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

2018-10-21 14:48白新生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判断能力素质培养媒介素养

白新生

摘要:当今信息时代,青少年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由于青少年对媒介的新鲜感,所以接触媒介时总是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并且大众媒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影响。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我们也应该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所以将媒介素养教育增加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一些素质,如对媒介信息的利用以及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媒介素养;素质培养;判断能力

当前,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形式正深刻地影响着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但高中学生却缺乏对媒介的基本认知,缺乏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一些研究者指出:“我国的传统媒介长期以来宣传、教化色彩浓重,使得受众对媒介传递的信息丧失了基本的警觉性。他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被动接受媒介提供的信息,而缺乏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现实的呼唤和理论的缺失都要求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媒介素育下的教学特点

(一)开放性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存在于封闭的课堂中,更是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网络。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不能还是“一亩三分地”的“看家护院”,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网络和生活。开放性作为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特点表现在:形式上,要注意信息技术在媒体平台的运用,并利用这种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内容上,高中时期的言语表达有其自身的特点,言说欲望表达的关注点不再停留于“我要说”,而是“谁来听”。他们更希望接近这个世界和生活的本质,聆听和被聆听,因此,他们言语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学习和生活。

(二)互动性

自媒体平台除了能比较自由地发布自己的各种信息和观点外,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建立好友和朋友圈,形成用户间的实时交互。媒介信息通过不断的评论和转发,经由多个互相联系和交叉的交际小团体延伸和放射出更大的范围。传统的语文教学互动更多的是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之内,而自媒体时代的教学互动由课堂延伸至网络,超越时空的对话方式给了师生更加开阔的思考空间。除此之外,自媒体时代的语文教学互动更加尊重学生的媒介话语权,学生的媒介参与和自由表达程度大大提高。

(三)多元化

语文学科课程已成为多元文化、多元学科交流整合的平台,在自媒体的舞台上,学生讨论的范围无所不包,在对文本历史和政治背景的梳理中,学生考察到文本深处不同于教科书语言和所谓“标准答案”的“言外之意”,形成了更加个性的观点和态度。当对相同的媒介文本认知在媒介平台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时,当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多元文化共同交流的平台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真正获得发展,学生的个性表达才真正获得认同,学生的言语生命才真正获得成长。

(四)碎片化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到学生的阅读品性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即阅读的碎片化。网络时代庞大的信息量和高速的浏览方式养成了学生对媒介文本扫描式阅读的不良习惯。缺乏对信息的全方位认识和深度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不知所从。很多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积极倡导媒介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而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上还未成熟,实践上只能谈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但不成体系,随机而零碎。

二、培养媒介理解判断力

为使媒介素养更有利地融入语文教学,在融合过程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有利点用于补缺,坚持原则,防止利弊失衡。基于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和与媒介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融合。自历史发展中我们可知,人类的推论媒介近似于一种自身感官的延伸。历史记载,远在仓颉造字之后,信息便从口语传播进入了文字时代。正是基于阅读理解能力,有了人类的文学素养;西方工业革命以后,机械时代的到来解放了人类感官的限制,将人类的触角从感觉延伸到了新的层次,从简单的符号认知到了影像符号、数字化符号,具备了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多种媒体认知能力。而所谓的多方合作原则,则是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协作,不仅仅是师生之间单调的合作,更多的是教育部门与校方的政策支持與家长的协作,最终使学生具备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源于信息化时代变化多端的社会背景、不断更新的知识贮藏,仅仅拥有多方合作原则尚且不够。而终身学习原则,则是在前一原则上对媒介素养与语文课程结合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改进,在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磨炼自身,获益自身,提升自身。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一切原则皆以学生为主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贯穿学生的主动性,在语文课程中更多关注学生自我的创造性、学生的领悟和学生的主见培养。用批判精神启迪学生的思想,加强发挥媒介素养教育在学生心中的主导作用,即学生主体性原则。综上论述,坚持多方合作原则、终身学习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会是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有力保障。

三、媒介素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探讨、提问等方式,认清媒介信息的整个架构,并且对所剖析的媒介信息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选择性地提取相关真实、有效的信息。如在网络中获取新闻或信息时,让学生对所看见的信息进行自我的评判,说出自己对消息真实性以及多方面的想法,并且客观地对这类消息提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还应当多鼓励学生自己学会制作一些媒介信息,通过博客的形式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评论,或对原有的媒介进行修改创新,在遇到电影、广告、照片等方面信息时,选择自己觉得较好的或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将其摘录然后进行核实的改编,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媒体信息。如在遇到一则有意义的公益广告时,应当让学生从这则广告的镜头、灯光、拍摄角度入手,了解画面的独特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这则公益广告的内容、意义进行评论,了解广告中叙述的是怎样的主题及作者通过对此件事的叙述想表达的观点。最后学生还可以谈谈对这则广告的看法,并且做出设想,如果自己来做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会从哪几方面入手。教师对学生做这些方面的训练,能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

四、结语

当然,高中语文教育和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是完全等同的、可以替代的概念。在国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目标,如何构建我国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还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学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仅仅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帆.语文课程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初探――以美加英等国为主要考察对象[D].浙江师范大学,2006

[2]余军奇.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2(9)

猜你喜欢
判断能力素质培养媒介素养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