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潮”是什么。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是无法想象的。这时如果教师只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给学生讲解介绍,那好比就是对牛弹琴。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涨潮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涨潮,不作过多的介绍,学生就知道了什么是“潮”,这时再指导学生观察远近不同的“潮”的特点,学生娓娓道来。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得较扎实,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3.让幽默的语言点缀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幽默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有一次叫学生写生字,要求不能抄错,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写前便问:“写错罚抄多少遍?”学生拍卖似的叫,“六遍”、“十遍” 、“一百遍!”成交。写完发现,一向聪明自负的唐世杰同學抄错了一个字。同学们一个劲儿地要他受罚,他生气了,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一百遍哪!这是变相体罚学生!老师这是犯法的!”语出惊人,开口就用“法”来对付老师。我立马换位思考,站到他的立场上帮腔:“你们定这么多,还不让唐世杰手指写酸,笔头写断,心烦意乱,心生报怨?我可于心不忍呀!”众生被这连珠“幽默弹”逗得乐开了花,他也“扑嗤”笑了,又不解地盯着老师,老师接着又说:“考虑平时你学习认真,就四遍吧!”话音刚落,他“耶!”地欢呼起来。

三.一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导入、精辟的讲解、更要有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如果说多样化式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充满情趣、耐人寻味的结尾,必使一节课得到升华。结尾部分的教学,重在归纳、深化新授知识,贵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抓住教材特点,巧妙地处理课堂结尾,可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乐而不疲。如教学《司马光》一文,就可以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果司马光当时没有石头可用,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救人?孩子们能想到很多办法。

另外,还可以有复述课文、搜集资料、仿写片段等结尾形式。这各种各样的结尾,可因文章、因情境、因人而异设计。将语文学习融入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并体会到学之欢乐。

综上所述,课堂上如果教师激趣导入,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化难为易,点缀幽默,学生则乐在其中;精心设计结尾,引导学生探索,学生则乐在其后。

猜你喜欢
新装老虎狐狸
老虎喜欢吃什么
老虎不在家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狐狸和猫
狐狸
老虎变成猫
狐狸便当
开关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